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洪九 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改行去了中国石油公司基层加油站工作。直至退休。现闲居在家。系杭州市余杭区作协会员。文学作品散落在省,市报及杂志上。


老王头
莫易
老王头又感冒了。
到了社区医院找到了签约医生朱一民诊断。
朱医生按常规进行一番检查。等老王头取回验血化验单时,朱医生说:老王啊,最好住院几天,彻底查一下,社区医院与省大医院挂钩的,他们每天都有不同科室的专家来基层医院为病人诊断的。老王头没吭声。医生这样说,病人只有听医生的。不过,老王头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莫非血化验单上的指标不好,或是医生发现了什么?老王头心里真的有点犯糊涂。记得一个月前,自己咳嗽还带有点体温,自己想挂点液,住院查一查。朱医生说:没有事,只是感冒了。化验单我看了。回家都喝点开水,吃的清淡一点,室里保持通风。配点药品,按时服,一星期后准好。
朱医生的话,就是灵。老王头按照医嘱。一星期后,真的好了。又在保安的岗位上夜巡了。
说起这保安岗位,还有个插曲。老王头所在的村,早已被征用了,村里的青壮年已被安排在不同的单位上班了。可老王头就是没有去厂里上班。有人说,老王头要求高,他既要活轻松,又要待遇好。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对此,老王头只是一笑罢了。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儿子好歹也是县里的干部,凭儿子的关系,只要亮出他的名片,肯定有效果的。可老王头不愿这样做。他的夜巡工作就是自己找的,都快奔六的人了,这工作挺好的。
这不,朱医生这么一说住院,老王头能不多想些什么吗?因为上次的症状没有这次厉害。莫非……:…
老王不敢往下想。
护士领老王头住进了三楼病区。老王头听说过:三楼病房高级,化钱自然就多了。心里自然有点别扭。问护士为什么要住这里的单人间。护士说,我只是按照单子上安排。其他要问医生。
那就别问了。朱医生是签约医生待会问他得了。
老王头刚在病房躺下,就有护士前来输液了,不久朱医生也来了。医生,我这是怎么了,要住这么好的床位?好什么。医院的床位,就是为患者准备的。你不住,人家也会住的。别多想了。现在医保制度健全。自己化不了几个钱。想想也是。朱医生的一番话,打开了老王头的心结。既来之,则安之。进了医院,就得听医生的。保准没错。
令老王头感到不解的是:自己住院的第二天就有不少人来看望自己,有的则是平时不怎么接触的朋友,他们又是送花,又是安慰。就连医院的医生也会经常来嘘寒问暖。特别是朱医生,更是关心有加。老王头不敢往那方面想了。
不行。得问个明白,问医生肯定不行,对问儿子。老王头拨通了儿子的手机。
什么?住院了?
唉。你什么时候有空来一下。
好,我知道了。
儿子没失言。双休日的下午他来到了老王头的床前。与儿子一同前来的还有医院的王副院长与朱医生。
老王头见医院的领导在,把想问儿子的话暂时放了一边。谈起了家里的一些事情。医院的领导见状都迴避了。
这时,老王头把藏在肚子里的话问了儿子。我到底得了什么病?还有那么多人来看我,还送花。
爸,你什么病也没有,只是感冒,刚才我问了副院长与朱医生。
真的?
真的,是这么回事。刚才我还说他们呢?
为什么?他们。
我也不知道?可能与我上星期被任命副县长有关吧。
这不行,那我得出院。朱医生怎么回事啊。
爸,你懂我。我已经替你办好出院手续了。虽然今天是双休日,但医院特事特办。好了。
第二天老王头又在夜巡的岗位上出现了。传说中他将在另一个岗位上没有续集。
老王头还是那么精神,走路还是那么踏实。不用说,老王头的言行。为儿子做出了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