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杨铁盆吗
云上太阳
小时候去姑妈家吃饭,掀开锅那一刻简直是惊诧,大大小小的杨铁盆里面是炖豆角,鸡蛋羹,鸡蛋辣椒酱,鸡蛋闷子,土豆丝,麻花……七八盆十来盆的样子。锅边帖了半圈玉米面饼,锅底是煮得沸沸扬扬的高粱米粥。十印大锅里热气腾腾的就是一家人的早餐。
我真是被愣住了,姑妈唤我一起将饭菜一一摆上餐桌,绛紫色的大桌面笨重油亮。散发着油腻腻的菜饭味儿。那些杨铁盆儿出锅时热的烫手,不一会儿就渐凉,快吃完饭时盆也几乎凉透了。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杨铁盆儿,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许是盛了剩菜的原因吧。虽然那时我家里用的是带蓝边的搪瓷碗,甚至瓷盘也没有新鲜的图案。
后来,多年后,结婚到了夫家,我对餐具是很敏感的,婆婆依然不改旧习,用的也是灰暗的瓷盘瓷碗,橱柜里是我们的套装餐具被珍藏起来。我几欲呼召拿出来用,可是婆婆的简朴家风硬是压抑了我的想法。
后来回家和母亲交谈此事,母亲劝导我说,她们那一代人艰苦惯了,哪有不存家底儿的。
回到新家和婆婆聊天还真是震惊了我,婆婆那时六十岁,她的随身物件都有年份标志,即是简朴作风也是一种相伴多年的感情在里面。
比如,一床被子是爱人上大学时新做的,一床毛巾被是二姐结婚时送给她的纪念物,一件衬衫是大哥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给买的,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意义。
唯独没有属于自己的和公爹的纪念物,因为那时生活太困苦,全部的收入都供养了儿女读书。后来经济条件渐渐好起来时,婆婆上街购物的次数也频繁了些,渐渐的我的家里厨房出现了两元店里的杨铁盆儿,烤漆花盆儿……。我说妈妈呀!活到嘴边又停止了,婆婆分明是担心我责备她怀旧,我笑了笑说妈,还是原来的商品质量好,这盆儿多陈实。
婆婆笑了,很欣慰的样子,她说,那时候很贵,哪舍得买。后来我又发现婆婆买了红格子外衣,网格的纱巾,和大友谊面霜。想必这也是婆婆曾经的心愿吧。
看着婆婆的身影愉快的在整洁的厨房里穿梭,或清晨或傍晚,都有合宜的美味被烹调出浓浓的家乡味儿,真的不免热泪盈盈,感恩这岁月,感恩着素简庸常的清欢。
我给婆婆买的衣服都被婆婆作为回礼送给了她的亲戚。婆婆一生勤俭,日子还长,我在等她,等她一一实现自己曾经的愿望,心满意足后再带领她享受现代的福。包括我不带她去饭店过生日,而是在家亲自下厨摆一桌饭菜为婆婆庆生。浪费奢侈会让她心疼不开心。
我还给婆婆讲了杨铁盆儿的故事,我说就感觉那杨铁盆儿是贫困苦难的代表。我俩一齐笑着。
我家现在依然有一摞杨铁盆儿,只要婆婆健在,杨铁盆儿就不下架。爱人说爱屋及乌。我真心愿意杨铁盆儿在我的家一直占位!不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