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夜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临床上发现,许多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死、脑溢血的发病与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十六个字堪称中国最早的“膳食指南”。吃什么?怎么吃?古人有智慧,将天下食物分为几大类,并以一个数字“五”来代指数量众多,是古人养生智慧的精华,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的“食物多样化”的古老诠释。今天就介绍下被我们当成主食的五谷杂粮。
五谷为养:
五谷的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两种:
1、稷(小米)、黍(黄米)、麦(有大麦和小麦之分)、菽(豆)、麻(大麻子)
2、稻、黍、稷、麦、菽
3、禾、稷、菽、麦、稻
虽然提到的食物种类略有差别,却都是同时含有谷类和豆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把谷类和豆类一起来食用。而这一做法也特别符合现代营养学中“蛋白质互补”的饮食原则。因为谷类和豆类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各有不足,而这二者一起搭配食用,则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使得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比如中国饮食中传统的豆饭、豆粥、青菜豆腐搭配米饭、面条,都是特别好的吃法。在食物种类不太丰富,动物性食物较少的古代中国,这些智慧的食物组合搭配给国人提供了较充足而优质的营养素来源。

金黄色的小米和黄米:
谷其实就是百谷的总称,包括所有可以食用的粮食类作物。而在这些粮食中,小米和黄米是特别受到古人喜爱的。因为相对来说,小米和黄米不需过多加工就很柔软美味,这在粮食加工技术不太发达的古代,就是古人眼中的“细粮”了。从上古到先秦时代,小米都是北方首要的粮食作物。在古代,小米还曾作为工资的一种支付给官员,这种方式一直施行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可见从古至今,小米都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粮食作物。
小米和黄米不需过多的精细加工就可以享用,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保留较多,比如维生素B1的含量是大米白面的2-6倍,它们金黄的美丽颜色源于类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膳食纤维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小米和黄米中的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尤其是铁含量分别达到每百克中5.1mg和5.7mg,是精白米面的2-3倍。中国北方传统中会给生产后的女性吃小米粥,确实是很符合营养学的习俗。
黄米不仅口感软糯可口,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饱腹感非常强,吃下去非常耐饿,血糖生成指数比较低,很适合糖尿病人和肥胖人士食用。
五颜六色的豆子:
豆子分为大豆和杂豆两类,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三种,杂豆则包括其他各种淀粉类含量高的豆子,如:红豆、绿豆、黑小豆、白芸豆、红芸豆、花芸豆、蚕豆等。
中国是豆子的故乡,豆子也是中国人最喜爱也最善于烹调的一类食物了。大豆可以打豆浆、做豆腐,可以发芽、发酵,可以做酱油、做豆豉、做酱、做腐乳,更可以当零食作蔬菜。古人食物单调,豆豉和酱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各种花色豆子则可煮饭、煮粥,做豆包,做甜品、小吃。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被称为“植物肉”。大豆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正好可与缺乏赖氨酸的谷类互补。大豆中的各种B族维生素、钙等矿物质含量也丰富。经过发酵后的豆豉、酱油、豆酱等还含有一般植物性食物不含有的维生素B12。做成豆腐、豆腐干后更是不常饮奶的中国人补充钙的好途径。
更各种花色的杂豆因为富含淀粉,可以当作主食的一部分,其蛋白质含量也达20%左右,与牛肉相当。且富含赖氨酸,非常适合与与各种谷物搭配食用。
豆类的膳食纤维含量也非常丰富,对预防便秘很有帮助。豆类的升糖指数都比较低,有益保持餐后血糖的稳定。豆类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钾含量很高,对高血压的病人也有一定益处。
燕麦和莜面
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的植物,种子带壳与否,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其中的祼燕麦在中国的种植历史约有三千多年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广泛种植,被称为莜麦。不过因为模样不太起眼,以前对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太了解,所以除了西北一些地区会把它当成主食,大部分地区对其很不了解。直到前些年,它以燕麦片、西式早餐的形像出现,才引起大家的重视。但莜面的知名度仍是比较低的。
燕麦有啥好处呢?
它的膳食纤维是精白米面的10倍左右。而且燕麦的膳食纤维同时拥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这些纤维特别适合肥胖者和糖尿病病人。
蛋白质含量达15%,有些品种和肉类接近,而且氨基酸比例构成合理,利用价值比其他谷类高。
脂肪含量略高于其他谷类,但脂肪酸的构成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橄榄油的主要成分)达一半以上,所以燕麦的脂肪不会升高血脂,反而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效果。
燕麦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都比一般的谷类更丰富,还含有不少可以帮助人体预防衰老的植物化学物质。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燕麦是特别好的主食选择,过去西北地区流行着一句俗语叫: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黄米糕。莜面就是燕麦粉,意思是吃了莜面走三十里路都不会觉得饿。这对于需要控制含量、增强饱腹感的减肥人士来说绝对是福音哦。

