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长,更离不开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自身优秀文化的积极引领和强力支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
目前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也逐渐走向复兴之路。其中,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书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不仅是我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继承发扬的责任,更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
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文化,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古老的书法走进新中国新时代,既经历了以往时代未曾经历的考验,又欣逢以往时代未曾遇到的发展机遇。在政策鼓励、创作条件优越、文化自信等环境下,书法艺术出现求变求新、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这其中,以宁书纶为代表的书法家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气魄引领风骚。
宁老曾任中国书画报编审,曾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访日本进行书法交流。在日本的书法表演艺惊四座,求字者竟情不自禁跪伏于地,双手高举接过老师墨宝。先生的书法得到日本书法界的极高评价。先生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协名誉理事、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先生著有《赵体字和行书字》书法教材,《赵体字书写指南》,《碑帖集联汇编》等著作,发行国内外,还出版了《宁书纶书法作品集》等多部字帖选集,可谓著作等身。受到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宁老这些年来共书写碑文近30余块。山东孔府的孔子玉雕像碑文、广东孙中山的雕像碑文、天津文庙等等许多碑文都出自先生之手,或楷或隶,少的四五百字,多则上千字。具是精品佳作,字字珠玑,光彩夺目。成为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碑”。宁老还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是名副其实的著名书法家和著名书法教育家。学生遍布津门及各地数以千计。此外宁老还教授了包括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在津的留学生多人。宁老为人极其谦恭仁厚,随和通达,充满爱心。他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管是为残疾人募捐,为教育募捐,还是汶川、玉树赈灾。先生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他老人家淡泊名利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扶贫济困的品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以及宽广的仁爱之心,备受世人推崇。可谓人品书品德艺双馨!
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艺德,为自己留清名。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饱含宁书伦先生人格魅力的传世作品将和其他优秀作品一起照亮我们民族奋斗前行的道路。

宁书纶先生,天津人,1923年---2021年,享年99岁。字言如,室名“慕頫斋”。宁书纶先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南开区政协顾问。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九岁时得祖父启蒙,学习书法。入小学后,师从段宜民先生。
初以楷书为习书基本功,先后临习柳体、欧体及小楷经典,有《黄庭经》、《乐毅论》、《灵飞经》等。及长,于赵孟頫书法尤其钻研,并兼涉汉、魏诸碑,计有《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封龙山碑》、《石门颂》、《张猛龙碑》等。后又于《十七帖》、《唐孙过庭书谱》中探寻摸索,终融会各家,自成风格,尤以楷、行名世。晚年从事书法研究和书法教育工作。任教四十余年,学生达数千之众,其中不乏佼佼者。先生有《赵体字教材》、《行书圣教序教材》、《赵体字学习指南》和《宁书纶书法作品集》等十余种专著刊行海内外。宁书纶先生,是天津书法的大家,有“华夏第一赵”的美誉。先生博学多闻,儒雅谦恭,有大家风范。
2021年4月11日14时,著名书法家宁书纶先生在天津家中仙逝,享年99岁。
文:张建华 王贵来
笔耕不辍
















桃李芬芳




















































书海探微









广结翰缘









仙逝一周年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