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01章 一条丝瓜五尺长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了。川江一中正门前上方,悬挂有红底黑字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川江县川江一中考点”横幅。正门两侧白色警戒线外,站满了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带队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地驶入川江一中校门前停下。车上走下县政府副县长李青霞,县教委主任王炳林和随行的一名工作人员。韩志忠率副校长刘勇强、坎家福等迎上前去。
韩志忠笑呵呵伸出手,“欢迎,欢迎。欢迎李县长到一中指导工作。”
李县长微笑握住他的手,“韩校长,看你是‘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哈哈。”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
王炳林笑着说,“我看韩校长,就如同看苏东坡的诗,其‘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啊。”
韩志忠哈哈笑着和他握手,“有领导的倾心支持,我们感觉像麦芽糖浆那样的甜啊。”
坎家福一笑,“甘之如饴,甘之如饴。李县长、王主任,里边请。”
一行人欢喜地走进校园。李县长边向前走边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韩校长,你们在书写历史啊。”她看了坎家福一眼。
韩志忠呵呵一笑,“天时地利人和。历史是人民书写和评判的。”
“哈哈,你一下子上升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好啊!”一行人进入考场,仔细察看了考场的布置,李县长频频点头。
不久,校园响起“铛铛铛”的铃声。校正门打开,参加高考学生有序进入校园,向各自的考室走去。
川江一中这年的高考如预想的那样创造了历史:一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三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上其它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同比增加三十多个,上其它院校的学生同比大幅上升。一时间,川江一中闻名遐迩,妇孺皆知。川江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发来贺信——热烈祝贺川江一中在一九九六年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新中华集团也向川江一中发来贺信,并追加教育基金伍拾万元;一些学生家长自发赠送匾额、锦旗,以表示对学校和教师的由衷感激和敬意。整个川江一中沉浸在热烈祥和喜悦的氛围之中。
距离新学年开学还早,可希望到川江一中就读的学生家长,更是挤破学校的大门。借读的、希望调班的……不一而足。
这天晌午,曾美玲正在馨龙书屋柜台前核对帐目。门外一个打扮时尚的女人和一位年轻妇女走进书屋。
“时尚女人“上前热情地打招呼,“美玲,好妹妹,姐姐看你来了。哈哈。”
曾美玲抬头一看,惊喜地喊,“宋怡华。怎么是你呀?我的好姐姐。”她微笑走出柜台,张开双臂迎上前去。宋怡华放下手中的包和花伞上前,两人热情地拥抱在一起。宋怡华身后的年轻妇女,微笑地看着两人。
曾美玲拉着她的手,“来,怡华,快请座。”她看了年轻妇女一眼。
宋怡华微笑地介绍说,“美玲,光顾高兴忘了向你介绍。这是我同学,也是我的好姐妹张英。”她朝张英看了一眼,“张英,这就是我常给你提起的好战友曾美玲。”
