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作家徐丽创作并朗诵《清明忆母》

我在清明时节雨纷纷中折菊、祭奠、扫墓、缅怀、泪洒成河……带着浓浓的思念一路雨上,追忆曾经的旧时光,依稀可见旧模样。

当年妈妈手把手教我裁剪缝制衣服,让一块块看似普通的布料在巧手之下,变成各种款式的新衣服。亲手教给我各种各样面食做法,蒸馒头、蒸花卷、揉面、搓麻花、多样饭菜的烹饪,调剂生活。所有家务都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逐一领会,不断实践,终成熟手。更重要的是母亲教会我们如何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任何时候不能被生活打败。

母亲没有上过几天学,识字不多。但她心灵手巧,勤奋上进,纯朴厚道,尤其是与人为善敬老济贫的品格,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能够几十年免费为当地的父老乡亲裁剪缝制衣服,以至于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每次我风尘仆仆回到林海雪原的那片土地上,当年和妈妈在一起的邻居们还总是握着我的手,拥抱着我,念念不忘的提起妈妈在世的时候许多事情,往事历历在目,清晰如昨。妈妈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续写爱的篇章,在当地几十年如一日被人们无数次念起,每次深情的念起母亲时,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是啊,故乡人和我一样都在思念缅怀母亲!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岁月芳华,为故乡人裁剪缝制衣服,在那个物质和金钱都匮乏的年代,母亲能免费为故乡人辛苦付出,敬老济贫。当时我年纪还很小,我不知道这是奉献精神,但时至今日,我为人妻,为人母,过日子几十年,供孩子上学,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辛苦工作和打拼的奔忙,我才深感母亲的伟大和不容易!她用慈祥和与人为善为儿女们树立了最好的口碑,被当地父老乡亲传为佳话。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在逝去光阴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个不眠之夜,妈妈都趴在缝纫机上缝缝补补疲倦的身影,尤其是在临近过年或者是临近六一儿童节的日子,妈妈更是在缝纫机前精心细致巧做每一件衣服,让当地的很多家庭在过年或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都能准时穿上新衣服。长年累月的熬夜,辛苦劳作,导致眼睛经常布满血丝,温婉俏丽笑靥如花的面容日益憔悴,窈窕挺拔的身材在岁月的光影中日渐消瘦苍老。

山高水远,遥寄相思。有些人虽然已离去,但永远活在了世人的心里。留下的记忆是永远的风景,带给我们的爱,是一生的治愈。

清明教会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从哪里出发。清明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最好的缅怀是永远记得,也是放下。清明是感恩传承的日子,有纪念也有责任,愿活在尘世的人们珍惜当下,带着所爱之人的殷殷嘱托,认真从容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能减少对已故亲人的遗憾和亏欠。

——丽子创作于2022年4月5日晚,辗转反侧,不眠之夜,提笔抒怀
《清明忆母》泪洒成河……

作者简介:徐丽,笔名,北方二丫,北方的云。松原市《朗读者》读书会创办人,《心象学》学科领域好声音诵读第一人。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总通讯员。现任“北恒之声”文化平台主编、“诗苑芬芳”栏目主编。《幽兰飘香》有声艺术平台在线作家、诗人,多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作品被编入国家级、全国百强报纸、省级、市级报刊、书刊——【民族文学】【河南科技报】【河南经济报】【松原日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渤海风】【文学讲坛】【松花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