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唯有对偶然的反省好,认认真真对标必然的,那能收获到一个又一个完美答卷,否则会日益走上用完即止的快餐之路。
不是吗?
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
这个动作,无疑有点过,在于其没认真反思项羽与刘邦两大阵营争斗的真正力量之源,否则会有对标约法三章的精髓、制定有利于底层民众的发展政策让后人看到的记录。
为何?
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问曰:“仆欲北伐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
尽管有过在刘邦身边几年历练,此时韩信核心派还是不够成熟,不能很好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用了所谓千金购买策略,想必是在幻想着能尽快走上终南捷径之路,都该被后人予以必要的批评笔调。
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因此,除了礼节上之类外,李左车集团想必在逃亡过程中有过林林总总反省,想必在内心深处隐约动摇了之前的精英主义理念,不再一上来说着超越其位子的话。

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今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
这个话尽管有一定的进步价值,却是唯心或形而上之类的,都不可能让所有人认同好,在于秦强是因为秦的政策相对而言是要利于更多的底层人发展的、区区百里奚集团所产生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之类的。
尽管见到英勇作战又大获全胜的主要由老弱病残组成的汉军,韩信核心派还是不肯承认刘邦核心派制定出的某种有利于底层人发展政策的巨大贡献,都在积极朝着如何完善所谓精英主义策略之路发力。
也就说,见在基本发展理念上、有了某个级别分野,李左车集团想必在朝着正确反省之路发力着,便不知不觉与日后作乱的韩信核心派做了必要的切割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