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学校要求学生面对家长作一次演讲,需要你来参与,还要录视频发给老师看。”只见孩子妈妈倚靠在沙发上纹丝不动,继续刷她的抖音。
孩子一连说了好几遍,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去、去、去,找你爸爸去。”
孩子推开卧室的门,只见爸爸躺在床上正在“呼噜、呼噜”地睡大觉,鼾声震耳,孩子推了推父亲:“爸爸,你快醒醒,帮我录个视频呗!”
孩子爸爸翻了个身,睁开迷迷糊糊的睡眼,看了看儿子,满嘴酒气地说:“没看我在睡觉吗,找你妈妈去!”
孩子自讨没趣,低着头走进自己的房间,小泰迪跟在他的身后,抬头仰望着孩子,不停地摇着尾巴。
孩子忽然眼前一亮:“有了!”
一段视频,录制完毕,孩子把这份特别的作业,发给了班主任老师。
第二天网课上,班主任总结了这次录视频演讲作业,孩子受到了老师的点名表扬,夸奖他口才好,演讲声情并茂,就是有一点不太理想,视频里没有家长的身影,这不符合本次演讲的要求。
孩子弱弱地说:“老师,不瞒您说,我妈妈在刷抖音,爸爸在睡大觉,只有我家小泰迪,从始至终坐在我的面前,忠诚地陪伴着我,一直在听我录完这段演讲视频。”这时,只听见网课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哄堂大笑,有的同学乐得前仰后合。老师又好气又好笑,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
下课后,老师立即给孩子家长打电话批评了一顿。
这是近日发生在某中学,孩子居家上网课期间的一则真实故事。
进入3月份以来,又一轮新冠病毒疫情悄无声息地席卷了全国多个省市。受疫情影响,为了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吉林省、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陕西省、黑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等发生疫情的部分市、县、区,已经陆续全面启动了线上教学模式。
受此轮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吉林省长春市,自3月11日起,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从即日起,长春市企事业单位停止运营;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通告。
在这个特殊时期,“小神兽们”回归家庭,开启了网上学习模式。线上教学比起线下教学,学习效果多少逊色一些。部分孩子很难做到完全的自主自律,一个人,一个房间,一部手机,老师再怎么神通广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无法完全杜绝孩子们“人在线,心不在线”的现象发生。
作为家长,该如何辅助孩子居家学习?如何疏导孩子不良情绪?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希望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家里有孩子上网课的家长能够有所启发。
第一,正确认识疫情,做到科学防疫。积极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了解疫情发展动向,不信谣、不传谣。尽量不出门,家里勤通风。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咳嗽、发热或类似流感症状者。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双手,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第二,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精神做好其他事情。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尽量做到营养均衡。课余时间,多带孩子做一些运动,比如仰卧起坐,原地慢跑,或者放一段音乐,跳跳舞,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如果可以的话,带孩子在小区里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如果因为疫情封控的原因而无法下楼,可以开窗在阳台上透透风,望望远处的蓝天白云,使眼部肌肉和神经得到调节和放松。
第三,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调整不良情绪。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们居家隔离上网课,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注意力容易分散,易产生烦躁焦虑,厌倦懈怠的情绪。作为家长,此时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孩子,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换作你,坐下来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学习一天会怎么样?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做适当的引导,如果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不要对孩子的不良情绪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好多心理疾病的产生,都是由小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日积月累而造成的。
第四,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也不能放任不管。教育孩子,要掌握好一个度。任何亲密关系,都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给孩子营造独处的学习空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配合学校的各项要求和活动,关注家长群消息,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辅助工作,保证与老师的适当沟通,及时帮助孩子掌握学校布置的课内外作业等。
第五,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协调好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时间安排。孩子要学习,老人要看电视,大人要处理工作或者家务,作为家长一定要统筹安排好每一位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活,保证孩子能够在祥和的家庭环境中安心学习。如果家里经常吵架,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的情绪干扰,使孩子内心缺少安全感,无法安心于学习。作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要自我反省,是孩子错了,还是自己错了。平时多向身边优秀的孩子家长请教,虚心听取别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同时,父母不可以整天无所事事,玩游戏、刷抖音,不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陪伴,而最好的陪伴,是家长也在学习提升自己。孩子在学习,家长也可以在一旁读一些有益的书籍,陶冶性情,拓宽视野。或者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培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业余爱好。或者在网上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技能,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第六,帮助孩子树立未来的理想和近期的学习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长远目标,学习就没有动力和方向;没有近期目标,学习就没有落脚点。掌握好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指责打骂,要多加赏识鼓励,分析查找原因,弥补不足之处。
第七,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此次疫情中,无数的医务工作者、警察、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和平安,引导孩子向他们学习这种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青春不迷茫,亲情不打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终将过去,大地必将一片生机,到处花红柳緑,人们恢复往日自由的生活,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回归课堂,不用再居家隔离。
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子,相信对我们每一人来说,既是一份历练,也是一种成长,愿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到养分,疫情过后,遇见更好的你我。

作者简介:
于艳秋,女,笔名:笑弯的月亮。心理咨询师,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春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在《关东诗人》《2016 微信诗词精选》《松原诗词》《松原日报》《汉江诗歌》《四平日报》《今科学》《五月》《北斗诗刊》《澎城诗派》《吉林名人》《现代营销》《花开的声音》《我们一起走过》《艺点文化》《诗情“化疫”致敬英雄》《黑土地》《相思红豆》《中国战役诗》《女人坊》等纸质刊物以及网络公众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科普童话、纪实文学百余篇。尤其是近两年来,先后采访25多位高校校(院)长,撰写人物报告文学发表在吉林省级期刊《现代营销•信息版》杂志头题,数十万字。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文学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