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今天是2022年清明节,山径文学社向革命先烈致敬!
“老苗王”回乡义务祭扫红军烈士墓13年
2022年4月1日,清明节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一位老人又来到莲花桥红军烈士墓,清理墓区,祭奠先贤。这件事,他已经连续做了13年。这位老人就是在当地苗胞中有“老苗王”雅称的杨光清。

杨光清与新中国同年。他在苗乡做过电影放映员、乡镇干部、文化专干等。杨光清从小喜欢吹拉弹唱、作文唱歌,尤其是“木叶吹歌”绝技使他闻名遐迩。2009年,杨光清从城步县文化局退休,回到老家城步丹口镇下团村居住。

木叶歌王杨光清
退休后,杨光清不遗余力地推动苗乡文化建设。他一边兴办“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新铺里苗家油茶农家乐”、“自强图书宬”(参与),一边积极挖掘苗族精粹,开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他是倡导穿苗服、讲苗话、唱苗歌第一人;他编著的《城步遗珠》一书,对苗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和传播;他努力推动下团苗寨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村”,该村同时拥有国家级非遗“城步吊龙舞”、省级非遗“苗乡油茶”、市级非遗“木叶吹歌”、市级非遗“苗医苗药”四个非遗项目……
资料影像:杨光清在清扫墓区
特别是在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方面,杨光清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在任弼时、肖克、王震、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下开进湖南城步。为掩护主力西进,红军一个营在丹口莲花桥阻击国民党军队……此战,有六名红军光荣牺牲,长眠此处。

2022.4.1,杨光清在清理红军烈士墓旁的杂草
“老苗王”杨光清的老家吊脚楼就在莲花桥红军烈士墓的不远处。他退休回乡后,带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立即着手收集红军遗物、宣讲红军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工作,并自愿担负起莲花桥红军烈士墓“义务守护员”的职责,克尽职守,任劳任怨。13年来,杨光清坚持在每年的清明、七一、国庆、元旦等节日,义务清扫红军烈士墓,坚持不懈,风雨无阻。

2022.4.1,杨光清在擦洗红军烈士墓碑
2022年的春天是个新冠疫情阴云笼罩、四月飘雪气候反常的季节,却未能阻止“老苗王”杨光清祭扫红军烈士墓的一如既往的热情。4月1日这天,杨光清早早起床,带上早已准备好的扫墓工具、祭祀用品,又来到两公里处的莲花桥红军烈士墓。
按照苗家的习俗,先是将周围的柴枝杂草全部砍光,将墓区打扫一遍,将墓碑洗刷干净;再摆放祭品,张挂纸钱,遍洒米酒,点香焚炮,对语先贤……

2022.4.1,杨光清在红军烈士墓区打扫卫生
杨光清说,我做这些事,虽然无名无利平淡无奇,但我心中“蛮踏实、蛮乐意的”,今后自己还将继续做下去。
是呀,小事不小。对先贤的敬重,并不在于如何虔诚丰厚,如何惊天动地。他做这些事,只是一种情怀,一种示范,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期望……(山径文学社)
(2022.4.1.照片为严钦龙拍摄)
龚玥:《十送红军》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