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少年时代的色彩
原创:张芹芹
四月,是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季节,花儿尽情绽放、柳枝尽情摇摆,虽然风景怡人,但是,少了观赏的人群。疫情卷土重来,让我的城市被迫处于静止状态:超市、餐饮业关门歇业;孩子们在家上网课;大人居家隔离……已持续二十余天。清明假期过后,政府部门为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工作,我拿到通行证开启上班模式。人在上班,心已飞到已经读小学五年级儿子的身边,焦虑、焦躁、各种担心:他自己能不能上好网课?听课认真吗?能准确掌握好上下课的时间吗?作业完成的怎么样?

忐忑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推开门的画面:电视开着、电脑开着、儿子和他6岁的的妹妹在嬉戏打闹、课本摊了整个茶几,听到开门声迅速的跑到他的房间写作业。我强忍着、不断劝说的自己:亲生的,不许发火。半小时后他突击写完作业在房间走出来,让我给他检查数学作业。我紧绷着脸,看到他突击写的数学基础训练,顿时再也按捺不住火气,用力捏着他的小嘴,开始大吼他:“你这个嘴巴说话算数吗?昨天答应我的按时写作业,说着玩儿吗?你把我昨天晚上嘱咐你的话当放屁吗?看看你写的字歪七扭八,如果是正式考试,电脑阅卷还让电脑帮你分析你写的是什么吗?直接判错你一分都不得!这道题为什么不化成最简分数?计算过程交代明白了吗?数学讲究举一反三,昨天刚做了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今天出现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你就不会了吗?”我的声音越来越高,我觉得我的上下楼邻居应该也能听到我的怒吼。

可能是被气愤冲昏了头脑,有道应用题我没有读题目要求,看到他写的乱七八糟的字,就气不打一处来,拍着桌子继续怒吼道:“这学期已经进行一半了,就是用分数解决问题,你的分数呢?你们班的第一名比你聪明很多吗?比你智商高很多吗?前段时间让你看的一位学霸大哥哥的学习方法,人家说把平常写作业当成考试一样对待,考试时才能像写作业一样轻松。什么意思?就是让你用心去听课、去完成家庭作业。你用心了吗?”我用食指点着他的脑门,气的我直打哆嗦,怒吼也变得声嘶力竭。持续的吼叫,丝毫没有按捺住的意思。

孩子听着我的怒吼和拍打桌子的声音,紧锁眉头、沉默着,眼泪一粒一粒地从眼眶里掉落出来,不敢擦拭,也不愿停止哭泣。很快,他的作业本上湿润了一片。笔停在错题上,想改不敢动、不改正又担心我继续吼他,手紧紧握着笔不知如何是好。
望着他不停滴落的眼泪,我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我必须停下吼叫、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并和他一起分析错题并改正。我声音下意识的控制着低沉了下来,孩子开始思考错题并落笔改正。

晚上我特意和他一起睡,我紧紧抱着他,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无意刷到了抖音上一位失去孩子母亲的视频,她在视频中诉说着她失去11岁儿子的四年来是如何挺过来的。她说,她感受到了失去的意义,为避免遗憾希望刷到她视频的家长,能够体会人生的美好、生命的可贵、亲情的可贵、母子母女一场的可贵,紧紧地拥抱身边的孩子,停止我们用爱的名义对孩子的这种打骂、斥责、吼孩子。

被这位妈妈的视频醍醐灌顶,我深情的望着躺在我身边还在熟睡中的儿子,抚摸他稚嫩的脸庞、亲吻他的额头,给他掖好被子,便出门上班了。早上9点左右看到老师在钉钉群发的试题讲解和答案,突然发现有2道题孩子是作对的。昨天晚上,因为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的怒吼、生气,没有给儿子辩解的机会,儿子只能默默的在害怕中委屈的流泪。
我哽咽着拨通了我妈妈的电话,我说我要跟我儿子通电话,我诚恳的向儿子道歉:“对不起,儿子,我昨天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今天早上看到老师发的答案,有2道题你是作对的,妈妈向你道歉,原谅妈妈。”

“妈妈,没事儿啊,你不也是为了我好吗,我上完课和妹妹在阳台玩呢,你上班吧。”随后爽朗的笑着挂掉了电话。从他的语气、语调中似乎昨天晚上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没有一丝怨恨和埋怨,他就这样无条件的豁达的原谅了我。
挂掉儿子的电话,我哭了,眼泪说不出是欣喜的还是忏悔的。总觉得心里堵了许多莫名的东西,想要写出来,表述出来,便有了今天的这篇拙作,希望能和更多的宝爸宝妈分享、共勉。
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不管情况怎样,切忌火冒三丈之后暴跳如雷,一定要冷静、冷静,淡定、淡定……尽量心平气和的沟通。

作家妈妈刘瑜说:“我想,父母是要感谢孩子的,是孩子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我们何尝没有体会到这种尽情去爱的自由呢!这其实很难得,也非常珍贵。而每一位父母,也许会在很普通的一天。收到孩子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的爱。只要你细细感受,打开自己的心。会发现孩子对你的爱,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父母子女一场,真的是一场修行。我们足够好,孩子才选中了我们做他的父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变得足够好。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养大孩子的同时,其实成全了我们自己。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在人心隔肚皮的交往中。你还敢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吗?我想,孩子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自由地去爱,不要心存任何的顾虑。当我们凶了孩子,误解了孩子。但孩子还是会原谅你,不是吗?最后孩子还是会紧紧抱着你,不是吗?这是孩子对我们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发脾气的“勇气”来源。请千万别忘了,你是孩子最爱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温暖的爱给孩子。因为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少年时代的色彩。
2022.4.8

【作者简介】:张芹芹,山东滨州惠民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写作和朗诵爱好者。散文《铺到家门口的柏油路》、《漏雨的土胚房》、《倾听历史回响接受精神洗礼》、《蛙声小镇》、《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陪伴》见刊于惠民文学艺术公众号、惠民大众数字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