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常记贺知章诗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我的故乡在洛南东路,那真是一个好地方!时光流逝,青丝染霜,蓦然回首,离开故乡已久,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历历在目,依稀梦中,如一壶经年老酒,细品慢尝,让魂也迷醉,梦也甜香……
(一) 古镇三要
古镇三要地处洛南东路,被誉为洛东明珠,东路小香港,又名黄村,三要司,距县城九十多里,是去丹凤、河南、灵口的必经之地,一条不靓眼的老街,西依龙山岭,东接繁华的新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遇三六九集日,熙熙攘攘的人流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各种商品,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且不说两面金黄的水煎包,老板用长铲娴熟的在大鏊锅里上下翻烙;也不必说大铁锅里正冒着热气的糊辣汤,各种辅料拥着大麻花翩翩起舞;更不必说那细嫩,飘着一层红油的豆腐脑,只那用来盛装五香油茶、葫芦形的器皿就别具一格吸人眼球……这时有人肯定会问,说了半天,三要街啥最好吃?"咥一碗三要羊肉套嘛!",大家会异囗同声的说,"真有那么好吃吗?"你若再问,就会有人朝你不屑地撇嘴。当你走过泡馍馆前,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浓香,店面门口搭个小棚子,里面支一口大铁锅,灶蹚里呼呼地燃烧着火苗,锅里嗞嗞的冒着热气,大块的羊肉在高汤里翻滚,膻味纯正,香气袅袅,走进店门,老板声音憨厚的招呼道:"来哩,请坐!刚开锅的羊肉,鲜的很!要一份优质还是纯瘦,几牙锅盔?"
"肥瘦搭配,辣子重点!"
"好唻!"随即拿来一个瓷老碗,取两块两面烙得金黄脆香的酵面锅盔,按各人喜好掰成大小不等的小块,然后递给厨窗里的大厨,捂着嘴压低声音说:"师傅,多放点羊肉,油大辣子多一些","没问题!稍等"师傅豪爽的话语,就像他的动作一样干脆,抓一把羊肉片,放在碗上面,铁勺子使劲在装羊油辣子的盆里动了一下,再放上各种辅料,把锅里沸腾的高汤舀进碗里,一遍一遍反复套热,直到羊汤的鲜香,及热量完全融合在老碗里,再撒上葱花和香菜,一碗冒着热气,香喷喷的羊肉泡馍就盛上了餐桌,它的特点是,膻味正宗浓郁,就近取材,这些被山民们放养的羊群,以山野的青草为主食,膘肥体壮,肉质鲜嫩,囗感特别好,先嚼一嚼大而薄的羊肉片,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等到大半碗汤汁下肚,全身热呼呼的,鼻尖冒汗,舌齿留香,若是寒冷的冬天,这一碗羊肉泡惬意的很。正沉溺在美食间,厚板的店家走来问道:"还需要加汤不?""好好!那就少来点。"一问一答中吃饱喝足走人。
(二) 九泉豆腐
九泉是个村子,位于洛南县三要镇境内,因村里有九眼清冽甘甜的泉水而得名,这个村子产的豆腐品质优良,以鲜、嫩、润声名远扬,做成的豆腐干更是劲道耐嚼,后味绵长。走过三要街,来到沙河,沿河堤路蜿蜒而行,两边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参差凹凸,似天然屏帐,守护着这里的村庄与田野。河水清澈见底,依山绕村流淌,这儿山清水秀,环境旎旑。夏天满山遍野的迎春花,莲翘花、红叶李、大片的油菜花,把村庄妆饰的缤纷多姿;秋天金黄色的栲树,用清一色的色彩,给山坡披上亮黄色的龙袍,真是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秀美的山水养育了纯厚朴实的山里人,在任何一个季节畅游于此,你累了饿了或口渴了,随便走进一家农家小院,都会遇到热情好客的庄户人,让坐端茶倒水,当你端起杯子一饮而尽时,笑呵呵的主人就会自豪地向你显摆:"咋样?咱九泉的水得是甜得太?!"你若应声说是,村民甭提多高兴啦,他会靠近你,带点泄露秘密的口气说:"你知道咱九泉的豆腐为啥好吃?关键是这水好么!",随即端出一盘拌好的豆腐干,从铁锅里盛一碗红豆玉米粥,递上筷子:"甭嫌弃,尝咱农家饭。"甚或赶上好运,碰到主人刚出锅的豆腐,他们绝对不会吝啬一盘辣子酱蘸热豆腐,或者一碗油皮豆浆,让你一饱口福。因而有了"洛南豆腐好,好在九泉"之说法。

