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夏天
任立(山东)
这个夏天的汗水聚集在我脸上
这个夏天的黄昏我走出了工厂
我坐在枯朽如虾的树根上
看着家乡静静流淌的护城河
就像汗水在我身上流淌
这个夏天我在青稞纸上绘制法兰样图
这个夏天我一直在工厂切割法兰
切割时流下炽热的铁流
将我脚下夏天的大地烫的更热
从早晨一直烫到日落
这个夏天我与一位女工友加工法兰
我负责加工毛坯
女工友负责车洗
最后我们相互配合在钻床上
给一摞摞车完的法兰号眼钻眼
透过直径133厘米的法兰的八个14厘米的眼孔
我看到了很多
第一个,我看到了艰苦的工厂岁月
第二个,护城河畔垂下的柳枝在水面上摇曳
第三个,我在法兰的眼孔中看到一行诗歌
第四个,一只凫鹅漂来了多么像灵魂漂泊的我
第五个,大风将柳枝条吹上堤岸
第六个,从眼孔中我听到凫鹅在唱歌
第七个,我听到别的工友在孔眼中讥笑
第八个,从眼孔中菩萨对我说:
远离欲界成正果吧
看,人间的名利将你的一根根黑发熬白……
这个夏天真的很热
热得人们只有在日落了才上街逛商铺
日落了我才赤脚在家乡的护城河
这个夏天是2002年的夏天
这个夏天我热得心里骚动不想沉默
在家乡的护城河畔
我坐在枯朽如虾的树根上
我走出工厂就不再切割法兰、不再钻眼
这个夏天我想朗诵诗歌
选自《郯地,以及它相关的人和城市》(黄河出版社出版,CIP:2009第130236号)

【作者简介】任立,笔名任泊语,又名任柳源。1967年生于山东郯城,祖籍河北省南皮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贡献奖获得者。《文学高地》主编。原山东省作家协会《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执行主编,首届临沂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总策划、主持:2012·“百世杯”全国诗歌大奖赛;2013·“九间棚”杯时代文学诗歌年度奖颁奖盛典;2019·第二届《文学高地》奖颁奖典礼等几十个大型文学活动。担任中国首届青年诗歌奖评委(洛阳)等多个文学赛事评委。诗歌作品散见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诗潮》、《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阳光》、《大众日报》、泰国《中华日报》等国内外报刊。2002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任立的诗》, 2009年黄河出版社出版诗集《郯地,以及她相关的人和城市》,作家网专访:传统中干净写诗的人。
背景:我的第二部诗集《郯地,以及它相关的人和城市》(黄河出版社出版,CIP:2009第130236号)中的诗歌,大都是我二十年前写的。这首《这个夏天》是其中之一。一个诗人,无论你运用什么艺术技巧什么诗歌流派,扯什么大旗拉什么虎皮,什么学院派院学派,什么著名诗人无名诗人,什么若奖什么鲁奖,再怎么自我标榜自我吹嘘,再怎么搞诗歌小圈子大圈子。我想说:诗歌永远是源于生活,永远是生活的牧歌。写这首诗歌的时候,那时我在一家老国企做工程技术员。记得有一次,从上海调到我们单位工作的吕师傅,他技术高、级别高、工资高,时常出一些另类的数学题考我们大家伙,丰富工厂枯燥的劳动。其中一道数学另类题,我们设备科三十多位工友都没做上来,甚至嚷嚷到别的车间科室的工友那里,几乎整个工厂的工友都做不上来,我反复推算终于做对了,工友们一片惊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自持见过大世面的吕师傅更是佩服我的“歪才”,后来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博士。这个绰号在我工作的工厂传开了,大家不再喊我任立,叫我博士。我就带着人民加冕的博士帽,在这家工厂极尽我的才智和体力劳动着。每到7月,工厂都要对设备大修,而我在的设备科是最忙最累的。我读过三年的机电专业学校,理论和实践都是很好。这首《这个夏天》就是在切割法兰时的劳动中获得的感悟和灵感。那时,感觉劳动真好,既有工资,还锻炼了身体,下了班还能精神充沛地到北老城大槐树旁的护城河畔遛心、去街上逛商铺。真的不用像现在早晨专门去打篮球、推太极,不用像现在去汗蒸馆汗蒸淌汗,更是没有精力精神头游玩或逛街。你可以看看这首诗歌里的汗水,就知道那个夏天的劳动情景和劳动强度。我曾经怀着“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的思想走上火热的工作岗位和光怪陆离的火热的生活。心里话,是艰难火热的生活淬炼锻打了我刚强的体格和不屈不挠顽强的精神意志。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这就是生活的伟大之魅力所在,我的诗歌永远是贴紧火热的生活的牧歌!

