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又清明
———宋廷波(彝族)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这个与生命相关、与生死相关的节日,又在气清景明的季节如期而至。
按照法定假日的安排,四月二日周六加班,自四月三日休假至五日。粗略计划一下,我决定于四月三日赶往老家祭扫,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

四月三日适逢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也是中华民族一个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是道教真武大帝、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寿诞,还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我家乡也是较为看重三月三这个节日的。因我老家已无人居住,知道我们要回去,我幺爹家、弟媳的娘家都预约了吃饭事宜,也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是日早起,晨曦载曜、风朗气清,便由妻驾车启程前往老家。
从大关县城出发,车沿关河而下,穿金坪、过大桥、越岔河,很快抵达被誉为“最美瀑布公路”的云台山滴水岩路段。虽然时处暮春,已是“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的时节,但因大关生态良好、空气湿润,仍是一路柳拂河桥、莺鸣花树,一路山染修眉、水漾绿波。云台山滴水岩的条条瀑布,没有汛期的刚烈威猛,流量小而落差大,身姿妩媚、舞步轻盈,涓涓秀秀、轻轻缓缓地喷洒,袅袅婷婷、柔柔媚媚地飘落。飘飘荡荡如帘帘幽梦,拂拂摇摇似绺绺拂尘。晶莹的水珠水花,仿佛不是在下泻降落,而更像是在浮游飘飞。或在车窗外曼曼妙妙地飘舞,或在车顶上温温柔柔地轻拂,让人忘却了人生旅途颠沛流离的辛劳,忆起了晨露晓风婉约温润的心动。

近年来尤其是脱贫攻坚时期,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前所未有、成绩斐然,家乡大关村组公路基本都已硬化,通行非常快捷。奈何年前因山体滑坡,寿山镇小河村路段被毁损了一小段,只修了临时通行的土路,该段土路坡陡弯急,通行较差。春节回乡时,便见到很多车辆在此吃瘪,因此心有余悸。到达却见路面已重新平整过,加之天气晴好,所以竟一溜烟通过了。
阻路之忧已解,心情随之畅快。公路沿着两山夹持的小河逆流而上,穿花寻路、过林观景,一路花燃山色、柳卧水声,一路芳树笼翠、春溪流碧,一路鸟鸣天籁、瀑喷霓虹,一路风弄轻柔、林飘清香。穿石旮旯、跨龙塘沟,进入我们元坪村地界,再过灯盏窝、翻黄家坡,经烟棚子、抵冷腰坝。随着车辆弧线转向、刹车熄火,便已安全抵达老家。
下车小憩,顺便购买一些祭扫仪式必需品。随着农村条件改善,商品贸易迅速覆盖了乡村的每个角落。不仅乡村超市遍地开花,商品琳琅满目、日用品齐全齐备,还有车载售卖货物的“流动超市”,米面菜椒、油盐酱醋甚至凉粉豆花都送到家门口了。乡村生活,早已步入了便捷时代。
购买好物品,便前往举行祭扫。按家乡习俗,清明祭扫最明显的标志、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挂青”。就是要把制作成灵幡状的白纸固定在细竹竿或者细树枝上,然后再插在墓茔上。此外也要割除杂草、清扫卫生,也有烧纸、燃放鞭炮的。当然,现在倡导文明祭扫,加之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一切活动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这一点,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家乡一带,墓茔大多在山边卯侧、丘旁石畔,祭扫时需经过山野荒坡、深壑草径。一路山远疏林、水隔淡烟,一路艳杏烧林、缃桃绣野,一路晴风吹絮、芳景如屏,满眼是“漆燕黄鹂夸舌健”的鲜活,满眼是“柳花榆荚斗身轻”的蓬勃,使得祭扫如同踏青一般。虽然清明节是在四月五日,但祭扫活动在清明节前后几天进行都可以。所以一路所见,已经祭扫完毕的、正在进行祭扫的、尚待祭扫的都有。是的,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战乱之下安有完家?战乱之中,有几家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只有民族崛起、国家强盛,才有“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的盛况,也惟其如此,在这“岁华到、三分佳处”的时节,才会有“禾苗青青满田园,清明处处有新烟”的安宁祭扫之景!

把妻家那边的祖坟祭扫完毕,便如约到我幺爹家吃饭。虽然只有几个人就餐,但幺爹家还是弄了很多菜。笋炖猪脚、脆皮腊烧,炒肝香肠、蚕豆莴笋,满屋飘香。我们都说菜多了,幺爹却笑着说“桌子太小了”。就餐之后的小憩期间,二叔说二婶到中坪村去了,来电话说掰了很多刺老包要背回来。得知这一情况,妻说我们开车去接一下,不然背着走下来,十多里路太累了。于是我们就开车上路,道路依然是继续逆着河流向上,出我们元坪村又经过益珠村,直到益珠村与中坪村接壤处才接着二婶。返回全是下坡,跑起来行云流水,没有半点颠簸的感觉。
很快就把二婶送到家。此时我弟也到了,我们便接着祭扫我家这边的祖坟。二叔拿着扫帚,幺爹挥着镰刀,我们就提其它物品。二叔一再说着“扫墓就是要扫”这话,所以每一处他都认认真真地把周围清扫得干干净净;幺爹则认为杂草不清理就不能体现祭扫的庄重,所以就挥着镰刀把参差的杂草修剪得整整齐齐,并且还给修剪出一定造型来。我们则忙着整理枝条纸条,完成“挂青”的仪式。因为都在公路沿线,也就十分方便,很快就完成了祭扫。

一切事宜完毕,二叔、幺爹他们便回家了。我们如约到弟媳的后家吃晚饭,同样是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家乡招牌菜豆花猪脚依然在列,香椿炒蛋等煎炸炒炖的各色菜肴,加上时令菜蔬,大盘小蝶摆满圆桌,让人馋涎欲滴。用过晚饭,天已将黑,我们取道大关、直上昭通。
回到昭通,暮云收尽、银汉无声。走进居所所在的乌蒙古镇,粉墙黛瓦、斗拱飞檐;登楼顶放眼昭通全城,广厦高堂、重楼叠阁,处处“兰膏明烛,华灯错些”,万家灯火一片辉煌。“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于清明节祭奠先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传承。通过清明节祭扫,与自然亲近、与先祖对话,从而铭记自己有着怎样的血脉、来自何处、走向何方,才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
正自感慨,突然荧屏亮起。同事短信通知,要求翌日早上上岗。探听消息,说是市域内有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外来人员检测阳性,所以要返岗待命,以便参与防控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还是早点安睡吧,为了明天更好地抗击疫情,为了祖国山河的一片清明!
2022年4月6日
作者介绍 
宋廷波,彝族,云南昭通大关人,中国乡村作家、昭通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喜文学,爱写作,发表有作品3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