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河寻根访祖记
作者:李天学
植物庇根,人贵有祖。若不识祖,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幼时就听族中长辈讲,我族先祖在尔王庄镇李家河村。便怀着强烈的愿望,有机会一定去李家河了解一下。可惜年轻时为生计奔波,无遐顾及,现在老了,退休了,总算有时间去了却自己的夙愿了。
二O一九年五月十三日,天气晴好。我与耄耋长兄由老家宝坻区大口屯镇前寒河坐公交辗转来到李家河。下了公交车被整洁的村貌所吸引。真个是房屋成排树成荫,道路硬化无灰尘。来到村委会,大门敞开,无人。对面一人见我弟兄在院内徘徊,便上前询问,我二人说明来意后,他说村干部太忙,他想给我们找一老人问问。他这一说,正中我弟兄下怀,年轻人见少识浅,老年人经历丰富,必能详知。
不一会,那人带来一老者,叫李树明,当年七十六岁。当我们问他祖籍何处时,他张口便道,南京袜子胡同;缘何到李家河定居呢?他说是“燕王扫北随龙过。”这两问两答,与我村传说相符。陡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平添了无限的亲近感。李树明道:“咱们就不要在当街站着说话了,到我家里细聊吧!”并告诉带他来那人,请书记过来一趟,再找几个人来。
到他家尚未坐定,陆续又进来三个人,一位是村支书李树成,另两位一个是他们的叔辈李春旺,一个是侄辈李玉双。
他们中有的人对我弟兄来意不解,说是早知,怎么才来呢?我们答:“民富而知礼,以前缺吃少穿,为生计疲于奔命,况且交通不便,实无能为力。现在国家强大了,社会发展了,人民富了。正所谓国家盛世修史,地区盛世修志,家族盛世修谱。我们此来就是想使祖德宗功发扬光大,激励后人砥砺前行。”几位听后,无不欣然。稍后书记李树成因公务繁忙起身告辞,临行叮嘱李树明,一定要照顾好二位宗亲。
书记走后,大家复落座。李树明便滔滔不绝讲了起来,说是李门远祖叫李应登,居住在南京袜子胡同,明初燕王扫北时带四子随龙征战,清剿元末残余。到达宝坻时留下三个儿子驻守,李家河一支叫李春,大唐庄镇南李庄有一支,宁河区潘庄有一支,这两支叫何名不详。
那时元军赶走,属地即归明庭。驻守人员可跑马占圈,即是你放马可劲跑上一圈,以马蹄印为记,即是你的封地。先祖李春为什么要在此建村呢?就因此地有一大坑,坑内有井,雨水充沛之年自不必说,干旱之年坑内之井可解人吃马喂之忧。所以就在此建村,取名李家河。到现在六百余年,村内李姓同宗住户占百分之九十九,只有一户姓傅的,还是先辈姑娘的夫家落户在此,世代表亲。
李树明说个题外事,关于跑马占圈,提到程四淀,说是有一对夫妇带一孩随龙征战,丈夫战死,孤儿寡母不能跑马,便趁西北风放火烧荒,灰印到哪便是娘俩封地。所以到现在庄(程四淀)北也没有程四淀的地。
六百年来,李姓族人遍及各地。辽宁铁岭李姓后人在祖坟墓碑上看到刻有“河北省顺天府宝坻县李家河村”字样,也曾前来寻根。
在座谈中,我们又各自回顾了祖辈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无不感到此生有幸生华夏,自豪生在李家门。祖德要传承,宗功需恒念。
同宗畅叙时显短,不知不觉,已到吃午饭时光,树明夫人早将饭菜做好,请我们入座。这真让我们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啊!得,客随主便吧!在席上我们把盏叙祖事,谈过往,好不亲近。这正是:
古稀小弟耄耋兄,
访祖寻根尔镇行。
人面陌生勤打探,
旅途劳顿无疲容。
李家河里谈前事,
翁妪家中论旧情。
美酒佳肴招待好,
宗亲畅叙喜相逢。
注:尔镇,即尔王庄镇。
二O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作者简介:李天学,天津人,1949年出生,退休工人,文学爱好者,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在多家平台多次刊发。愿以文字温暖世界,以性情赞美生活!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汉族,天津人,教育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主播,江山传媒副族长,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全国诵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牡丹苑杯”第八届文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酷爱诵读和歌唱,主持人,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