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客
2022年4月4日,周一
今天上海抗疫的主旋律是做核酸,全上海2500万人做核酸。有人称之为“大会战”。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
一篇公号文章称,国运决战,近四万大军集上海;与子同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4月3日,解放军和15个省份近四万人马驰援上海,公路铁路机场运力拉到极限,俨然世界大战一般的动员,一场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决战即将拉开序幕,36小时关键窗口,4.11社会面清零,国运在此一役。与子同袍,兄弟省份倾囊相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上海大决战,必胜!”
有朋友说,昨晚看到陆续抵达的援沪医疗队,热血沸腾。上海保卫战打响了,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份子……
据说,有科幻作家,一大早看到全国援助上海的消息,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看哭了。
“感谢那些疲于奔命的医护”
“大会战”是一大早从浦西开始的。
一位志愿者朋友说,有的片区凌晨5:20集合,我们片区早六点起来准备,七点半小组九个志愿者全部到位换装。
朋友圈里,从早上6时起,就有朋友发信息:加油。照片里一身大白装束。
从6点到7点,不断有朋友发布核酸信息。
一位朋友说,起床做核酸了。
一位朋友说,20年前,我就在右边这栋宿舍看樱花飘零,20年后,早上6点,我在这里被捅嗓子眼。
一位朋友说,啊,还没睡醒就从时代的夜晚,进入了上海的早晨。
一位朋友说,早上好,新的一天开始了。照片显示,他已经在排队了。
一位朋友说,六点起床,点开网易云,烧水冲咖啡,用卷发棒烫头。四月,第一次看书,静静等待核酸检测,回到以前的节奏。三天不间断地调整招募,志愿者从楼栋看守到片区巡逻,从裸奔到五件套,这些敢死队员们任劳任怨。我们准备好了,时刻准备好。
七点多,一位朋友说,昨夜睡得有些许晚。七点多的样子,有核酸大喇叭来叫早。
8:15,一位朋友发了信息:上海的早晨。照片里,阳光照着红房子,人们在马路上排队。
8:19,一位朋友做完了核酸,回到家里,给窗台上的葱葱蒜蒜薄荷迷迭香,浇点水。
至中午时分,已有不少朋友做完了核酸。
一位志愿者朋友说,今天魔都大会战,志愿者们也越来越熟练,一栋楼近200户人家,两个小时完成核酸检测!
一位朋友说,八点多轮到我们片区,十点半做完全片区400多人,到现在全小区2400多人都做完了。今天效率比1号那次高多了,摆出一次长蛇阵逆时针闭环缓缓流动,不需要特别去卡20人一组混检,这是最科学的组织方式。
做完核酸,大家感谢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尤其是那些援沪的外地医务人员。
一位朋友说,感谢来自安徽安庆的援沪医疗队员,昨晚10点坐大巴来到上海,今天凌晨4点多抵达核酸现场,路边吃了点面包、牛奶就投入工作,非常辛苦!
一位朋友说,志愿者和医护都很辛苦,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汽车通行证,只能自行车……

志愿者和医护都很辛苦。浩仑供图。
一位朋友说,做完核酸,有大白躺在地上休息。小区一片感谢声,大白也向居民致意比心,画面美好感人,可善良的人们啊,你我本不必如此……希望这些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得到的不只有感谢和赞扬,更重要的是健康保障和物质补偿。

做完核酸,大白们在休息。乐慧供图
一位志愿者朋友说,我只是可怜那些疲于奔命的医护,感伤无法命运自主的自己,想尽力守护家小平安,再往前推一步,帮着守护一下社区邻里,别让悲剧发生在身边罢了!
“起码在形象上保留最后的倔犟”
想起来,在外地医疗队援沪、上海全民核酸的前夜,群里流传着一个段子,
“明朝全国来帮上海做核酸,记得化妆,穿了等样眼,面子已经没了,留眼格里,香水顺便也喷两下”。
“提醒一下啊,西服、劳力士、爱马仕还有发型都搞搞好,全套,不要坍台,起码在形象上保留最后的倔犟!”
