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注
而是有目标的积极的手术式干扰
文/贾春民


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因人而异。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是一个五指并拢,齐头共进的群体活动过程。学校教育以班为单位,一个班级就像一只手,班级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各有不同,失却了哪一只都不成其为完整的手。
要改变学生,使之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成为靠近目标,接近老师希望的样子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去作为。

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改变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最大可能的发展自己,成为优秀的自己,进而达到推进整体成长的教育目标。而不是用一个模子让无名指成为大拇指或者食指和中指。
前进路上一个也不能放弃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放弃一个就意味着与全民素质提高背道而驰,意味着班级教育的整体坍塌和职务渎职。
学习是教育最主要的体现形式,教育的一切都要用受教育者的学和习来落地生根的,能让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学习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就小学教育而言,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的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干扰:学生的习惯、教育的细节、差生的推进、阅读的情趣。

决定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习惯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成功的学习者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助推着好的学生。认知是决定习惯的主要因素。习惯的自觉来自于对教育的认知和对知识的渴望,态度是很重要的。习惯的体现是非智力型的放纵和满足。比如早起、晨读、预习、想象、追忆、作业书写和完成、公共场合的约束、上课时的注意力。不能厚此薄彼,只重视学习习惯而轻视做人和生活的习惯改变,因为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调控和自我向阳的约束。改变习惯就是改变人生和命运。就像寺院接收了一个新僧人一样,改变一个自然人,首先从习惯改变开始,改变习惯首先从认知开始,用制度约束,保持耐心,不怕反复,慢慢让其祛俗皈依。 学生教育也是这样,一切的功夫都是让其皈依学门,走入学道。我们推出的学生写字姿势、上课情绪表现竞赛考评、一日学习追记这都是想通过条件性的制约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收获习惯和成绩。

教育的细节很重要。所有的知识都有其自成体系的道理,有着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每一种思想都是感悟之后的精神升华。所以教育工作者务必有启蒙启智的才能和艺术。严谨治学,严谨执教,精心乐教。既能从整体上胸中有知识的丘壑,又能从局部的丘壑中看到整理知识的力量。从知识接受的预习、预知、遇见中让学生大开眼界,绽放惊喜。从局部的感知中受到启发,激励起探索全貌的欲望和渴求。此情此景唯有细节方能成趣。注重教育的细节就能收到投石水波的涟漪。所以,严谨不是死板,而是一种求索。教育的细节来自于教育者的情怀和修养。所有的小事都是教育者无时无刻的关注和思考,所有的过程都是他们接受的需要和重点。

教育的兜底是补差。差生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我们之所以把消除不及格作为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追求,就是因为消除不及格决定着我们的办学水平。把好学生教好是一般的教育要求,最好的老师是变废为宝,朽木可雕。每一位老师一辈子不可能都会遇到的都是好学生,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做好补差工作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诉求。只有对症才能救人。补差的要点是对症。差,到底差到哪里?态度?习惯?基础?无非这三点。补差就像救人,只有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治病。作业不能完成,是因为基础还是态度习惯问题,课堂听不懂是因为智力还是基础问题。五道题完不成,是否考虑量力而行,因人而异的让从完成三道、两道起步,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四道、五道。习惯不好,是否可以考虑盯着看住的办法。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有心人天不负,何谈难事?

阅读是学校教育的特色标志。我经常告诫大家,学校教育要有声有色有活力。学校不仅是宁静接受和睿智思考的地方,也是书声满园活动笑语彰力的场所。我们推行的快乐早读、阅读分享、阅读手册填写、班级学习与交流和我对家人讲节课活动,其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成为分享知识大餐的学习者,培养的是好读书的习惯。我们推出的启迪国文之声、推出的启迪少儿习作(童言诗语)就是想以常规性的制度把学生阅读的校园文化推向前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