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曾仕强(已去世)预言:“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下一波是瘟疫,无论科学怎么发达,医药怎么厉害。没有办法,就是没有办法···人类会很麻烦!”曾老几乎是几近哽咽说出这段话的,眼睛里透着一股无奈、辛酸!2018年,曾老以84岁的高龄去世,走时从容平和。有人说,是曾老泄露了天机,所以才去世的。
斯人已逝,我们不做太多论断。但是在2019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迅速蔓延整个世界。
一提起曾仕强,很多人脑子里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演讲。对他略微了解的人只知道他是一名国学大师,但并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
曾仕强到底是干嘛的呢?他是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教父”,是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除此之外他还是个作家。
2009年10月,央视最火的传统文化节目《百家讲坛》,播出了曾仕强教授主讲的《易经的奥秘》。
没想到,这期节目让《百家讲坛》的收视达到了历史新高。 曾仕强在内地成了人人皆知的《易经》传承人,人们才知道原来曾教授所有的管理学,家庭伦理学以及开头的预言,都是从《易经》推算过来的。
曾仕强教授说:“天地有则,万物有序。天地是有自己的法则的,是超越一切的根本规律。”
你看植物在哪里就是在哪里,即使风能带走它的种子,但这也是有一定范围的。比如能入药的枸杞只能是产自宁夏的,别的地方不行,因为它要发挥出它的特性,是需要特定的空气,水和土壤的。
就连动物也是只在自己的栖息地范围活动。
只有人,最不安分,上蹿下跳,没有他去不到的地方,认为自己最有能耐。
从古至今,病毒和细菌一直存在,你攻克了这个,还会有新的产生。我们看似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实际上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威胁。
所以,在2016年,曾仕强预言出开头的这句话的时候,他说:“我提醒大家,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凑热闹,不要有那么大的好奇心,什么明星演唱会都不要去...”
“夫妻是在卧室里面,如出了卧室你就不是夫妻了,你有了小孩,你出了卧室就是人家的父母;如果父母跟你住在一起,你一出来就是人家的儿子,人家的媳妇”
“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约束自己,不要因为关系亲密,就不尊重另一半。相敬如宾,尊重对方,让对方很愉快地去做。如果你让对方觉得,我吃定你了,那就不行了。中国人最喜欢自动,讨厌被动”
“不要把爱情和婚姻当成人生的全部。当你恋爱或婚姻失败的时候,看开些,人生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还有理想,我们还需要去帮助别人。不要一失败,就把人生一笔勾销。”
当曾教授的身体被查出癌症的时候,他拒绝了手术和放化疗,每一天跟自己的身体对话:“我告诉你,我不搞你,你也不要搞我,咱俩和平共处...”
果然一直到曾教授离世,他都没有遭受太大的病痛折磨,走得非常的安详。
从39岁开始,曾教授就因为身体原因与《易经》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爱上了这门学问。
曾仕强在想,为什么一部《易经》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突然,他顿悟了。身体就是一个健康运行着的宇宙,疾病和欲望一样,都是想它偏离轨道的侵袭者。只有心平气和,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反而无欲则刚。
从此,曾仕强便更加潜心研究《易经》,并不断向世人解释它的奥秘。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东方文明的源头。
文化学者余秋雨60岁后,就停下一切研究,专攻两部经典:一部是《道德经》,另一部便是《易经》。
余秋雨说:《易经》是一部古人研究了大数据、观察宇宙规律、机密的一部著作,是东方智慧的瑰丽宝典。
国学大师南怀瑾更是有特别的评价: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一般来说,很多人认为《易经》晦涩艰深,难于理解。为了使得喜欢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人更容易读懂《易经》,曾仕强教授用他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易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翻译”,它即是曾老的作品《易经真的很容易》。
《易经》是一部我们民族的瑰丽宝典,是“群经之首”,亦是东方智慧源泉,每一个中国人,或许我们都应该懂一点老祖宗的智慧、思想。
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真的很容易》,如果不曾翻阅的话,不妨翻文中书籍链接。诚如曾教授所说,即使你洞悉其中之一二,也能让你受用终生,拥有豁达、通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