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风采之声★强音朗诵团】审稿||海梦||中国七台河
审核‖于歌‖中国沈阳
作者‖苏红||中国勃利
音频‖艾鹿儿•丝语‖中国太原
诵读‖艾鹿儿•丝语‖中国太原
制作‖于歌‖中国沈阳
文/苏 红
我们知晓,写文章需围绕中心思想,艺术创作要突显鲜明意向,乃至筹办活动或邀约宾朋皆有表达主旨。由小见大,由此及彼,不禁联想到了人生的主题。
人生的主题,实属博大广泛,意味深远,不可一概而论。若从不同社会角色而言,可分为学习、工作、生活三大领域,它们互为关联又密切交织,且有着各自丰富的内涵。但深入本质便可发现,快乐与幸福,是闪耀其中永不褪色的恒久主题。
关于快乐——
快乐是流露于外、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显性的存在,只要善于捕捉和寻找,它的踪影好似太阳下跃动的点点金光般随处可见。你瞧,公园里孩童们嬉戏玩耍的那般自由自在,河堤旁人群悠闲散步的那份怡然自得,假日时外出旅行游走山水间的那种轻松惬意,以及与三五挚友对坐香茗的那种恬淡愉悦,无不是快乐的元素挥洒在时光经络里的投影,温润而美好。
快乐不仅洋溢在外表,更多时候它也生长于内心,就如同一棵小树,经暖阳而挺拔,历风雨而茁壮。

曾在名人事例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年轻时和几个朋友居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有诸多生活不便,但他总是微笑示人,乐观开朗。有人不解:“这样狭窄的空间,转个身都困难,为何还高兴?”苏格拉底回答:“正因为如此,随时都可以切磋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值得欣喜吗?”后来,朋友们相继成家搬出了这间小屋,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人,但他每天仍然很快乐。“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智者朝夕相处,怎能不开心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迁至一栋环境很差的底楼,但他仍旧自得其乐。“妙处实在太多了!不必爬楼梯,出入方便,更可以在空地上饲弄花草和种植蔬菜!”后来出于爱心,苏格拉底与朋友父母对换住所搬到了顶层,他更加笑逐颜开。“受益之处着实不少!采光好,空气清新,适合阅读、写作,且宁神怡心。”

可见,快乐是由内而外的散发,是主动去发现并随处可挖掘的。这也足以诠释了柏拉图那句话,“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乎环境,而在于心境。”
关于幸福——
其实幸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它更多是源自内心的感受。就如同莎士比亚著作中呈现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所受教育和知识文化不同,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也千差万别,对事物的看法也就大相庭径,自然,对幸福的理解也就各有千秋。

若仔细品味,你会发觉,“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是幸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阔别重归、又见故里是幸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深意厚、踏歌践行是幸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气洋洋、辞旧迎新是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开阔、豁然明朗是幸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遥寄思念、望月怀远是幸福......
诚然,幸福的味道,也浸润在岁月的纹理间。置身优雅的环境潜心读书,穿梭舒适的场所投入做事,沉醉文艺天地经营兴致,爱恋春夏秋冬抒发情怀。不仅如此,更有那人间烟火味的浓浓气息,闲暇时邀约与好友相聚,品茶聊天;周末回家看望父母,围坐一桌丰盛的饭菜前共进午餐;假日与家人惬意出行,融入异地风土人情,感受历史与文化......如此种种,皆为幸福的光景。

更多时候,幸福无需刻意寻求,只要用心体会,它就充盈在我们身边。想起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小猪问猪妈妈:“幸福在哪里?”猪妈妈说:“幸福在你的尾巴上。”小猪听后,每天都想方设法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日,小猪疑惑地问:“幸福真的在尾巴上吗?为什么我总抓不到它?”猪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没错,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只要每天开心地生活,它就跟在身后与你同行。”是啊,多么富有哲思的对话,令人回味绵长。的确,幸福不是四处寻觅,而是相伴在快乐心境之中。

隐者乐山,智者乐水,虽为淡泊明志,却也于恬静之中写就着快乐与幸福。如此,身处尘世凡俗的我们,更应将人生的闪光主题——快乐与幸福,演绎得炉火纯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