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信,则不立。信任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常被人忘了应有的价值。
信任是前端,方案才是后端。
一旦忘了如上之类的,某人或某集团会自以为是的,搞出揠苗助长之类把戏,最终会落得惨结局。
不是吗?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陈馀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cuan,读第四声),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
李左车集团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在其所谓号称二十万基础上,缺少了自身实力基本面的调查。
三万人一旦被其用了,陈馀集团手头上还有几个兵,是不需要后人过多畅想的。
自以为是!
若真有这么多人,以经常耍小孩子脾气的腐朽旧贵族余孽分子的陈馀集团的个性,那是不可能如此低调的。
无它!
之前,其以如此态度,把手上的军权白白给了张耳集团,便想必有了一段比较坎坷之路。
也就是说,陈馀集团至少在此时,想必是比较在意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在手兵权。
如此精明的李左车集团,只要没有所谓的自以为是,随便从哪个方面分析一下,是不可能只是单单地出如此建议的。
成安君陈馀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因此,陈馀集团太要所谓面子了,又不愿意说心中特别担心失去兵权的顾虑,除了说满口仁义道德之类的外,还自以为是说着搞不好连他自己都不信的话,便不能让人畅想到其终有好的归宿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