我当时以为这只是开玩笑。但很快,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浦西排队核酸的人们,穿出了新花样。他们似乎把做核酸,当作了一场行为艺术。
有人披着领口黑红两色、双排扣的呢子大衣,有人西装笔挺,皮鞋擦得铮亮,带着墨镜,像是赴一场高级宴会。
有的孩子扮作了粉红色的小怪兽,有人披红披风、穿蓝服装扮作超人,有人披黑袍扮作《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的学生,有人套上了雪白的鸭子套服。
有人全身豹纹装配拖鞋,有人系丝巾穿晚礼服拿高脚酒杯,有人穿吊带裙,有人戴礼帽穿花衫,尽显时尚特点……

这天,有人为“做核酸”做了一张黑色海报,说是重磅联名,巅峰盛会。“奥密克戎x核酸检测”,海报上还有提示,“听安排 隔二米 排好队”。
一位朋友说,感觉上海市民的心态还很轻松,虽然有人在浦东大嗓门高喊饿死了,也有小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席这一次乌漆嘛黑的时尚大趴。在疫情紧张的局势下,这才是上海正能量,不用恐惧,就当是一场秀,大家一起趴。希望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惬意。
也有朋友说,这种穿西装测核酸也是高级文宣的一部分,先是烟雨江南测核酸,再是红酒咖啡测核酸,把核酸检测浪漫化、文明化。
做核酸,也给封闭中的朋友提供了放风的机会。
一位朋友说,今天趁着做核酸观赏了一下小区里的花草树木,挖了点邻居的鱼腥草种自己家了,盼着实现折耳根自由的那一天。
一位朋友说,趴窗台放风,跟收衣服的邻居聊两句 。邻居开口就问:你看那个树是红香椿吗?还好这题我会:不不不,那是合欢花树。
“里子要靠我们自己留下来”
当浦西人民在做核酸时,我们浦东小区的邻居们还在等待中。
邻居们关注着浦西朋友的动态:
朋友圈做核酸的做核酸,封楼的封楼,浦西这波不比我们浦东差,很多小区5点就开始做了。
浦西小区,大白画2米线准备中。
浦西有些小区6点就做好了。
业委开始在群里发布信息:根据居委通知,今天本小区核酸按楼栋进行,居委主任和现场志愿者会在业主大群和楼栋群喊号,所有居民请密切关注业主群和楼栋群,听从指挥,按楼栋依次下楼,排队间隔保持两米距离,做好防护。
邻居们讨论着小区做核酸的准备工作,
有邻居说,最好在核酸采样排队的地方,划出两米线标记。
有邻居说,没喊到的别下楼,今天也不是工作日,也没网课,大家听话一把。
一位邻居说,安排一个志愿者负责专门按门铃通知,一幢做完去下一幢,把握好节奏。沟通层级少,涉及人少,效率更高。
有邻居转发了附近小区的核酸通知提示,作为参考:
“现某号楼栋开始核酸,某某号准备了,大家注意听志愿者大喇叭,尽量提前做准备。再次提醒:1.准备好二维码(截图)2.没有叫到我们楼栋,绝对不能下去(没有绿色通道,不接受各楼混管,万一那啥就是团灭,有教训了)3. 下楼排队大家要执行:戴好口罩,2米间距(家庭为单位),保护自己。”
有邻居说,喊话的人也要注意,要叫几号下楼,不能光喊:请抓紧时间下楼,造成一会儿人多,一会儿人少。

邻居们对做核酸时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格外警惕。
有邻居说, 最好是大白动,居民按楼动。
有邻居说,大白都是不远千里援助,我们不要求太高。动动小腿吧!按规矩来!!
一位邻居说,大家家里有酒精的带着。在空气中喷一下。然后再脱口罩做核酸。脱口罩做的时候,屏住呼吸,做完立刻带好口罩离开。
一位邻居说,测试时大家把口罩往上提,只露出嘴巴即可,回家喝稍热的水,较为安全!
一位邻居说,如果还在棚子里做,两边的篷布能掀起来吗?空气可流通些。
一位邻居说,一批人做完核酸后,可以暂停一下,给采集区域快速喷洒酒精消毒,再进行下一组采集。
对于外地援沪的医务人员,邻居们念想着。
有邻居提议:希望今天做完核酸戴上口罩后,都能对采样的医护人员轻声道谢,体现出上海人应有的素质,面子已经没有了,里子要靠我们自己留下来。上海人是有腔调的。用沪语道谢远道而来的大白。勿忘。
“居委干部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天上午,核酸没有来。在“大会战”的日子,人们又在做些什呢?