传说,上天令九条小白龙下界来人间体察民情,途径此地,他们羡慕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乐不思归,在村边的山坡上住了下来,他们吐出的水珠如九眼甘泉,似琼浆玉液,入口神清气爽,附近村民喜不自胜,奉为神灵,虔诚祭拜。九股清泉日夜奔涌,汇聚成山下的河流,守护、滋润着这里的农田和子民。这里不仅水质好,土地也肥沃,适合黄豆的生长,加上村民用农家肥播种,提倡绿色种植,生长出的黄豆油质大颗粒饱满。做豆腐的农户很讲究,一般采用当年收获的新黄豆,精挑细选,先在簸箕里筛选出上等豆粒,剔除杂物,泉水浸泡豆瓣数小时之后,小磨打浆,开水砂沫,石膏点浆,包布过滤,压制成型,工序很繁琐,为了保留九泉豆腐鲜嫩绵细香甜这一特色,他们一直沿用这一传统工艺,尽可能的保留水的原质原味。近年来,为了保护这股泉水的清澈与洁净,村民们清除污染源,保护环境,建造美丽乡村,给周边的山坡和村庄都栽上了红叶李,樱花,油菜花,春天来临,粉红色与金色把九泉山这块神奇的红色热土,妆点的更加多彩多姿。听说1934年红二十五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九泉山上进行了一场搏斗,大获全胜,得力于九泉人民和豆腐,因为这场战斗非常激烈,撕杀声震耳欲聋,战时很长,从中午持续到黑夜,为了鼓舞斗志,支持革命,村民们自发组织,各家各户,应有尽有,有的拿来水煮豆腐,豆腐干,有的拿来豆渣馍、黑馍,冒着枪林弹雨送给前沿战士,这次战斗非常重要,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载有九名红军战士长眠在九泉山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感化丰盈了这里的九眼泉水,他们的美名将与九泉豆腐永远铭记在洛南人民心中。
(三) 醉美瓮沟
瓮沟如一块美玉镶嵌在洛南县高耀镇,而流淌在其间的瓮沟河,因蜿蜒清秀,常年引来游人流连忘返,瓮沟与镇政府相隔半里地,多年来为了打造"水上瓮沟"的人间仙境,政府多方引资,开发自然景观,活跃经济,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都不尽人意,"水上瓮沟"尚在打造中,瓮沟的美,毫无人工雕琢之痕迹,纯属上天恩赐,一道道奇山异石,让人叹为观止。首先涌入眼眸的是燕子崖,站在山脚仰望,山之巅,一块凌空突兀的青色石板,酷似展翅飞翔的大燕,翅翼展出的弧度制造出一个天然石屋,可容纳五六个人歇凉避雨,远远望去,形象逼真,醒目可见。

瓮沟山水给人的印象是奇、秀、险、,河水呈阶梯状穿越山峡二十多里。有一处叫大石崖的山路,非当地人是不敢行走的,路面狭窄陡峭,有好长一段几乎是沿着岩壁行走,十分汹险,脚下是悬崖,一脚踩空后果不堪设想,几十年来,常有乡民上山砍柴、挖药、背椽木,行走于此,用他们坚实的脚板与智慧,把山路一遍一遍磨出属于自己的脚窝。这里没有人工开凿的路径,只有沿河道逆流而行,用双脚一会儿开辟草丛,一会儿涉水,一会儿跳过一步桥,一会儿攀着岩壁走过青石板。沿途各种大小不等的奇石,灰的白的青灰色的,仰卧河道,如石桌石凳,如飞禽走兽,洁净如玉。河水清澈透明,像婴儿的眼睛,河底的沙粒,鹅卵石,鱼儿像盛在一个天然大玻璃容器里,水流一会儿叮叮咚咚绕着弯,一会儿又静静的在低凹处,或石坎下汇聚成绿滢滢的大潭小潭,圆圆的,像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折射其中,巨石山峰殷勤的做着屏帐,成为完美的露天游泳池,夏天常有人在这里嬉水游玩,两边狭窄的山峰绿了黄了,花儿开了谢了,瓮沟河依然用清秀、纯真、与柔美,迎来送往年复一年。
瓮沟河最吸引人的景点就是三道瓷。传说千百年前,瓮沟河上游山体相连,洪涝灾害接连不断,王母娘娘得知后,便拔下头上金簪交给手下一位女神,令其下凡划开崇山峻岭,开劈河道,在挥动金簪的过程中,女神不由自主停顿了三下,便留下了今日之奇观,三道瓮。
当你爬山涉水来到三个天然巨瓮面前,望着幽寒莫测,水光粼粼的碧水,观雷鸣般的水帘飞瀑,跌入瓮中,溅起千层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瓮壁幽暗碧绿的水波,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幽幽的蓝光,好像无数双魔爪在说:下来呀!下来呀!让人不寒而栗望而生畏。
酷似牛鼻子的奇石顺流堆卧在河道中央,两股清泉自然天成,从"牛"的鼻孔喷流而出,形象逼真,奇妙无比,这里鸟呜谷静,山大林密,人烟稀少,阳光绕过山梁穿透林木,洒下微弱的光芒,置身其中无限遐思,感念上苍的恩赐,扼腕唏嘘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这里是天然氧吧,夏天满眼葱绿,野花遍地,各种山果挂满山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秋天山坡斑斓,黄的栲树,红的柿子树,火红的枫叶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野生植物,给村庄山粱一层层披上彩衣,冬天刺骨的寒风把河流,山腰的小瀑布凝结至冰点,晶莹剔透,被冰层覆盖的小河,像白色的玉带迤逦在山的怀抱中,如痴如醉。瓮沟河用四季变化的风景告诉人们:你来、不来,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你!