追梦
静听鸟语蝶飞
心在开花结籽的梦中
微醺依然
水墨味浓重馨香
穿越赤黄色的冷月
逆流而去
帆影点点
我肆意的回忆
似一群烈马奔腾
唐风汉韵
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为我双双殉情于此
葬花
无法加倍奉还你
每一毫升血液的痴情
哭泣一片片落英
可会在你心底
找到永久的香丘埋葬?
从此我就往返于
你我约定的老地方
等雨丝飘过
等雪花飞过
痴痴地等你
来轻轻掀起红盖巾
亮出我心底一地
羞答答的玫瑰红 ......

诗人简介:安娟英,笔名梁溪安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园》主编,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华语诗歌春晚副总策划,今日文教报诗词主编、作家报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长篇小说《旧日》等八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近千首,并多次获奖。2019年荣获普希金诗歌奖章。

雨一直下
作者:张光勇(重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向长期战斗在基层的同志们致敬!
——题记
这段时间天气很怪,一直下雨。晨起出门时,晴空万里,过不了多久,乌云密布,雷声响起,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
从不喜欢带伞的我,常常措手不及,被淋成像落鸡汤似的。幸好平时注重锻炼,身体倒也结实,每每遇到此类情况,谈笑面对,淡然处之。
回到办公室,用手抹去脸上的雨珠,用帕子拭去头上不断滴下的雨水。坐在椅子上,喝一口凉水,静静地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
天上飞起的雨水,像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荡漾在半空中;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闪发光;雨水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了四周。雨一直下,没有停下的迹象。
罗围村的一户人家,一直住在滑坡地带。在两年前按政策已经在坡上为他们修建了安全住房,可他们一直不愿搬走。他们说在这儿已经生活了几十年,是祖辈留下的遗产,是他们的根、他们的魂,他们放不下、舍不得。这户人家一直是镇村干部的心病,每逢天降大雨,特别是连续降雨,镇干部、村干部揪心,害怕。揪心的是山体滑坡,害怕的是群众的生命安全。没有人过多的想到被追责,因为在任何处分面前,群众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雨越下越大,像天上的银河泛滥了一般,从天边狂泻而下。虽然在早上出发前已经给村干部打了电话,要求他们必须赶到现场,想尽一切办法劝说这户人家搬走,并随时观察山体滑坡情况。
这家人一直很固执,已经反复做过多次思想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效果。村干部曾经组织人员帮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搬走了,可一回头,他们又自行搬回去住了,这一次肯定又不行。
雷声突然响起,吓得我打起了寒颤。管不了这么多了,无论如何也要到现场去看一下,今天必须把这家人搬走。长此下去,早晚会出事。
狠下心来,叫上快退休的一位老同志,他原来是镇党委的班子成员,因为年龄问题,退下来两年,从来没有闲过。用他的话说,自己在乡镇已经干了一辈子,忙才是习惯,闲会出毛病。前两天,他因为胃不好才从医院出来,我叫他休息几天,他硬是跑回来上班,一直在处理安全维稳工作。没办法,那户人家他很熟悉,他一直在这个镇上工作。