古代饮食养生文化
不偏荤。洪昭光先生在谈及这个道理的时候,常常举例说,人有28~32颗牙齿,犬齿4颗,是吃肉用的,能撕能咬。门齿8颗,叫切牙,像刀,用来切蔬菜水果。人还有磨牙,就是臼齿,16颗,这臼齿像磨,用来磨五谷杂粮。也就是说,吃肉的牙少,吃菜和五谷杂粮的牙多。所以,人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现在有些人饮食结构欧美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过量,于是出现了无数肥胖儿、脂肪肝患者。尤其是许多30多岁的青年人已经挺起了啤酒肚,这是很危险的。
要多吃蔬菜。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每人每日食用蔬菜400~800克,但是我国人的平均摄入量是276.2克,明显偏低。许多蔬菜不仅可口,而且有保健功效。如菊花脑、蒌蒿,无论凉拌爆炒,无不清香味美,可清热败毒。洋葱、大蒜开胃化浊、通便降脂,芹菜清热散风、通便降压,西红柿、胡萝卜等红黄色蔬菜,含有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这些都是适宜现代人的保健蔬菜。
豆类也要多吃。大豆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其氨基酸配比合理,最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含有较高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保健功效卓著。
不偏咸。饮食偏咸不利健康。日本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地方是东北部秋田县和北海道,那里的人常吃咸鱼、咸菜,而冲绳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低,那里的人多吃新鲜蔬菜,吃新鲜鱼,而且口味偏淡。中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也就是盛满一啤酒瓶盖的量。我国人吃菜品种多,虽然单道菜肴不算咸,但品种吃多了,食盐总量就上去了。除严格控制烹饪食盐用量以外,对那些用盐加工的咸豆、咸肉、咸蛋、腐乳、酱等,均应少吃。

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
近三百年来,我国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人们往往营养不良,所得的疾病,也是传染病、肺结核等为主。那时医学不发达,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得了肺结核,只能靠抵抗力硬抗。“头脑”丰富的营养和热量,给予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增加了抵抗疾病的能力。
但是,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生活富裕,能量过剩,疾病谱也从肺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变成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食疗的概念也发生了转变。
现在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不缺。糖尿病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今天与大家复习一下糖尿病饮食控制的方法。
首先,要结合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例如:风俗、文化、宗教、健康理念、经济状况等),设计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
其次,要能量平衡,既要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要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

春季健脾祛湿药膳5款
一、 气候特点:倒春寒”一般发生在初春三月,最大特点是春季多发的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感冒症状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因此,民间的“春捂秋冻”养生谚语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人体受寒时抵抗力会下降。慢性病发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养肝、强心安神十分重要。下面推荐几款食疗药膳方,以便家庭自我保养
二、养生原则——侧重于健脾祛湿: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脾胃功效健全,则人体营养吸收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吸收利用差。降雨多的季春,多雨多湿,尤其在南方更是如此。脾喜燥恶湿,人体常因湿邪内生出现困倦,湿困四肢致四肢麻痹,应多吃健脾化湿食物,如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等。
春季气温日渐升高,宜清淡饮食。《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可适当饮用浮小麦茶、绿茶以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麻辣火锅、花椒、辣椒等大热大辛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引发痈肿疮疖。
1.莲实健脾方
【功效】健脾补肾。
【原料】芡实10克,莲子10克,山药10克,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
【制作方法】上述食材洗净,提前浸泡半天(天热请放冰箱避免细菌污染),将上述食材放入锅内,大火煮开,小火炖至食材软烂即可。
【食用方法】可常食,作为主食食用。
解析:芡实益肾固精、除湿健脾止泻;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清热健脾利湿。芡实、莲子、山药、扁豆均为药食同源之品,配伍食用可健脾补肾,还具有保护肝细胞、抗氧化、降脂、降压、降糖等作用,正符合春季养肝健脾的养生原则。临床上可作为脾胃虚弱、年老体弱者的调理药膳。
2.四君蒸鸭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
【原料】党参3克,白术1.5克,茯苓5克,薏苡仁5克,鸭肉150克。
【制作方法】药包稍浸泡,鸭肉切小块去皮焯水;鸭肉放入炖罐内,加适量
生姜、调料,蒸60分钟后加入药包,继续蒸30~60分钟。
【食用方法】每周 1~2 次,佐餐食用。
解析:方中党参甘平,益气健脾;配伍白术健脾燥湿,可加强健脾助运之力;茯苓健脾渗湿,配合白术、薏苡仁祛湿之力更显著;四药与补气养阴利水之鸭肉同煮,可起到益气健脾祛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可改善胃肠功能,茯苓、薏苡仁可调节免疫、利尿,常食还可抗氧化、抗衰老。