我看到,有朋友转发某区精神卫生中心某院区的信息,说3月28日,该院所有员工由于院区有感染被召回,由于早期没有得到专业有效的消毒和防护物资,病毒持续扩散。事发三天后,在一位同事微博求助上热搜后,区疾控入驻,但也没阻止疫情持续蔓延……现在还未感染的只剩少数医护,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临近崩溃……昨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支支医疗队带着温暖心底的力量,紧急驰援,希望在此呼吁,该院所有医护及病人能得到即时援助!
有朋友在传居委干部的语音,录音里居委会阿姨泣不成声,朋友也听哭了,说居委干部真的太不容易了……
有朋友在传播一些轻症隔离点的信息,说一方面是隔离点的管理混乱,一方面是不断赶建方舱,有朋友在工地上赶建方舱迄今已经建了12个了,他说工地弟兄们都累瘫了。每天早八点到晚上十二点,工友倒班连轴转。但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有朋友还在关注养老院事件,呼吁彻查上海各养老院,尽快将尚未感染的老人疏散到外地,保障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并将外地援沪医护重点用于对各养老院已感染者的医疗和护理,以免重现香港已经发生的悲剧。
断药之困局
这天,我还看到医疗自媒体《丁香园》的公号文章《上海在线求助文档里的癌症患者:划江封控后,我断药了》在流传。
文章称,自上海疫情暴发以来,许多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的患者陷入了买药无门的困境,时刻面临断药所带来的威胁。在求助信息背后,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慢性病患者买药?
文章称,一些患者的特殊药品,由于受到严格监管,需要到专门的科室及医院开取,但医院受疫情影响,部分科室并未正常运行。
一些患者的常见药也面临用药难的困境,封控期间,大部分药品需求需要通过居委会及社区医生对接,但目前一些居委会光是负责买菜送菜、负责抗原检测和阳性病人转运,就已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有时无暇顾及一些药品需求。
另外,上海很多医院已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但在线问诊能诊断的疾病有限,而且药物在线下单后,因为上海封控,无法送到患者手中,“划江封控”也给市内药品运输带来困难。
在居民买药难之外,我还看到一些小区和学校,陆续发放爱心药品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在没有特效药的新冠年代,似乎成为一种象征。尽管在武汉疫情时期,已有药学教授质疑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的效果,认为它只能治疗流行性感冒,但似乎并不妨碍它在之后两年风行国内各地,甚至输送至驻外使馆、香港等地。
这天,我看到中药师黄力的公号文章,不主张大家都吃连花清瘟胶囊。
文章称,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吴银根在上海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奥密克戎患者可以选用连花清瘟胶囊,但是不主张大家都去吃,因为是药,有副作用。老先生的话语重心长,但是万一心急,可能就只听到了前半句。
中医药对于疾病的预防原则是确定的,就是八个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性的药物,核心是扶正,而不是驱邪。
连花清瘟胶囊显然不是扶正类药物。
还没感染呢,敌人都没有,打什么子弹呢?
尤其是虚寒体质、腹泻患者、女性生理期、儿童、孕妇、哺乳期等,服用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文章提到,比如,连花清瘟胶囊里面含有大黄、石膏等成分,服用后会诱发肠道功能紊乱。
“我坚信,中医药在疫病中是能够发挥良好作用的,也常感谢发放连花清瘟等中药的社区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果能够把发放的药物用好,将是一件切切实实的好事。”
一位朋友说,这场疫情中,比连花清瘟更有效的,是鸡汤挂面,吃饱了,睡安稳,几天即可康复。
儿童患者隔离问题
这天,我还看到,人们继续关注婴儿/儿童患者隔离问题。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救治,家长能否陪护的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在当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对于儿童感染者,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
我看到,自媒体欧茜医生的文章称,根据自己在医院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工作经验,照顾婴儿非常操劳,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情况,非常担心。一方面,医护人员已经在高负荷工作量下连续奋战多日,眼下仍持续有患儿送进来,我很担心他(她)们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特别心疼那些没有父母陪护的患儿,担心这些宝贝的精神状态。
文章称,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儿童感染新冠COVID-19的救治建议:尽量让儿童与父母和家人在一起,并尽可能不将儿童和照护人分开。
文章分享了一些父母的真实心声,:
有人说,那些孩子妈妈应该亲吻孩子的嘴,然后说,把我也带走吧,我也感染了,是不是就可以和孩子在一起了?