我到办公室叫他的时候,他正在吃胃药。望着他满头白发,那一条条曲折不均的像是墙上斑驳的印迹,两只小小的眼睛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的神情。我不忍心叫他,一直望着他。他知道我的心思,放下药瓶子,喝了一口水,说了一句,“走吧!”,我笑了笑。他用手指了指窗外,雨越下越大,说:“我还不知道你,肯定担心山体滑坡吧!”。一直有这么一个习惯,只要天下雨,我们都要去村上看看,在我们一起搭班子的时候都是这样,这个规定动作已经有很多年了。“你身体吃得消不?”我轻轻问了一句。“走吧!死不了,这么磨叽。”他有些不耐烦了。
老天爷故意作对,大滴大滴的雨水如子弹一般射来,打得树叶子哗哗地响,落在人身上也有些疼。我们匆匆穿上雨衣,急急忙忙钻进车里,像风一般驶去。
一路上,车上的雨刮“呲呲”地左右摇摆,挡不住空中飘来的雨水。驾驶员凭着多年来的经验,紧紧地握着方向盘,眼睛眨也不敢眨。老同志在电话里使劲狂叫:“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有危险没有?”他着急地在给现场的村干部打电话。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个子不高,嗓门挺大。“风大、雨大,电话听不太清,好像还是没有搬出来。”老同志焦急地说。听着空中飘来的雨拍打玻璃的声音,我一句话也没说,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没过多久,远远的看见几个人影在雨中晃动,雨水把他们包围在其中,狂风吹来,摇摇欲坠。我们急急忙忙下了车,向现场走去,一步、两步,雨雾模糊了我的视线,扬起脚步,有那样的星星点点散落于脚边,跌落于手心,绽开一朵朵迷蒙的花。老同志脚一滑,摔倒在路边,往下滑出去好长一段。驾驶员急忙跑上去,使劲把他扶起来,还好,没什么大碍,老同志说不感觉疼痛。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急匆匆地跑到这户人家里。家里只有两个老年人,年龄70几岁。他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屋中间,仿佛听不见吼叫的风声,看不见倾盆而下的雨水。嘴里一个劲地说:“没危险,我们不搬。”我没有跟他说话,在屋里四处走动,看看四周的墙壁,头上的屋盖。走到厨房,发现上次用白纸贴住的缝隙明显加大,白纸已经开始分成两半。明显裂缝加大了,已经十分危险了,必须马上撤离。
我急急忙忙返回堂屋,大声吼道:“不用再争执了,必须马上撤离。”所有人听到吼声,全部不说话了,唯有屋外的风声、雨声咆哮着。老人惊恐地回头看着我,像是被吓住了,因为我平时声音不大,和风细雨。老同志二话不说,背起老年人就往外冲,“一个同志给我打伞,一个同志背另外一个老人,其余同志拿东西。”大家三下五除二,硬是把两个老人强行背到车上,拉到了山顶。
大家正在新房里为老年人收拾房间时,一声闪电袭来,震耳欲聋,如排山倒海之势。刚才下山去观察的村干部急匆匆地跑回来,脸色苍白,结结巴巴地说:“跨了、跨了,房子跨了,好悬。”我们倒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觑。老人惭愧地说:“我差一点害了你们,真对不起啊!”老同志微笑着说:“没事,只要你不怪我们就行,刚才动作有些粗野,对不起哈!”
我们帮这户人家收拾好房间,完全安顿好以后,已经很晚了。
雨一直下,风呼呼地刮着,我们打道回府。在路上,才发现老同志摔得不轻,脚上的血伴着雨水,流进了万木丛中,流进了人间大地。
第二天,老同志住院了,因为重感冒。没过多久,老同志离开我们了,因为胃癌晚期。我们只知道他得的是普通胃病,因为他一直这么说的。
那天我去为他送行,他家属转交一封信给我,信中说,他很遗憾已经不能再和我们并肩战斗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下雨天。
天突然下起了雨,雨中模模糊糊走来两个老年人的身影,嘴里一直念着:“好人啦!好人啦!”