3.姜汁拌豆腐丝
【功效】发汗散寒,益气宽中,温胃止呕。
【原料】生姜10克,豆腐丝100克,香菜1根,醋、酱油、味精、盐、香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生姜切成碎末,用醋浸泡30分钟,加入酱油、盐、香油拌匀,制成姜汁备用。香菜切成碎末待用。豆腐丝切成5厘米长的段,放入沸水中煮一下,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盘中备用。最后将香菜末撒在豆腐丝上再浇上姜汁,拌匀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每周 2~3 次,佐餐食用。
解析:豆腐有泻火解毒、生津润燥、和中益气之功效;香菜,又名胡荽,可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生姜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以上3 种食材搭配酱油、香油等调味品,组成一道可发汗散寒、益气宽中、温胃止呕的药膳。清明、谷雨前后常常春雨绵绵、阴冷潮湿、乍暖还寒,可多食此菜肴以发汗解表。
4.赤小豆鲤鱼汤
【功效】健脾祛湿。
【原料】鲤鱼1条,赤小豆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山药5克,砂仁3 克(布包)。
【制作方法】将上述除砂仁外的药物浸泡半天,与鲤鱼等一同炖煮至豆类软烂。砂仁浸泡30分钟,待快出锅时放入砂仁,煮10分钟后即可出锅。
【食用方法】每周 1~2 次,佐餐食用。除砂仁外其余中药均可食用。
解析: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均有健脾燥湿的作用;山药、砂仁可温补脾胃;配合鲤鱼可加强补益脾胃、利水消肿之功效。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山药的营养成分研究均显示有抗氧化的作用,砂仁可调节胃肠功效。多种杂豆同食,可促进肠道蠕动,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力。
5.健脾消食茶
【功效】疏肝,健脾,消食。
【原料】党参5克,炒麦芽5克,山楂5克,甘草1克。
【制作方法】将药放入药包,放入养生壶,加1500 毫升开水,煮开后饮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减水量。
【食用方法】代茶适量饮用。
解析: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麦芽疏肝健脾;山楂健脾行气;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营养成分研究表明党参、山楂、甘草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麦芽、甘草对肝炎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党参还可调节血糖、保护胃肠道黏膜。四药药性平和,可健脾养肝,适合春季阳气生发之时食用。临床上也可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宜忌】麦芽具有退乳消胀的作用,哺乳期不宜饮用。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班结业,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毕业,现中医药研究员,主任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诗歌艺术疗法实践与研究总编,世界疑难病中医药研究总编,获美国国际开放大学传统医学终身成就奖,多项国家医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一生经历坎坷,无职业和固定收入,靠几十年勤奋自学传统中医理论, 创建了残疾人家园中医药论坛, 实践了古人的徒步吟诗写诗新疗法的医治效果, 先后徒步行走西藏墨脫县, 5万里海岸线,5万里长城全程路, 红军2万5千里长征路, 万里长江生态环保路, 万里黄河生态环保路,徒步20年间先后走过大半个中国的2千多个城镇 ,徒步诗疗总路程14万1千多公里,同时创建了生态环保论坛, 全球中医药论坛,沿途诗写随笔近万首,发表千首,不仅治好了自已的精神病, 还治好了我被医院确诊回家等死的肺癌和乙肝病,自学获得多所大学毕业学历。具有气功针炙推拿,中医药理疗,诗文创作,书画篆刻,艺术摄影等多方面的技能,主治:各种疑难重症及医院治疗无效的病,肿瘤,肝癌,肺癌,胃癌等各种癌症,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类风湿等疗效显著,特别是多年来对诗歌创作与心理喑示及催眠疗法有独特的理解和建树。
作品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文艺山花入围奖和中国作协魯迅文学荣誉奖,同时获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朮大师成就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和平勋章,并被聘为世界文艺宣传大使,现为中英艺术基金会艺术顾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客座教授,荣誉艺术博士。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诗坛一怪,民间著名诗人,简介被选入多种《中英美世界名人录》。
数十次参加省市全国艺术博览会,北京等地举办个人根艺盆景展,并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展,作品被中国文物古建筑基金会,国家奥运委员会,中国紧急救援民政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抗震救灾活动等义卖捐献,中国艺术家杂志,大众科技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和艺术馆,中央党校等多家收藏,以刻人物佛像为主。被国内多诸多名流艺术馆收藏,受到过北京市市委书记刘琪和省市主要领导人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