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李自成》成就了姚雪垠?还是毛泽东邓小平成就了姚雪垠?
姚雪垠研究三道快枪编辑整理
这个问题苦恼着我查找姚雪垠为何撰写《李自成》?以及姚雪垠《李自成》的成因是有历史背景的。
成者姚雪垠,集大成者还是姚雪垠。
现当代作家有哪个作品能费一生心血42年磨一剑?
一部300余万言的《李自成》引起国家两位领导毛泽东,邓小平高度关注与极大支持,也是现当代作家中前无此例,后无比肩的。
选图456789选自《姚雪垠研究会》成立的新闻现场特写之田永清,严家炎,阎浩岗,姚海天,秦俊,胡逸云等专家,大咖的发言。直直把这个新闻专题连看三次作笔录,梳理《姚雪垠研究》的隆重登场。
姚雪垠一生最大的磨难是在政治或创作方面,屡经挫折和打击,几乎陷入灭顶之灾。特别是1957年,他响应号召,真诚帮助党的整风运动,因发表《谈打破清规戒律》《创作问题杂谈》巜打开窗户说亮话》等文章而获罪,经过几场猛烈批判斗争后,被划为极右派,会上宣布,今后不能再搞创作养起来充当“反右"教员,姚雪垠一时对前途绝望,甚至产生投江的念头。当情绪稍稍平复下来,即以司马迁精神激励自己,开始一边痛哭,一边偷偷写作。《李自成》经过十个月的日日夜夜,赶在去农场劳动改造前,完成了第一卷的草稿。在汉口郊区东西湖农场三年艰苦劳动中,又对草稿进行整理。姚雪垠原想生前出书无望,死后由后人交给国家,对祖国的文学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姚雪垠在1960年底摘掉右派帽子,不久又逢历史机遇,《李自成》第一卷在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风靡全国。从这一点说,姚雪垠是幸运的,文革后,姚雪垠在他回忆录巜学习追求50年》中,记述了《李自成》第一卷写作经过。他写到“如果读者询问我第一条重要经验是什么,我必须回答说,立下较高的追求目标,在逆境中艰苦奋斗,死不动摇,不实现目标决不罢休。我常常一边写一边哭,有时不能写下去,只好停顿下来等胸中略为平静时继续写。可以说,《李自成》第一卷是用眼泪写出来的。所以当1961年姚雪垠将《李自成》第一卷的初稿整理完毕后,题了一组七绝释怀,其中第一首有这样两句,三百年前悲壮史,豪情如泪著新篇。
《李自成》招致最多批评,则是小说中的现代化痕迹、阶级斗争的观念、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拔高等问题。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