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文友:
经过市县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中央及省市传媒大腕一帮志同道合朋友们的共同努力,天阔书院即将开院迎客。“天阔书院”微刊也将如期推岀,和广大文友见面。
天阔书院它不是导师,也不是教官……然而,在这里能耹听和传递你在天地间、山水旁、风雨路上激蹦的内心诗语,在这里能接纳表达你所悟所发的妙语真言;在这里,能让你呼吸到自然和文学的气息,文化养心,环境养身,思想发芽,流年泻绿。
天阔书院日日企盼您撷绿叶走来,驻足留下馨香…… 愿它每一篇小文,都能驻入你搏大的心田,催开你艳美的心花,扬起你灿烂的笑脸……
天阔书院愿你所见皆如初见,愿所到永是春天……天阔书院微刊暂列【时政微言】【文化漫谈】【网文精选】【工作生活格言】…另预留几个小栏目,期待着各位的高论阔谈,小编将时时收存,结言发刊…旨在用会心的会谈消解生活中的压抑和嘈杂,让欢娱和理解始终萦绕于我们的心间。
人生就是一条抛物线,只要你志向高远,终将不断迎来高点,愿这小小的天阔书院陪你抵达各自人生高点……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千古未有的华夏黄金时段,愿天阔书院中收存的每一本马列著作和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真言,能解开你工作中的锁和生活中的结,我们在伟大的时代去攀登更高的山。
天阔书院与你在漫漫人世结伴,以达不负韶华,不负人间……
一锅清水为自己送终的红色专员
——革命先烈刘齐滨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事迹
一位哲人说过,除了生死,人世间再无大事。而我们许多共产党人,在生死时刻,想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安危,至死无半点私心。
他叫刘齐滨,是曹县韩集镇刘岗村人,他曾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带领同学们赴南京请愿,放弃个人的一切,投笔从戎,以血肉之躯阻挡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但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警用枪托砸伤左胸,伤至左肺,患上严重的肺病。后他又抱病在家乡,组建曹县抗日救国会和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任会长,将会员发展到十万之众。
他是曹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第一任县长,他又是冀鲁豫边区第三专署的第一任专员。在他任县长、专员期间,毁家纾难,变卖了祖、父辈近百年用汗水换来的殷实家产,供应南来北往的革命将士。
在日寇占领曹县城后,曹县县委、政府一并迁到刘齐滨家里,领导曹县的抗战。因供应众多抗战将士的食宿,此时,刘齐滨的家已一贫如洗,但他和家人又四处借贷,保证将士们的吃穿。开国将领杨得志、戴晓东和许多将士将他家称作是“共产主义的饭店,革命征途上的加油站”。
过度的劳累、恶劣的环境,使刘齐滨因伤而致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一天奔走后,时常吐出一滩滩的鲜血,胸部一次就可挤出很多脓液。病成这样,他依然心系根据地的建设和群众的冷暖,策划着“反扫荡”斗争。他躺在专署办公室的 床上,让人代笔,草拟了《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抗灾救荒的意见》、《关于精简专署机关的建议》和《关于反“扫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10多个文件,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对以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同志们劝他要注意休息时,他说:“我的生命可能不会太长了,更需要抓紧时间为党工作。”
1942年4月15日上午,已昏迷两天的刘齐滨突然十分清醒,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已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便让妻子倪巧云托扶起自己,向守候在身旁公署的同志们安排自己的后事:“我快不行了,感谢大家多日来对我的照顾,我死后,可开个小型追悼会,但要通知来的人自带干粮,我们公署在院里烧一锅开水,给同志们喝,也等于为我送行了。” 停了一会,他又艰难地抬起头说:“我死后,我的孩子和家人不得享受任何特殊照顾,让他们自谋生计,切记!切记!” 在他身旁的公署领导、战友、妻儿连连点着头,泣不成声。“刘专员,我们的好专员啊”!多年并肩的战友们哭的实在说不出话来,他们上前紧紧抓住刘齐滨枯瘦的手,扶他躺下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