曾美玲咯咯一笑说,“张英啊,你好,快请坐。”她端过两把椅子让两人坐下,又从冰柜里拿两罐“王老吉”分别递给二人,随后搬把椅子在两人跟前坐下。
宋怡华打开“王老吉”喝了两口说,“美玲,现在坎校长都声名远扬,鼎鼎大名,我这个战友,也真替你高兴啊。”
“是啊,嫂子。我弟弟在一中念高二。坎校长虽没教他,可他说起坎校长,那是口若悬河,敬佩不已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个曾美玲如春风拂面,喜不自胜,仿佛她俩不是在夸奖坎家福,而是在夸奖她自己。
宋怡华见她无比高兴的样子,于是说到正题,“美玲,今天来也是有一件事向你求援。张英的弟弟张松,马上升高三面临分班,成绩也不错,你跟坎校长说说,无论如何把她弟弟安排在他所带的班上。”
曾美玲摇头,“怡华,这个忙我恐怕帮不了。工作上的事,他从来不让我过问,我也从来不问他工作上的事。”
“美玲,这更好说话啊。你想,正因为你从不过问他工作上的事,现在,你就过问一次,就告诉他这学生叫张松,马上念高三,想分到他教的班级,请他关照。他肯定会给你面子的不是?”说完,她向张英使了个眼色。
“嫂子,不管这事成还是不成,都谢谢你。”张英拿出个信封放到柜台上。
宋怡华一笑,“美玲,过两天我坐东,通知在川江的战友好好聚聚,乐呵乐呵……好了,我们走了。我等你好消息。”她拧起包和伞向外走去。
曾美玲拿起信封追赶出去,“哎等会怡华,这信封我不能要啊。”
哪知宋怡华开上她那辆红色的小轿车,一溜烟地离去。
川江城区有座山原本叫“采芝山”,后来叫仙女山。此山位于城西,呈圆形,海拔高99.1米,占地面积14.4公顷。她独成一峰,是江汉平原在城市中心唯一的一座山。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家住蓬莱姓杜名媪的女孩,因与住在山麓马家湾一姓卞男子有一段姻缘,她偷偷离开瑶池与男孩私会。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便将杜媪压在那山内。后来,卞姓男孩听从云游道人的嘱咐,背着自家三年才结成的一条五尺长的大丝瓜,在中秋节夜赶到山的一个洞口,将那大丝瓜放进洞口。大丝瓜像把长长的大钥匙要打开洞门似的。忽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口出现一道台阶直通洞底,遂两人相见结为夫妻。婚后,杜媪为病人采药治病,教村姑纺纱织布,深受乡民喜爱。不久,他们的婚事被王母娘娘发现。王母娘娘狠心拆散了这对美满夫妻,将杜媪压在“采芝山”底。乡民们为怀念她,感激她的功德,捐资筹款在山顶修了一座“仙女庙”。自此后,人们就将采芝山称之为“仙女山”。
仙女山上一片葱翠。树上的枝叶在轻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那些个鸟儿“唧唧喳喳”叫唤,从这树飞到那树,从此枝跳跃到彼枝,叫着、舞着、乐着,十分的欢快。
在仙女山脚下小路上,王若竹四姐弟妹妹和坎钰馨姐弟俩有说有笑慢慢往前走,坎家福和李好微笑跟在后面。坎钰龙从王若林肩上取下新书包,然后一个劲地往前跑。王若林在后面追赶着他,她边跑边喊:“钰龙哥哥,把书包给我。把书包给我,钰龙哥哥。”
坎钰龙跑出一段路转身站定,“若林,给你书包。”
王若林赶紧追赶过来,等她快赶上时,坎钰龙提起书包嘻嘻笑着又向前跑。
王若林向前追赶,“钰龙哥哥,你给我。钰龙哥哥……”忽然她一个趄趔扑倒在地,随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坎钰龙转身跑到她跟前,“若林,我扶你起来。”他将书包放在地上,双手扶她问,“若林,你摔着没有呀?”
王若林一把抓住书包,“钰龙哥哥,我的书包。”
李好和王若竹等人跑上前来。王若竹扶着王若林的胳膊,弯腰看她膝盖上摔伤的红印记,向着受伤地方哈了口气,又用揉了揉,关切地问,“若林,你疼不疼啊?”
