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沪上冬春游100]
清明,别样祭祀
沈 学 印

今年的清明节是在疫情"反弹"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迎来的。在这段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天天会看到一线医护人员和"大白"以及社区党员干部、还有志愿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守土担当,废寝忘食,忘我工作,不禁心生敬意,要为他们点赞。这两天,他们更是主动参与"鞭炮纸钱换鲜花,低碳绿色重文明"的公益活动,不少老年人、青年人和商家店铺老板和生意人也现身现场,尽心出力,实为清风一缕,扑面而来,同心抗疫,理当赞赏。
由于疫情加剧,使得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祀"也与往年大不一样,商家店铺几乎全部关门歇业,一扫过去热闹红火的生意场面,那些黄纸、冥币、金元宝等传统焚烧品不仅失去了风光无限的台面,就是那些热销的纸牛、纸马和天字号的手机、电脑、轿车和别墅小楼也不见了踪影,商家无商机,逐利成空想。
这无凝是一件好事,是一件风清气正革故鼎新的新风尚,是倡导绿色兴利除弊的好趋势。疫情当下,更有利倡行低碳、环保、科学、文明的新风再树和方兴未艾。于是,居家隔离的人们便自我创新了鲜花代替纸钱、音乐代替鞭炮、家庭追思祭祀会、网上扫墓、设置天堂信箱、亲情寄语、手工制作爱心卡片等等,将这些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遥寄"天堂,用情思祭祀,用心灵守护,敬献鲜花,纸短情长。也有平台也紧随形势,与时俱进,在公众号选登积极向上颇具正能量的"金句""名言",分享浏览,或推出外地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引领时潮,开启风尚。如骨灰入海、尝试水葬、文化墓碑、音乐视频葬礼或视频追悼会、制作人生小电影存放等等,这些有新创、有新意、有科技含量的祭祀模式,既让人们耳目一新,又有启智开悟的作用,同时也让人们欣慰不已,认同赞赏。
其实,清明除有拜祭和扫墓的原义外,还含有悟生和期望美好的深层含义。杜牧所写《清明》就非凄凄惨惨,伤心悲凉,而是一幅生灵死魂共叙离别畅想美好的节日画面,读来让人欣慰,好感春风扑面,一片欣喜焕然:"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清明本就是一个喜悦欢快的好日子,连东风看着兴高彩烈玩耍的孩童们都要赶来凑趣尽兴,吹开满树繁花,引来蜂飞蝶舞,相互追逐嬉戏,自然是一派热闹非凡的节日景象。
清明,还是一个踏青郊游的好时节,春日晴好,阳光明媚,走进自然,融入天地,放飞心情,享受恩赐,"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秀野踏青晨行早,芳草拾翠暮忘归。"这样的清明,天地回春日,谁不双手迎取,谁不欢心鼓舞,清明别样过,祭祀一束花,清明多"清明",风正呈祥瑞,满怀喜悦情,生活靓起来。

(2022年4月4日7点57分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世纪城2335弄36号24号楼502室金山大道与蒙山路交叉口处近杭州湾城市沙滩与金山嘴渔村公交石梅线站点处)


名中医臧平立先生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