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雨纷纷是清明
文/王先琳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将“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在中国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也即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该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时节最是惹人哀愁惹人痛的时候。虽然日子不曾为人们的哀伤停留同悲,也不曾为亲人的离去而凄然挽留。但是时间的流走,抹不掉人们对亲人的思念,那思念似一杯浓醇的酒,喝一口便将那思念根植于心底泛滥。
每年的清明节,我的悲愁与追思伴着纷纷扬扬的细雨一起飘洒。当下,正处于常态化防控疫情期间,倡导网上祭扫,表达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故而,我只能在南国鹏城,眺望魂牵梦萦的故乡,将追思与怀念寄往遥远的荆楚故地。以心花一束化诗话,遥祭祖先,感恩故人!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在这忧愁的日子,虽与祖上亲人阴阳相隔,思念的线,却从不曾割断,且在我的心里暗自凝成了一朵永生的花,永不会枯萎,我只是把它深藏在这个思念的季节,追忆成殇。
清明追思,诗词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清明》全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宋之问《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张继《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宋)王禹《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杨万里《寒食上冢》: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程颢《郊行即事》: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南宋)高翥《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些皆为好诗,亦倾诉着我无尽的思念。
清明雨纷纷,折柳寄相思,抚琴吟唱。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离愁,这天与地的分隔,或是天涯久远的远隔,即使是美丽的风景也总是有点孤芳自赏的孤独与寂寥,风景依旧,只是看着风儿微微频点头的空落,此时应是最难言说的滋味!此刻,无语地沉思,缅怀,泪如雨下,点香引言,敬茶酌酒,长跪泣涕,悲恸声颤,眉间已了无春色。挥之不去的人影总是在西窗烛光闪亮着,孱弱的抵御凉风的时候慢慢地升腾,沁入心间,一地的花瓣是那凋落的心!
人世间情为何物,天地间雨为何物!在这清明的日子里,全都化作了一团团的热泪,又一丝丝地随着游思送往天堂,于是天堂与人间就有了说不完的私语。人世间的爱竟是那么的多,那么的纯洁又那么的高尚。我是多么地期望这种对生命的珍重和思念永驻人间,让人间真情长在,爱心永久。就像这天上人间的雨和泪,说是缠绵不已,却情真意切。因为真情永远清澈明亮,永远是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清明时节,思悠悠,念也悠悠。喜也好,悲愁也罢!愿每个健在的人都清清明明地记住那些过往,真真实实地过着日子熬成的魂汤,感激这清风之朗,心地安好,明朗!趁诗酒年华,好好为将来打下基础,为祖国的完美明天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男、公安部《警察实战训练研究》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等七部专著;在海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知名门户网站发表文学、新闻和经济、法学和企业管理等作品五千多篇,六千多万字,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发表于《中国纺织报》,被评为三等奖;《惊人的浪费,可怕的后果--砖瓦行业浪费土地现象调查》先后发表于新华社内参和《中国土地报》并获奖励;《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地区封锁》发表于《法制日报》获"反不正当竞争法"全国征文二等奖;《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法制化》发表于《江汉工人报》获全国征文二等奖;《按国际标准实施全方位管理--纺织行业'复关'对策之我见》获《人民日报》好新闻提名奖,并于1994年应邀出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驾驭圣马的人》被收录《敲响新世纪鼓点》一书,获《经济参考报》全国征文二等奖:《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获《人民日报》"搞好十五大宣传"征文二等奖和《中国西部科技》杂志全国征文一等奖;《"三个代表"应成为新闻宣传工作导向的核心》被"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优秀论文学术研讨会评为特等奖,并由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风雨斗笠湾》分别获《中国作家》和文化部“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征文二等奖;《遭遇情人》获第二届“梧桐杯”三等奖;《知青小谢》载《梧桐文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为你写诗(组诗)》获2020全国最具人气诗人网络大奖赛”二等奖;《太阳与月亮(外一首)》获2021年“首届华夏杯当代诗坛文化艺术大奖赛”第三名;《老爹开店》被收录《全国优秀文学作品选》一书;诗词《荷塘吟》、《朝中措.咏竹》等被中国诗协收录《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书。名录《中华写作英才》、《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盛世中华 “中华精英篇”》等多部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