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唐杨村秧歌是流传于行唐县杨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又称“北路调秧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行唐民间故事载,行唐杨村秧歌起源于东晋时期,成型于明末,繁荣于清中期。已列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由行唐安素娟搜集挖掘整理编辑出版——《行唐杨村秧歌》。


杨村秧歌正飞扬
——看《行唐杨村秧歌》一书有感
作者 / 刘银更
杨村秧歌渊流长,
千年戏史久传扬。
教化美德沁人心,
至今古韵仍绕梁。
有幸生属杨村人,
幼年秧歌伴梦乡。
手捧戏书整三卷,
心绪沸腾似翻江。
杨村普通一小村,
历史悠久文脉昌。
传承非遗秧歌戏,
人增自尊愈自强。
古有杨家巾帼将,
文武双全保家邦。
世世代代永传颂,
秧歌台上溢芬芳。
今有才女安素娟,
不辞劳苦谱华章。
致力非遗功卓著,
喜看秧歌开新腔。


作者介绍
简介:刘银更,男,1950年4月15日生,行唐县上碑镇杨村人,1969年11月参军,1971年10月入党,1973年1月提干,1979年10月转业,先后在本县南桥镇、组织部、交通局工作。曾在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发表过通讯报道多篇。
风云人物介绍
安素娟,女,河北行唐杨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副乡长,县民政局副局长兼民宗局局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石家庄市党代会、工代会、妇代会代表;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县政协委员、常委;70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表彰奖励;撰写的多篇文章被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刊发,十余篇调研文章荣获国家、省、市奖项,多次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批示。

安素娟,2011年退居二线后至今,为使行唐民间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她致力于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不论酷暑严冬,她奔赴民间,没有白天黑夜地搜集着整理着。2013年主持策划的“行唐杨村秧歌”“行唐村名歌”成功申列第五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著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行唐杨村秧歌》上、中、下一套和三十多万字的《行唐村名歌考释》,是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唐村名歌”代表性传承人。为使《行唐村名歌》《行唐杨村秧歌》更好地得到传承保护,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农村活动,还积极参加市、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发放《行唐村名歌》《行唐杨村秧歌》等,收徒弟三名。现又已挖掘搜集整理民间谜语共3800多条,分15大类43小类;歌谣760多条,分8大类23小类;谚语2800多条,分6大类,30小类;歇后语5000多条;方言4200多条,分3大类,15小类;俗语2200多条;搜集整理小话、七十二古人古迹歌的传说故事等150多个,搜集整理民俗一书,准备出版千年古县.行唐民间文化系列丛书。积极向《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河北卷》提供1500多条,故事卷提供小话、附记、照片、录像以及释义俗语750多条,歇后语338条,谚语卷300多条、该卷已出版并成为编委会委员、入选谚语近200条,积极帮助《燕赵服饰文化研究》《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河北卷》的主编联络对接、考察、搜集资料,提供照片40多张。

朋友们看到她整天劳累,有人劝她:“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又分文不挣,你这是何苦呢?”每当这时,她总是笑着说:“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搜集整理,让后人记住历史,留住乡愁,不忘祖先创造的辉煌,将祖先们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行唐乡土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她为抢救地方民间文化遗产,繁荣行唐文化事业,向海内外展示行唐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了她很多荣誉:“感动行唐十大人物”“十佳文化建设标兵”“最美行唐人”“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授予“最美河北人”、被省命名为“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2018年她撰写的“廿载委员路一生政协情”被省政协评为征文一等奖;2019被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2021年7月,荣获全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11月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学雷锋最美志愿者;在“红色记忆—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新故事创作征文活动中创作的《革命烈士张文山的传奇人生》荣获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石家庄文学艺术家协会优秀奖。作为“新世纪杰出女性人物”参加了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华各界妇女杰出代表座谈会,事迹多次被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报道。人民日报曾以“行唐村名歌市级非遗传承人:做民间艺术的挖宝人”、光明日报以“河北行唐:最美志愿者安素娟投身家乡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11年”河北新闻网以《安素娟:为行唐民间艺术奔波的非遗传承人》、河北电视台以《最美行唐人安素娟:素心一片传歌声,只为那秧歌天籁》进行专题报道等。按文化和旅游部、省要求,县上报了《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志愿者安素娟》专题片。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省图书馆承办的《2017美丽河北原创诗歌朗诵会》上,以安素娟为原型《传承》把诗歌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