坎家福牵着王若梅跑了过来。
王若林笑嘻嘻说,“若竹姐姐,我们要上学校了。”
李好拿出两张“云南白药”创可贴,贴在她伤口处,“若林,我们报名上学去。”
孩子欢天喜地向前跑着,嬉戏追逐,向着“仙女山村小学”方向跑。坎家福和李好小跑跟在他们身后。
坎家福随孩子们走进仙女山村小,只见前来报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骆绎不绝。整个学校就是一座大四合院。校园四周各有一排黑瓦白墙的平房教室,院子中间是一个大操场,操场核心区用白色的油漆划有五六条椭圆形的跑道,椭圆的两肩上各有一个用砖石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西边的教室前,有一个篮球场;东排教室前面平台的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高高飘扬。
李好带孩子们去报名。坎家福在学校刘校长陪同下走进了一间教室。他见教室四周墙壁有些陈旧,里面矮小的桌凳摆放得整整齐齐。他上前弯腰用手在桌子上抹了抹,桌凳干净。黑板上方红纸黑笔书写“关爱幼儿,成就未来”的标语。
坎家福微微一笑,“刘校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啊。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本身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给予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份雨露和营养,都将成为他们儿时最珍贵的记忆。”
“坎校长,你说的太好了。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能不断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们在更加温馨明亮的环境氛围中学习。”
“是啊。墙上的‘关爱幼儿,成就未来’我很赞同。爱是最好的老师。你们女教师本就心有大爱,所以,都可成为最好的老师。”
刘校长咯咯一笑,“坎校长给我们很大激励,我真是受益非浅。谢谢你。”
坎家福和刘校长从教室出来,见李好和孩子们从办公室出来。
坎钰馨姐弟高兴地向他跑来,“爸爸。”
李好和王若竹四姐弟妹妹欢喜跟在两人身后。坎家福微笑向孩子们挥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向两人跑了过来围着两人。
坎家福高兴地问,“若竹,弟弟妹妹的入学手续办好了?”
王若竹兴奋地说,“坎叔叔,都办好了。你看,他们都发了新书了,还有作业本呢。”
王若林望着他,“福爸,我上学了。”
坎家福呵呵一笑,弯身牵着她的手,“好啊,我们家最小的女儿若林也成为一名学生了。”
孩子们咯咯笑了,笑声那样的清脆欢快,传遍了校园的整个角落。坎家福和刘校长见孩子们那样开心,会心地笑了。
坎家福和女儿儿子回到川江一中,他径直地向办公楼走去。坎钰馨姐弟回到馨龙书屋。
曾美玲见两孩子回来,她边收拾书柜边说,“钰馨、钰龙,你们先玩会,妈妈马上做饭。”
她朝隔壁房间走去。姐弟俩应了她一声,然后扑在书柜前翻看小孩子读的书。
坎钰龙说,“姐姐,若松哥哥上小学一年级了,若梅和若林也上学前班了。我们明天送他们一些书好不好?”
曾美玲走过来问,“钰龙,是你爸爸送那几个孩子去的学校?”
“妈妈,还有李好叔叔。今天,我们还见到学校的刘校长,她可好了。”
曾美玲生气地说,“钰馨、钰龙,我跟你们说过多少回了,不要再和那几个孩子来往,你们怎就不听?我告诉你们啊,如果你们再和他们有来往,妈妈可真生气了。”
“妈妈,为什么呀?”坎钰龙问。
坎钰馨疑惑地看着她,“妈妈,我们和若竹姐姐在一起很快乐,你为什么不许我们和他们玩啊?”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那几个孩子,都是有人生没人养的孩子。你们和他们在一起,只会学不好。”
坎钰馨噘起小嘴,“妈妈,他们不是没人养。老奶奶拾破烂收养他们。现在良爸供他们念书和生活,还有爸爸、李好叔叔……”
曾美玲劈头盖脸打断她,“别提你爸爸,我听这件事就来气。如果不是你爸,怎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事?别人管她们我管不着,但我以后不许你爸,还有你们再和那几个孩子有任何接触。听清了没?”
坎钰馨不高兴地嘟哝,“妈妈不讲理。”
“钰馨。”曾美玲用手指向她,“小小年纪,都学会和妈妈顶嘴了?你可别不知好歹啊?你小孩子家懂什么理不理的?妈只知道,你们俩孩子能得到爸妈全部的爱,能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最大的理!”
坎钰龙望着她,“妈妈凶的时候一点都不好看。”
曾美玲弯腰伸手打了一下他的小屁屁,“你这孩子,妈再怎么不好看,永远都是你妈。我再告诉你们一次,以后不准和他们再有任何来往。”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