作者:张光勇 ,笔名言者(基层干部),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重庆市长寿区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学会、杂文学会会员,《澳门法治报》时事评论员。2020年以来,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今日头条、中国新闻头条、中国网、中华魂网、红色文化网、中国诗歌网、重庆“七一”网、重庆作家网《澳门法治报》《重庆行政》《重庆文学》《重庆杂文》《重庆宣传》《长寿日报》发表散文、杂文、小说、诗歌二百余篇。

浅惘集(组诗)
。任真
(在孤岛镇怎样消灭孤独)
来孤岛油田三十多年了
很多次独自走着
从作业井场回宿舍
从风雪里回到台灯旁
打亮安宁的台灯
时光的风声在折叠星空
后来爱上苇絮里的鸟鸣
捧起雏鸟小心送回鸟巢
野水里有疲倦的脸庞
一束野花陪伴晚霞的倒影
后来感受到自己长出根须
跟一棵芦苇成了兄弟姐妹
又一条长夜之河渡过去了
半脸的月光在慢慢滑落
拔不出自己的根须了
你的孤独是孤岛油田的孤独
(给这个假世界)
已学会沉默
学会接纳
热爱这个
已经被人类用血骨
翻新和装修了
许多遍的世界
放下自己
用内心的果实
嫁接一些思想的陶片
你也已被置换假牙
咬住
遥望朝阳的心怀
(小叙事)
因为堵车
停下看羊群
这时的春风不寒不燥
时光偶尔拥堵
不远处的杏花也是
洁白的花朵摇曳着鸟鸣
(中秋)
在白霜上写一首诗
合死眼帘把城挡在身外
星群像一棵大树
月亮浮出黑海
借着一盏千古寒凉的灯
在洁白的土地上筑垄
一沟沟月光
施烈酒泪水复合肥
把自己当做种子埋进梦里
收获一茬新故乡
(夕阳)
昨天傍晚
陪挂完吊瓶的父亲
走了一小段路
他说累了
我们回病房
回头看见夕阳
挂在树梢上
像一个荡漾的吊瓶
(一棵鸢尾花)
昨日鸢尾已凋
似谢非谢
露珠轻轻滴落
今日花苞迎朝阳
似开非开
风吹舍与不舍
一棵根须分两枝
左边一朵是我
右边也是我
人间欢喜
顺风荡漾
动与静都是婆娑
(在芥子园片刻)
尘世的声音
由车声和鸟鸣构建
有生活的奔赴
也要有一种
安静下来的情怀
初夏的风
吹动一枝花
你停住
用手机镜头
把生活的芳香放大
(苜蓿花)
紫色的苜蓿花
在我的童年里发了芽
采一把拿回家
送给洗衣的妈妈
紫色的苜蓿花啊
别名叫幸运草
又见苜蓿花
妈妈已满头白发
采一把拿回家
放在她的窗台下
幸福和希望开遍天涯
紫色的苜蓿花
(给心中的黄金)
一棵向日葵的站立
是水多一些
还是火多一些
是天上的光多一些
还是脚下攥紧的故乡土
一棵向日葵的谦逊
是风多一些
还是雨多一些
是遥望多一些
还是沉思多一些
黄金的花朵
枯萎在籽粒旁
风雨深秋
满身疼痛
(给荷塘)
早晨阴微风不燥
神仙沟畔
寻找并蒂莲花
浩荡的红尘
孤独的花纷纷扰扰
一个人的本质
是孤独的
亲人相伴是幸福的
亭亭玉立
尘世中盛开今生欢喜
(七夕)
喜欢默默的想一个人
风吹过来红柳花儿晃着
野水里的那个人不动
这时没有风也没有雨
一朵云飘过来没有波纹
大雨听磅礴
伞下还有一丛野花
和两只惊惶的蝴蝶
这时忘却了世界
只有她的声音能把我唤醒
(风声中的蛾子)
