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繁荣 42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负阴抱阳,偕时而临,文化犹如生命之雨,在春苏大地时点艳万花。人类社会发展渐渐让我们由自然滑向人文,人文之本是什么?是文化之润,亦是蒙以养正,亦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众所周知,文化与知识是烘托世界文明的两大学问!但在孩子的启蒙阶段我们需要为其灌输什么?这就涉及教育的目的性问题。《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应先通过文化教育教孩子做一个合格公民,然后通过知识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即先养心正后学世术。古典东方教育文化在先,知识在后!而知识教育压倒文化教育仅仅是近百年的事情。谈到西方的启蒙教育,也许很多人马上定格到欧美教育,其实欧美属于基督文明涵盖的区域之元始发祥地却是犹太人控制的阿拉伯人的信仰中心耶鲁撒冷。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未来世界将在两大文明之间作出选择,这就是中华文明与犹太文明。世界有两大民族成就了两部著名经典即西方《圣经》与东方之《易经》。谈到犹太民族几千年来的自强不息常常令一些崇洋媚外的汉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几千多年来一个被迫流浪世界的民族却创造着无数灿烂的文化和种种奇迹,犹太人眼中《圣经》就是他们的祖国,文化建设是这个民族永不言败的根源。而今世界上大约有一千六百万犹太人仅相当于天津市的人口规模却是犹太文明、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的思想源头!犹太人中像摩西、耶稣、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这样的天才历史人物不胜枚举,中国诸子百家亦复如是。但自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犹太人拿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奖项,中国人却寥若晨星之远。而其中他们的《圣经》被誉为西方文明的灯塔,我们的《易经》却被曾经作为“牛鬼蛇神”打入地狱后又被踏上了“无数只脚”。
兼听则明,兼收则蓄。世界上唯独这个犹太民族可以与中华民族并驾齐驱。曾及何时东方的《易经》同样让古代中国文化灿烂百舸争滚,古老《易经》曾被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鬼谷子、孙子等中国古思想家、古哲学家、古政治家、古军事家等尊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回观世界正是东西方的两部经典碰撞,才让人类走向了文明融合的可能,这就是文化的融合与互补,世界未来将跳出文明冲突与文化冲突误区,走向文明互鉴与文化融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教育就是塑造人类的高尚灵魂,犹太教育与古代中国教育几乎类同!我们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从背诵自己的经典《圣经》开始的,从三岁开始,犹太人就让他们的孩子去似如私塾的地方,像中国古代的孩子背诵四书五经一样,读诵民族经典,他们不要求孩子理解,目标只有一个:背诵!到了七岁左右,孩子将其中的《创世纪》等经前部分基本熟记,而他们到了十三岁接受成人授典之前,全部背诵已经是基本要求。中国古代的孩子也是如是!从三岁到十三岁,需用十年寒窗之苦。因为过去男孩十四岁左右就要结婚成家,成家之后便半耕半读独立生活,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持家,所以古代小孩老成持重,唐初王郣二十六岁就写出闻名天下的《滕王阁记》,而且是现场即赋,东汉末年的王弼二十岁就对中国主要经典进行注解而且流传至今。
当今世界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这是人类教育的误区!知识教育教人做事,给予才能,文化教育教童做人,给予德行,这就涉及德与才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古代教育源于文化启蒙!对于启蒙教育文化养魂,而术数知识仅仅养身糊口而己。中国古代一句教育名言“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家长让孩子在圣贤的思想光辉中立志,比灌输给它可能终生几乎无用的知识输液,如外语、奥数等各种知识浪费他们的十年青春要智慧的多!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无论如何不要让孩子输在“志于学”时期的起跑线上,这是智慧的滋润而非知识的更新换代!然而有些肤浅的东方学者仅仅从东西方启蒙教育的表象中寻找差距,比如西方父母注重与孩子共读书、游戏、旅游等共同成长,中国父母更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即健康和营养,西方注重自我发展,东方注重集体纪律,东方讲究稳定,西方讲究冒险,等等,然而,这些现象差异,并不是本质所在!当今西方启蒙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亲自实践以及社会生存学习,东方教育注重知识输入、注重分数高低、注重双重性格的培养即见人谈人话见鬼发鬼声,教育不仅误国而且误导一个民族的方向。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文化更是社会文明的核心!回首中国其实近百年来并未形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启蒙教育体系,旧的私塾古典教育打破以后,百年教育乱象丛生。自清末以来胜过古代易经、道德经、诗经等经典作品几乎没有,就连超越汉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样的作品都没有。当今百年创作的文学作品,如何能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一笔,然而百年中国没有了文化“大家”,为什么?弃道从术了。未来的教育是先用圣哲文理育志润心?还是用应试教育知识教育漫灌一生?犹太教育也许给我们切骨的启示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文化犹如万翠之红永远点燃着民族的未来希望,反观天下古今文又有何异!我们确应有义务引领后人深耕民族传统文化的沃野丰田。

当代中国提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复兴,从文化繁荣到文化普世,从文化教育到文化强国。中国正走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文化是文明的灵魂,古人将文化教育称之大学,将知识教育称之小学,知识就是力量,而文化才是方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教育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改革,中国文化教育的春天正在氤氲生腾中翩跹而来…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第十六届“三木秉凤”杯全国大型征文于2022年元旦正式拉开序幕!!!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六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征文时间:
本届全国大型征文自2022年元月1日起至 2022年4月底截稿。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000元。
一等奖4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10名:奖金100元。
三等奖300名:奖金5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2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2月29日晚上2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