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思念
“ 斯世芳林余万顷 此回绿梦到千秋”
文/虫二
那万亩兴隆热带雨林今犹在,而你在哪里?
2022年 3月29日,海南兴隆热带雨林之父郑文泰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挚爱的雨林花园。

“ 把我带回花园”。这是郑老先生人生最后的一句话。人生最后的30年,郑文泰把全部的人生和心血投入到热带雨林的修复与保护。30年,他将荒山野地变成了绿洲,在海南兴隆打造了世界级的万亩“雨林王国”。将一草一木归还给这片丰饶的土地,也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这里延续。
2019年,郑文泰在“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商海转身,名利已是往日云烟,深山扎根,只为保护山间草木。寥寥数语,那是您77年的人生。您的艰辛、创造和荣光都留在这万亩的雨林里。您的事业与兴隆这一方水土完成了无缝对接。您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会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018年,去兴隆雨林花园采访,您告诉我:万事开头难,当时的大部分地受损严重,植被大量枯死,我用最原始的办法,将枯枝烂叶收集起来,一块地一块地的掩埋,腐化之后再夯实,从掩埋到可以移植树苗,需要一年甚至数年时间,这项工作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您的这些话,至今我都没有忘记。
30年,四千多种热带植物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数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这里自由的繁衍生息,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在这里得到了迁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

在这兴隆青梅山下,1.2万亩热带雨林环抱山脚。您用行走的脚步穿越荒原,穿越荆棘丛生的森林,坚定的意志变成了花园的一湾溪水,它流遍了您的白天与黑夜;流遍了您的睡眠与复苏;也流遍了您的沉默与感叹。

4月1日的海口,沉痛悼念,无尽哀思。热爱您的亲朋好友,社会各界表达对您无限的崇敬之情。在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音乐声中,人们手持菊花与您最后告别。您用热血,泪水和汗水浇灌的雨林花园,此时,春天的阳光照在大树上,兰花上。那些您播下的种子,正在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森林里正呼唤鸟儿前来隐藏并筑巢,在翠绿的叶子和摇摆的枝桠里,光鲜的花朵会结出闪光的果实。您无数捧喝的溪水,春风吹拂在水面上,水边的杨柳被风倾斜。在溪水边,您蹲下身捧着水,说过的话:“我们保护了地球,地球把这些珍贵的财富回馈给我们,这是一种感谢”。您的箴言如燎原的星火滚滚而来,与众生分享,与千秋后代分享。
“斯世芳林余万顷,此回绿梦到千秋。”先生在您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这副挽联叙说着我们对您的无限怀念。

您用一生的愿望,用两行泥泞脚印踩出绿色的梦。大片大片的雨林里,将伸出无数双手,像您一样握着泥土与树苗。您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如天籁之音,会在雨林花园的上空回响。雨落青山,云雾四散,您离开我们的那个午后,阳光正好,兰花开得正好。清明,雨林的夜空中漏下的星光、虫鸣、潺潺的溪水…,您一定要来,雨水打在叶子上的嘀嗒声,那是我们在想念您,唯有思念,我们才不会寂寞。
作者简介:
刘兰玲,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山里的村庄》,《9月里的荷塘》,《光阴怎能老去》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社会、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