抓紧一棵五叶地锦的藤干
在秋天傍晚的风声里
不远处的车流奔跑
像宇宙深处星空的摩擦声
(忘记:兼致明月)
在枯枝盛开的白雪梅花里
我忘记了童年冻裂的手指
在梨花炫舞晚霞暮色时分
我忘记少年梨子里的小虫
在夏天暴雨漂泊的旅途中
我忘记了寄宿车站的躺椅
在啃着新的鲜嫩玉米时刻
我忘记了绿叶划伤的脊背
我忘记了所有安慰过我的
只是试图做一滴圆的露珠
(致一枝深秋莲蓬)
独立一片水草中
逐渐糜烂的
与污泥里的藕断开的根须
越来越凉
一根疼碎了的脊骨
从灰色到黑色
这是时光烧灼的样子
弯下去
放下吧
放下那些莲子
放到冷水和污泥里去
像一个佛放下一个人间
(只是)
只是在深秋
遥望了一次
微凉的秋风
吹拂芦花
是大地的
也是时光的
白色的
扶着白色的
摇曳
我怎么哭了
(野花)
在孤岛油田待久了
野花是你的亲人
雨停了
阳光斜照进值班室
旧铝盔里的小野菊
移到窗台外面
半米之外
芦苇朴素的花束
沾满雨珠
风一吹笑着抖你半身
(比如落叶)
比如落叶
筋脉里的热血
比如初冬的落叶
霜上的筋脉
比如被扫走的落叶
火的烟尘
比如落叶
向树上飞
向花朵的方向
向嫩叶的明亮里
比如落叶
流逝着它们的黄金
(星空是许多枝条构成的)
仰望星空
看见一棵棵结果子的树
结满时光的树
五十多岁了
我这颗灰尘一样的果子
还带着一点点血气
唐宋是哪一段枝条
李白杜甫在哪一段枝上
卡玛星是一本什么诗集
我们永远不会逝去
像奔跑的星光
在一段枝条上摇曳
(偶遇)
在西城一小站
冬风打红了脸
一个来自石油小镇的人
霓虹灯光里听衣角翻卷
这时
一个刚放下手机的人
微笑像一小蓬篝火
一个荒原归来的
把幸福比喻成飞翔的火
你得到了一缕温暖
人间如花瓣
也如小火焰
个人简介:
任真,本名任西波,寄居黄河入海口五十多年了,某油田作协秘书长。出过诗集,参加过诗院学习,获过一些诗歌散文奖。认为新诗三行必有兴奋点,或词或喻,或情或思,或意或境。浅惘集(组诗)
。任真
(在孤岛镇怎样消灭孤独)
来孤岛油田三十多年了
很多次独自走着
从作业井场回宿舍
从风雪里回到台灯旁
打亮安宁的台灯
时光的风声在折叠星空
后来爱上苇絮里的鸟鸣
捧起雏鸟小心送回鸟巢
野水里有疲倦的脸庞
一束野花陪伴晚霞的倒影
后来感受到自己长出根须
跟一棵芦苇成了兄弟姐妹
又一条长夜之河渡过去了
半脸的月光在慢慢滑落
拔不出自己的根须了
你的孤独是孤岛油田的孤独
(给这个假世界)
已学会沉默
学会接纳
热爱这个
已经被人类用血骨
翻新和装修了
许多遍的世界
放下自己
用内心的果实
嫁接一些思想的陶片
你也已被置换假牙
咬住
遥望朝阳的心怀
(小叙事)
因为堵车
停下看羊群
这时的春风不寒不燥
时光偶尔拥堵
不远处的杏花也是
洁白的花朵摇曳着鸟鸣
(中秋)
在白霜上写一首诗
合死眼帘把城挡在身外
星群像一棵大树
月亮浮出黑海
借着一盏千古寒凉的灯
在洁白的土地上筑垄
一沟沟月光
施烈酒泪水复合肥
把自己当做种子埋进梦里
收获一茬新故乡
(夕阳)
昨天傍晚
陪挂完吊瓶的父亲
走了一小段路
他说累了
我们回病房
回头看见夕阳
挂在树梢上
像一个荡漾的吊瓶
(一棵鸢尾花)
昨日鸢尾已凋
似谢非谢
露珠轻轻滴落
今日花苞迎朝阳
似开非开
风吹舍与不舍
一棵根须分两枝
左边一朵是我
右边也是我
人间欢喜
