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姜夔亲撰的三首诗词说开去
——汉川白石湖之缘
文║胡采云
细研姜夔如下诗词三首,不禁解出许多迷团。
(一)
昔游诗 其六
姜夔〔宋代〕
天寒白马渡,落日山阳村。
是时无霜雪,万时砚奔奔。
外旃吹已爱,内纩冰不温。
吹马马欲倒,吹笠任飞翻。
不见行路人,但见草木蕃。
忽看野烧起,大焰烧乾坤。
声如震雷震,势若江湖吞。
虎豹走散乱,麋鹿不足言,
夜投野店宿,无壁亦无门。
此行值三厄,幸得躯命存。
明发见老姊,斗酒为招魂。
(二)
昔游诗 其八
姜夔〔宋代〕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
洞庭西北角,云梦更无边。
复有白湖沌,渺莽里数千。
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
白湖辛已岁,忽堕死蜿蜒。
一鳞大如箕,一髯大如椽。
白身青鬐鬣,两角上梢天。
半体卧沙上,半体犹沈渊。
里正闻之官,官使吏致虔。
作斋为禳禬,观者足阗阗。
敛席覆其体,数里闻腥膻。
一夕雷雨过,此物忽已迁。
遗迹陷成川,中可行大船。
是年虏亮至,送死江之壖。
或云祖龙识,诡异非偶然。
近日山阳人,采菱不知还。
望见三龙浮,目若电火燃。
见龙多见尾,少见四体全。
一龙已为异,三者亦罕传。
又因鱼湖侧,水中忽生烟。
烟中一驴出,绕身步蹁跹。
俄随霹雳去,欲诘无由缘。
我闻语此事,乘舟往观焉。
径往枯葭蒲,白鹭争相先。
湖有刘备庙,实司浩渺权。
裴回无所见,归棹月明前。
(三)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宋·姜夔
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或举火罝兔,或观鱼簺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阙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汉阳府是姜夔的父亲为官与任上亡故之地,而隶属汉阳府的汉川县马口白石湖(宋时山阳村)又是姜夔的姐姐嫁人之乡,更是姜夔幼年随父移居和在姐家躲避家乡大灾之所。曾一度其姐嫁汉阳或汉川成为学者们的困惑,由九真湖与鄱阳韭菜湖之说其实就是“同一湖”引起争论,其实纯属讹传;而汉川马口的白石湖之名是依姜夔在马口的段落人生,为纪念姜夔这位“白石道人”而命名;正是姜夔在汉阳府汉川马口一带(山阳)的生活经历,他耳濡目染接触到一系列荆楚文化——“高山流水”知音文化、楚辞文化、屈原文化、黄鹤楼文化等等。由于受到这些影响,对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例如他暮年仍念念不忘屈原的诗作《远游》篇。三次进得汉阳府汉川马口的湖泊一带,且收获颇丰,从而论证了姜夔的姐姐嫁汉阳府之汉川马口山阳村确实。九真湖在汉阳府境内的九真山之南,而白石湖地处九真山之北,与江西鄱阳韭菜湖毫无关联。同时,汉阳府地域内或行游或暂居,对姜夔的音乐启蒙、书法的进入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注:
1、汉川市以汉水流经境内而得名。北周保定元年(561)置甑山县,隋废。唐武德四年(621)析汉阳置汊川县。宋建隆元年(960)改为义川。太平兴国二年(977),为避太宗光义讳、改义川为汉川。熙宁四年(1071)废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古汉川在元、明、清时一直隶属汉阳府,1914年属江汉道,1949年属沔阳专区;后属孝感专区。
2、姜夔,字尧章,1155年出生在鄱阳。他自小随任知县的父亲读书,父亲不管是为官还是为人,都是极正直的,姜夔在他身边受到很多正面影响。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此后姜夔投奔到汉阳府汉川马口山阳村的姐姐家多年,直到成年之后才独自生活。
1174年到1183年这十年间,姜夔四次参加科考,四次落第,他落的不是进士第,而是根本没有考中举人。
饱受打击的姜夔决定暂时放下科考,先去游历四方。
3、姜夔所居邻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苕溪之白石洞天,潘柽因称之为白石道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终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4、第一句中的“白马渡”就是指马口丁集乡的白马村,第二句山阳村,这里的“山阳”并不一定是村名,山之南为阳,“山阳村”之说也可以认为是在山南边的村。最后一句“明发见老姊”,正好通篇点题姐姐家的大概位置就在白石湖附近。有文史记载:山阳村子的左边有一白湖,右边是古云梦泽。山阳——春来水生,波宽浪阔,一望无垠;冬寒沙露,哀芦连天,景象博大。据考,当年山阳村边的白湖,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白石湖。汉川置县始于公元561年(北周保定元年),汉川县治范围,自古便属于古云梦泽一隅;汉川县境,唯独白湖周边,有连片的山脉;今汉川南河乡,距离白石湖不远处,依旧有一座名叫姜家岭的村庄,有姜氏家族世代常居于此。以上三点,足以佐证史料载记有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