
心 境 说
——《禅吟小调》之自序
*KangNaiJian亢乃坚
吾辈以小调禅吟,集多年感悟交媾人生恒变无常之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于一体,便巧[数字拽][自白令][随缘咏]三辑,以心转境,以境酬心。
《禅吟小调》的体例可谓独到创新,非词非律,亦非自由体,若有仿尤者,愿能超越。此书所表述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心境。以心境转识成吟、以语境导航心灵、以梵境禅悦自性……
故以心境说——
六道之中,生命之体相随业缘而变其形,非人即畜;心态之优劣随境遇而变其性,非佛即魔。
是故,环境影响心情,继而使心态异化,愚痴者是。此乃世人通病焉。
若修为不精,定力不足,德不配位,时逢无明外因所困,便显乖、悖、违、戾,岂不愧哉!
然,世人皆醉我独醒,岂奈孤寒?而廉价出卖人格,又会导致高价回收尊严,如是来去,必将时逢断崖、运行麦城——诚心兑换假意,真理邂逅非议。
是故,世道弥艰,如履薄冰,倘能善待自己,亦可感化周遭。虽知人知面切忌掏心掏肺,而为人者,当须自省自察,时常戒勉守心,且行且惜,岂不乐哉。
境显六道: 禅尘僧俗,彻悟境缘。
境显根性:唯心唯识,明了究竟。
境显道统:且行且惜,留住岁月。
境显行解:成凡成圣,恒常真性。
境显夙愿:人在旅途,预约前路。
境显缘劫:时过境迁,把握季幻。
境显因果:前世有约,践履诺言。
境显当下:今生无悔,统筹世风。
是故,境显由心,则行可控而不祟。反之,则为境所制。
心法市井:尘染于浊而流于俗。
心法虚妄:习惯于执而堕于迷。
心法违缘:梦幻于愚而魇于惑。
心法悖伦:烦躁于欲而困于抑。
心法知道:仁厚于温而善于行。
心法觉悟:贤达于忍而宽于怀。
心法行持:德立于廉而扬于威。
心法超然:安乐于寂而养于敛。
是故,心境互鉴,道理通融。不论波长波短,心的频率与境同步;不论平面立体,心的视角与境守望。不论前世来生,心的当下与境相应;不论天涯海角,心的帆船与境慈航。不论云卷云舒,心的天空与境翱翔;不论银河飞瀑,心的涟漪与境逐浪。不论海枯石烂,心的誓言与境铿锵;不论风吟水涓,心的歌谣与境同唱。
综其上,心法统筹,境缘应变,则自在逍遥;境缘心昭,识理认真,则道显妙高。所谓梦魇困惑,其心必有鬼祟而堕于违缘之际遇焉。
是为序。
2022/4/9于伏曦斋
《禅吟小调》之后记
终以清明节和三月三节六天假日一气呵成《禅吟小调》,关闭电脑和眼睛,心却翻江倒海……
既然自序以心境说,而后记,便以禅说了——
入眼不分美丑,走心不起善恶。行止随缘随性,盈亏由天由命。空有空无,五蕴观照;似梦非梦,六道觉迷。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禅心禅意。迷者各执分别,风在动,还是旗在动。觉者则以心识而入其境,即:心不动,则静;心若动,风起云涌。而风在动,还是旗在动,正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妄议。须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立。缘起则助因成果,缘落则转果为因,因因果果,如是循环于缘,而认识了缘,即可谓禅觉,蛋和鸡的生衍,便不再各执其词。
是故,禅者,即心识、心经、心念、心灵,随之缘生、随之缘灭而轮兑。
禅定者,观以万象皆由心生而超然,觉迷成性。而禅境,则以万物生灵神入杳冥之真一,与鸟语、与溪唱,与山川同醉、与江河合流,听花香千里、驭青云舒卷、任清风拂面、令韶光驻颜。
而禅理之妙用,随机逢缘,棒喝断愚,玄妙应境,灵感酬心。禅风劲则世道澄,禅寂安则慧根显。
是故,禅机妙理之于日常,顺时不骄,逆来无嗔。遇缘随缘,随缘了业。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心无挂碍,如来如去于尽虚空遍法界。
莲之静雅,荷之高洁,行于浊,止于静,只待光合于缘起,华实俱显于娑婆。荷莲之生命历程,被誉为出污泥而不染,是因之心性,随缘而成就信仰,且以异乎寻常之毅力,示现其性根无染而化尘劳之劫。
是故,禅者安然,听香弥馨,何惧违缘蒙遮。
禅修,始于道、行于心、止于境,与佛教禅宗大道相融,心性归真为终极。心法如是,以禅渡劫,以禅增上;以禅化愚,以禅交感。以禅养心,以禅转识;以禅达境,以禅圆融。
禅如脉象寸关尺,以心法辩证。洪大则合三才天地人,通畅则聚三光日月星。以此为药石,佐以三藏经律论之深入,则宇宙序列无不应禅。
是故,禅之灵感,可析维度几何;禅之频谱,可控时光脚步。
禅说于此,禅妙禅玄;参禅理事,行禅坐禅。禅机禅理,禅境听禅;禅悦由心,灵感应禅。
2022/4/10于伏曦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