有人说,就算妈妈没被感染,我相信妈妈宁愿冒着风险都会带宝宝一起隔离,这么小的宝宝,才几个月到一两岁,简直让当妈妈的像刀割一般疼啊。
……
文章称,作为医生,我明确反对家长为了陪护孩子而主动感染的做法,作为母亲,我情感上能够理解这种心情。
这文章后面有很多留言:
强烈支持婴幼儿如果需要隔离治疗,必须由妈妈陪护,无论妈妈是否已感染。
孩子永远都要在妈妈身边,这是妈妈的底线……我有三个孩子……动我的孩子,我一定会拼命,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会陪护,本来就病了,我不会让他们哭,更不利于病情康复。新冠的死亡率很低!强制母子分离真是太残忍。这时候倒不如居家隔离。
……
哀悼逝者
清明时节悼逝者。这天,我还看到,人们在网上哀悼逝者,哀悼自三月中下旬以来,新冠阴影下的一些逝者。
一位朋友哀悼她的大学同学,说同学在苏南某市街道工作,上门检测核酸时倒下。讣告发出后,不少人问我:她是有什么突发疾病吗?还是基础病?其实,人一旦过劳,就会倒下。
很多人哀悼某县抗疫医生时军。今年春节后,他接治了一位绥芬河回来的患者做手术。这位患者用母亲的核酸证明办理了入院手续,结果传播了病毒。有消息说,因为这例手术,全县封城一个多月,查出三四例阳性。事后一批人受到处理,他被作为直接责任者逮捕,审讯了7天。期间戴着手铐、脚镣去体检,在同行面前受尽屈辱。体检回来,他用牙刷把大腿大动脉挑了。2020年初,他曾作为医疗队员去支援湖北孝感。
很多网友哀悼“清华校友”李昶,知情者透露,李昶去年突发脑溢血,在上海一家康复中心接受康复疗养。然而上海疫情突起,3月底防疫管控措施加强,康复中心发现有阳性病人,所有人被要求隔离,包括护理人员。但李昶因病尚未恢复语言功能,且无行动能力,极度依赖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比如做吸痰等必要措施。在护理人员被强制隔离的情况下,悲剧发生了,没人给她吸痰,她窒息死亡。
一位朋友说,疫情以来的上海,没有一人死于病毒,却已经有不少人死于防疫导致的次生灾难。如果社会运作正常,他们本可以不死的;如果提前预留了足够的医疗资源,他们也可以不死的。但悲哀的是,医疗资源都拿来对付那些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了。
第9轮核酸
下午将近5点,我终于听见小喇叭响了。叫某某楼下来,某某楼做准备。我听到了自己楼的名字。终于,要做核酸了。接着,听到楼上接二连三的脚步声,传来两记重重的敲门声。我回应了两声,匆匆出了门。
想着昨天群里的段子:“提醒一下啊,西服、劳力士、爱马仕还有发型都搞搞好,全套,不要坍台,起码在形象上保留最后的倔犟!”
想起来,俺家没有劳力士、爱马仕,一套还算整齐的西服在3月中旬拿去干洗了,还没拿回衣服,小区就封闭了,干洗店估计也封了。
下了楼,五六个邻居已等着了,又有邻居不断下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楼栋里这么多邻居聚在一起,大白指挥大家往前走。排队,十几米长。每一户离另一户1-2米。
很快,我做完了第9轮核酸。走出帐篷时,才想起忘了对大白们说一声谢谢。
昨天,群里就有人提醒过:明天做核酸检测,戴好口罩后,对医务人员说声谢谢,尤其要谢谢外地援护的医务人员,请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谢谢。各地医务人员来上海,我们的接待和安顿肯定不够周到,但起码可以说一声谢谢。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春天就像没有来过一样
晚上7点多,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称,4月4日全市新一轮核酸采样工作基本完成,随后还将有序开展检测、复核、人员转运和相关分析研判工作。待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筛查结果,明确后续管控措施。在此之前,全市将继续实施封控管理,除因病就医等外,严格落实“足不出户”。
一位朋友说,明天出门的愿望落空了。用朋友的话说,这个春天,就像没有来过一样。这是最生活的愚人节新闻镜像,魔幻又真实。
一位朋友说,大家伙儿赶紧盘点家里的粮草吧!
这天,为数不多的好消息是,小区里一位疑似阳性邻居,在两次抗原阴性之后,镇疾控中心复查核酸,也是阴性,群里一片欢腾……(作者:雪夜访 大时代小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