(四) 乾江河
乾江河位于洛南县高耀镇的东南方,距镇政府十里地,入石峡口、翻门楼岭,乾江河便入眼底。"八里干涧十样景",这是对乾江河畔美景最逼真的描述,乾江名曰江,其实是河。告别水上瓮沟,跨过鸡头关,穿过三条岭,便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站在高高的门楼岭上,放眼望去,一马平川,田园、农舍、河流,井然有序,排列整齐,乾江河缓缓穿行于两山之间,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葳蕤着这里的子民,每走一步,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这里曾是宋金边城,巾帼女将杨八姐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给沿途的山水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印记,以及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一道道奇异逼真的自然景观,鉴证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为了黎民百姓能安居乐业,杨八姐遵从上天旨意,惩治恶龙,满弓拉箭,追杀妖孽,玉臂撞击山石留下的痕迹,恶龙的肝花被悬挂在石壁之上,逼真形象,清晰可见,箭杆穿透山体留下的"箭眼",珠联璧合的承载着一条公路,贯穿山里与山外。上马石,拴马桩,饮马槽、拭剑石,每一块石头,都标记着一段人间佳话,每一道裂痕都弥漫着历史的狼烟。真乃是:
公路蜿蜒箭眼过
乾江河畔故事多
当年女将今何在
拴马桩前忆传说
蜡台高筑擎云天
拭剑遗痕犹可见
碧剑利刃杀强敌
驰骋疆场留肝胆

(五) 云架山
云架山又名文显山,海拔1709米,坐落于洛南县高耀镇境内,与河南丹凤接壤,是洛南东边的屏障,据说山顶有一暗洞,在天气阴晦的日子,有大片的云雾从洞内蜂拥而出,弥漫山尖,云雾缭绕的山峦恍若仙境,堪称奇观,因此,文显翠屏被列入洛南八景之一,美誉为山上之山,云端的访问,它与河南箭杆岭相连,也称铁锁关,相传杨八姐当年射龙箭杆坠落于此,因而命名:箭杆岭。
想要登山,就选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从东北方向登上山顶,上面有古庙,道民食宿小舍,古寨遗址,残破的寨墙依稀可见:"山门不锁白云封,古庙无灯明月照",在斑驳的字迹中,感受唐代诗人登高望远,流连慢步山巅的豪放心情,站在玉皇顶,纵观高低宕荡,错落有致的群山,山石突兀嶙峋,形状多变,如阁楼、如斧削、如万马驰骋原野,在林木成荫,烟气雾罩,湿漉漉的山峦间穿梭翻涌,连绵起伏,像画家笔下写意的巨幅山水画屏,在群山万壑中飘惚不定,直到日升山顶,朝霞的光芒刺破烟雾,翠屏的棱角会更加清晰的呈现于眼前,置身其中,如同走进天界仙境。
山的南面是悬崖绝壁,一条小径凿壁而行,这条悬空栈道,宽一米,总长三百米,挂壁而行,芨芨可危。小径旁边有一个山洞,内有一泓清澈碧绿的深潭,潭边建有一小屋,里边住过一位来自河南卢氏的年青道士,他用三十多年的光阴,与大山、林木、苍凉、荒寂、孤独为伴,为了寻找心中那份禅缘,听风听雨听鸟鸣兽叫划破黎明,自耕自种,直至魂归大山,化作一杯黄土,又有后来者,重居于此,再续孤灯清修,与道法牵缘。这里视为"圣水"的碧潭,不仅滋养了前来修行的道家弟子,还可以造福附近的黎民,饮之甘甜爽口,传说饮此水能治百病,敷之伤愈眼睛明亮,洗之皮肤光滑如玉,每当上山之人,下山时都会带上一两瓶"神水",视为灵物,慰藉心灵。
一处飞来峰,惊险至极,人如在巨石缝隙里攀爬,两块巨石之间用一段木梯连接,传说它是一条衡量孝心的天平,心怀恶念,缺乏孝道的人行走其上就会跌落桥下,承受祸端,只有心底坦荡,常怀感恩,有孝心的人才敢坦然的行走其上。桥下松涛阵阵,丛林鸟鸣幽静,深不见底,但是从未听说过有人由此葬身山崖,这座朽木桥像一把彰显监督道德的利剑,被高高悬挂于奇险惊人的绝壁之上,年年岁岁。
近几年政府大胆设想、融资,预计建造一个连环系列旅游景区:从水上瓮沟出发,周游乾江河避暑山庄,访文显翠屏,再到西塬新村民俗居小憩。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故乡这块土地令我沉醉,无论尘路多么卑微,抑或多么高远,走进她,就会如沐春风,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与感慨。无论我们贫穷或富贵,她都会在原地,不断更新自己的容颜,用最美的风姿欢迎包容我们,也许我们都在奔忙,无法回报她的厚德,她却依然用生生不息的守望,等待游子归来。

作者简介:李卫群,喜爱用简单的文字,心灵的感悟,平实的岁月来打造自己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