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网打尽”
我之所以早餐时没有避开A而谈“李喆”的事,其一是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是老师,A即使给那个李喆通风报信也没关系;其二我是想警告一下A。但是这警告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因为A一点异常都没有。
我们Free小组4个人,而学校恰好四个年级,我们便分头行动。这时A插嘴道:“要不要我帮忙啊?”
我说:“不用不用。”你就等着吧。
仅用了一个课间就完成了初步调查。我负责去查看初一,为此去了初一组办公室。初一一共有3个叫李喆的,分别在一班、四班和五班;L负责初二,在初二(2)班有2个李喆,而在初二(5)班和(6)班各有1个;Si负责初三,只有(4)班有1个;S负责初四。其余的李喆分别在初四的(3)班、(5)班和(7)班。
“好啦!下一步就是核对档案啦!”刚刚在教室交换过情报的我喊道。
“我觉得可能用不着核对了。”L说。
“什么?!”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你们一共只查到了十一个李喆。”与L同样面无悦色的A说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见疑团
“你们忽略了一件事,”A伊然一副说教者的样子,“这个李喆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或许在我们身边,或许离我们很远。但是他不一定就叫‘李喆’。那是档案信息中一个未加密的字段而已,“想想确实有道理。看来一定是某某人为了得到在学校的某些便利,才捏造了这条叫“李喆”的档案。
但是换个角度,A这个人却越来越离谱了。如果那个神秘出入校园的“李喆”(无论他是谁,先用这个称呼)与A有关(甚至可能就是他),那么他应该不会帮助我们这些,所以看来他并不比我们知道得多,那么或许他并无恶意。第一次去Y别墅时从天台顶上他提醒我这件事也支持了这一点。但是最开始在办公室外偷听(已经可以确认是他干的)以及去Y别墅时险些害死我(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他是不是故意的)却不知道如何解释。
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A和他们及其幕后确实是一伙的,那A以排除自己的嫌疑为目的故意接近并配合我们,也不是说不过去。反正A一直也没有提供什么有大用处的信息,而且他也许根本不用担心我们查出真正的李喆(尤其是李喆就是他本人)。
我怀疑A就是所谓的李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电脑中并没有A的档案,但是却多了一个“李喆”,这不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块么?真是乱七八糟毫无头绪。
就在我打算暂停这似乎无用的思考的时候,又有一个想法出现了。
如果……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两个方面呢?也就是说,如果还有除了我们和A之外的人参与了这些事呢?
我意思是,如果A和“李喆”——或者某某人并非同伙呢?
那么这些事似乎有了一个或许更合理的解释,A完全是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他并不需要在宿舍里安装那种不停向外发送信号的装置,这肯定是某某人(另外一伙人)放到这里监视我们的。这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和我们同样对“李喆”有兴趣了。
到了这里,事情一瞬间变得更加复杂了。我们目前已知的就是A有与我们不同的目的,而关于他的同伴,以及另外的某某人(李喆)却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却处处受到监视,而且分不清哪些是哪些,有没有恶意,该想一个办法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