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文/郭军平

周丹丰的散文集《遇见美好》2021年11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他和我是微信好友,多年以来,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感谢他的信任与善意,把书稿让我首先拜读,并叮嘱我写上一些文字。
丹丰是丹凤人,名字与家乡县城名字同音,不看文字,只听名字,大家会以为丹丰就是丹凤。

不管当初起名是有意还是无意,我想与家乡名字同音毕竟是件令人感到骄傲的事情。我在上师范时,同班团支书干脆不呼我名,直呼“澄城”。团支书是蒲城人,我不知他为何呼我“澄城”而不呼其他澄城籍同学为“澄城”。至今我们还在联系,不过这个称呼一直属于内心的小困惑,我一直没有和他沟通这个问题。今天丹丰让我给他的书写一点东西,这才想起了自己的旧事。
能与家乡丹凤名字同音,自然会增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是从团支书直呼我“澄城”时切身感受到的。既然同学称我“澄城”,说明我代表了“澄城人”。那么,我的一言一行自然不会为家乡丢脸。这不仅能增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能增强自己为家乡争光的决心。

显然,丹丰既然与家乡名字同音,肯定是想有所作为之人,是想为家乡争光之人。加之丹凤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家乡。那对丹凤、丹丰而言,自然是先受文学之风的洗礼与熏陶。从丹丰的文章来看,似乎他与棣华镇相距也不是甚远。对家乡名人,丹丰自然非常尊敬、崇拜。因为他骨子里是非常喜欢文学的。
像大作家们文学起步一样,丹丰的文学也是从家乡写起。他写家乡的山、写家乡的水、写家乡的人,文字质朴而绚丽,闪耀出青年才秀非凡的才华。

丹丰的文字功底扎实,文章篇篇规范严谨,这跟他从事教师的职业是分不开的。看得出,他是很敬重文字的人。如游记,要模山范水,需要相当细致的观察与描写能力,才能把山水的风貌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方面,他做到了。回忆往事,需要很强的记忆与联想能力,才能把当时的活动场景生动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方面,丹丰也做到了。在议论抒情方面,丹丰质朴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毫不矫揉造作,也不装腔作势,显出为人为文诚恳的一面。至于如何加深作品的思想内涵,让读者读后心灵猛然一震;如何加大作品的知识与思想容量,让读者读后感到视野一新;如何提高作品语言的艺术表现力,让读者读后觉得品玩不尽;等等,兹不一一列举。这当然不是一个初进文学殿堂的作者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

文学是一场马拉松,是需要长期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逐渐提高、升华乃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丹丰正在不断学习之中,也在不断实践之中,我相信,在抱有一颗对文学虔诚与热爱之心的努力下,他一定会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郭军平简介: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生学历,澄城中学高级教师,渭南师范学院国培授课专家,渭南市优秀教师,《古徴文学》主编,中高考作文专家、副主编,参与编写各类中高考满分作文图书,《创新作文》特约编辑,在《人民日报》《美文》《意林》《思维与智慧》《杂文月刊》《语文报》《教师报》等报刊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一百多万字,三十多篇散文、杂文入选中高考阅读试题,出版散文集《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诗意语文—游牧心灵》《诗意语文—谈文论艺》《怀念河流》《书香,生命中最美的遇见》,长篇小说《黄河英雄儿女传》、教学专著《名家名师指点高考阅读教学》,获得杜鹏程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