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小萌
由于今天这篇散文,我再次被泰州晚报翟总封为“外星人”,说提前预测到泰州今天的疫情。搞得俺不得不忙着照镜子,寻根猜祖……在惶惶中泰然,除此还有什么良方?至于对疫情的应对办法,这两天我不断在朋友圈里建议,真心希望卫健委能够看到。——司马小萌
2022年3月30日《泰州晚报》8版《坡子街》副刊
“之前有个算命大师说我会为情所困,一直以为是爱情,现在才明白……是疫情。”
这是“新冠”肆虐两年多来最时髦的段子。
今天是“国际幸福日”。突然觉得好讽刺!看看世界,搅得天地如此迷茫;瞧瞧病毒,扰得人类这般惶惶。我们到底该怎样来抚慰心灵抚平创伤?
庆幸还有明白人拒绝“丧”。他们用从容淡定的语言告诉你:
生死之外,皆是擦伤。
1
在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悲情岁月,除了焦虑、烦躁、悲观,仍然还有幽默、温馨与快乐。
朋友焦国春在朋友圈发表了“近期最佳旅游路线”: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循环游”。
笑死了……其实这家伙现在“每日游”的内容应该是:小区里拍花→小区旁的公园拍花→小区里拍花→小区旁的公园拍花,“循环游”。有他每天发表在朋友圈的图片为证。
我也“强努”着,让麻木的神经活跃起来。三天两头嘚瑟的结果就是:秦皇岛小姐妹杨宏玲把我吹捧到一个新高度,她写道:“在这个乱糟糟的人世间,活得清醒、有序的,一边拍大片一边写作,一边抗疫一边掼蛋,能把疼痛和烦恼讲述得跟春天的花儿一样平常的,恐怕只有您。”
2
袁隆平的大弟子、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会长曾松亭告诉我,他们准备用音乐的方式纪念袁隆平去世一周年。一个名叫《爷爷的水稻田》音乐节,将在杭州举行。
据说袁隆平生前很喜欢音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每天也有差不多半小时到一小时在唱歌。
“我们可以再来一个《爷爷的水稻田》摄影节哈!”小曾建议。“这个,完全可以有!”我信誓旦旦。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据说他曾计算过,全世界有1.5亿公顷稻田,如果其中一半能种植杂交水稻,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一年可以多养活4到5亿人。
有些人,世上走一遭,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为更多的人不挨饿。一个伟大的人。
3
在北京竟然可以吃到这么便宜的自助餐!三十多道菜可供选择,荤素都有。要不是去餐馆得走上二三十分钟,否则家里都不用开伙了。汇报一下,这顿饭,俺仅花了26.7元。按菜的重量计算。
再看看俺家的锅,黑不溜秋。多少次,只顾看手机烧干了锅,然后,不得不用钢丝球顽强地与污渍作战。一口市价近两千元的德国锅,最少用十年了,被我折磨得不轻,依然是厨房主力部队,全靠钢材棒棒的。
对于从小就吃食堂的我,做饭真是件麻烦事。每逢看到朋友们,尤其是男士们,快乐无比地钻进厨房,自信满满地晒出大餐,我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4
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来自电梯间的监控:正准备去开防疫会议的杭州社区工作者高英,由于过度疲劳,三次摔倒。每一次,脑袋都重重地磕在电梯间的金属扶手上,让人心疼不已。
又在朋友圈看到我们小区居委会主任梁瑜的微信,她写道:疫情当下,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十来名社工服务几千人,电话不断、手机微信不断、全天派单不断、返京报备不断、上门核酸不断、处理弹窗不断、投诉解释不断;疫苗接种点保障、居家服务保障、协调清理垃圾、督促日常消毒、未诉先办心理疏导,以及日常工作等等,几乎无休。小伙伴们筋疲力尽……在平凡且“最基层”的岗位,面对委屈与困难,我们依然默默坚守。请大家多多给予理解和支持!
读罢,五味杂陈。没想到社区的抗疫这般繁琐、辛苦!好吧,以后抱怨的时候,想想他们,想想奋战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然后,把牢骚往肚里咽。
5
这篇文章是为大家写的,也是为我自己写的:面对新冠阳性噌噌地涨,核酸检测没完没了,如何平衡心态?我认为,用点哲学,辩证地思维,或许管用。什么叫哲学?苏州日报社总编辑常新戏称:“多想,就哲学了。”看似调侃,实则真话。不过,咱们不能只朝一个方面想,要全面地想,直想到自己脑瓜子疼。
为《姑苏晚报》写完《问完月亮问太阳》《左脑想完右脑想》两篇散文后,常总在朋友圈发动“竞猜”:“竞猜奇思妙想的司马大姐下一篇赐稿《姑苏晚报》的标题!”过一会他又说:“有朋友提议了,下一篇标题叫《横过来看完竖过来看》。”
“好可爱的问题!”《北京晚报》副刊编辑李葵坦言,同时美不滋滋地参与其中。这枚女秀才起的标题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高估我了。如此刁钻的命题作文,哪里是俺这个业余写手能够驾驭的!
6
30年未见,他有点老了;而我,自我感觉还行。
许进,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原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之孙。他的姑父也很出色,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许进说:“记得吗?20世纪80年代初咱们去体育总局国家排球队宿舍采访郎平。后来又协助您办《男子汉》杂志。”对呀,请许老担任杂志顾问,还是许进老弟帮的忙。当年风度翩翩一少年,如今成熟稳健一中年。
岁月荏苒。再见到这位“理工男”,我抓紧机会请教有关绿色能源“氢能”的问题。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首次针对氢能产业出台的发展规划,意义非同寻常。
当晚适逢“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多地以熄灯一小时参与,共同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我也不例外。
好吧,为了人类的未来,在惶惶的日子里,咱们泰然地过,明白地过。
作者简介
司马小萌 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