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厝渡历史之一
池氏渊源与池家渡沧桑
池厝渡
池氏出于殷姓,公元前十世纪中叶,殷姓讳民佐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池(渑池),民之后人居于池而为池姓,民公乃池姓之太始祖,渑池是吾池姓之旧家。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民公之流裔池鲤腾(字涌源)公,于河南固始县随王潮,王审知起兵讨巢入闽。后梁太祖封池涌源公为招讨使,闽王王审知封池涌源公为长史参谋。涌源公传三子:长子晋献,子孙繁衍在泉州莆田、厦门至广东沿海各地:次子晋超,子孙繁衍在南平:三子晋益,子孙繁衍在福州。池涌源公长子晋献之后人小大公、小二公、小三公兄弟仨,小三公官莆田县司户,官邸莆田县涵涛乡(今莆田市涵江区)。宋朝末年,小大公留居涵涛村,小三公眷及小二公之子侄随文天祥大军辅驾南下至潮州,小二公子侄落居海洋县枫溪乡,小三公择枫江之滨"揚美鲤"之地落居。小三公传念三公、念七公,念三公迁居大埔县百侯乡,念七公传千十公,千十公传秋江公、冬江公、平江公,冬江公迁居海洋县古巷乡,后又迁居枫溪乡,平江公之后裔声哲公迁居澄海樟林塘西乡,四世祖秋江公传淑佑公、淑科公。淑佑公乃池家渡下乡之祖,传睦宗公,睦宗公传文盛公官将仕郎福建宁化县主簿,文盛公传秉裕公官从仕郎潮州郡揭阳尉,十世祖世用公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乡试中举人,还有乡贡之贡元、贡生、拨贡多人,十世祖贡生确叟公迁居忠厚山北侧高椅地,肇基忠厚村,十世祖贡生梅山公迁居梅岗山东侧肇基,以梅岗山地形似龟得名鳌头村,派下子孙有十八名贡生从事私塾教学,俗称"十八书箱担"。淑科公乃池家渡顶乡之祖,传杏川公,杏川公传简斋公,简斋公开辟医药业,杏林满园,医药业发迹,是为我池氏世业,十世祖梅州公迁居潮阳海门。  池家渡乡池氏赖宗公德泽福荫,又得揚美鲤地靈锺美,池家传世之医药业不断发扬光大,池氏家族枝蕃叶茂,繁荣昌盛。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社会、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