顺风荡漾
动与静都是婆娑
(在芥子园片刻)
尘世的声音
由车声和鸟鸣构建
有生活的奔赴
也要有一种
安静下来的情怀
初夏的风
吹动一枝花
你停住
用手机镜头
把生活的芳香放大
(苜蓿花)
紫色的苜蓿花
在我的童年里发了芽
采一把拿回家
送给洗衣的妈妈
紫色的苜蓿花啊
别名叫幸运草
又见苜蓿花
妈妈已满头白发
采一把拿回家
放在她的窗台下
幸福和希望开遍天涯
紫色的苜蓿花
(给心中的黄金)
一棵向日葵的站立
是水多一些
还是火多一些
是天上的光多一些
还是脚下攥紧的故乡土
一棵向日葵的谦逊
是风多一些
还是雨多一些
是遥望多一些
还是沉思多一些
黄金的花朵
枯萎在籽粒旁
风雨深秋
满身疼痛
(给荷塘)
早晨阴微风不燥
神仙沟畔
寻找并蒂莲花
浩荡的红尘
孤独的花纷纷扰扰
一个人的本质
是孤独的
亲人相伴是幸福的
亭亭玉立
尘世中盛开今生欢喜
(七夕)
喜欢默默的想一个人
风吹过来红柳花儿晃着
野水里的那个人不动
这时没有风也没有雨
一朵云飘过来没有波纹
大雨听磅礴
伞下还有一丛野花
和两只惊惶的蝴蝶
这时忘却了世界
只有她的声音能把我唤醒
(风声中的蛾子)
抓紧一棵五叶地锦的藤干
在秋天傍晚的风声里
不远处的车流奔跑
像宇宙深处星空的摩擦声
(忘记:兼致明月)
在枯枝盛开的白雪梅花里
我忘记了童年冻裂的手指
在梨花炫舞晚霞暮色时分
我忘记少年梨子里的小虫
在夏天暴雨漂泊的旅途中
我忘记了寄宿车站的躺椅
在啃着新的鲜嫩玉米时刻
我忘记了绿叶划伤的脊背
我忘记了所有安慰过我的
只是试图做一滴圆的露珠
(致一枝深秋莲蓬)
独立一片水草中
逐渐糜烂的
与污泥里的藕断开的根须
越来越凉
一根疼碎了的脊骨
从灰色到黑色
这是时光烧灼的样子
弯下去
放下吧
放下那些莲子
放到冷水和污泥里去
像一个佛放下一个人间
(只是)
只是在深秋
遥望了一次
微凉的秋风
吹拂芦花
是大地的
也是时光的
白色的
扶着白色的
摇曳
我怎么哭了
(野花)
在孤岛油田待久了
野花是你的亲人
雨停了
阳光斜照进值班室
旧铝盔里的小野菊
移到窗台外面
半米之外
芦苇朴素的花束
沾满雨珠
风一吹笑着抖你半身
(比如落叶)
比如落叶
筋脉里的热血
比如初冬的落叶
霜上的筋脉
比如被扫走的落叶
火的烟尘
比如落叶
向树上飞
向花朵的方向
向嫩叶的明亮里
比如落叶
流逝着它们的黄金
(星空是许多枝条构成的)
仰望星空
看见一棵棵结果子的树
结满时光的树
五十多岁了
我这颗灰尘一样的
果子
还带着一点点血气
唐宋是哪一段枝条
李白杜甫在哪一段枝上
卡玛星是一本什么诗集
我们永远不会逝去
像奔跑的星光
在一段枝条上摇曳
(偶遇)
在西城一小站
冬风打红了脸
一个来自石油小镇的人
霓虹灯光里听衣角翻卷
这时
一个刚放下手机的人
微笑像一小蓬篝火
一个荒原归来的
把幸福比喻成飞翔的火
你得到了一缕温暖
人间如花瓣
也如小火焰
个人简介:
任真,本名任西波,寄居黄河入海口五十多年了,某油田作协秘书长。出过诗集,参加过诗院学习,获过一些诗歌散文奖。认为新诗三行必有兴奋点,或词或喻,或情或思,或意或境。

合作单位

月印无心文化传播

拓普腕

三湘文学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