暵暵夏日微阅读劄记
作者 王国民
夏日炎炎,空气都是暖烘烘的。
沏上一杯茶,随手翻开案几上的书札简牍,啜着茶,仍茶的茶香氤氲着肺腑,一会儿目明神醒,身上也渐觉有了些凉意。这正是心静自然凉。而且一门心思地翻阅着这些不曾见过又似曾相识的文字,夏日的炎炎似乎也不在心里留下屐痕了。于是便有了这些劄记断章。

舆论界骄子梁启超:拒绝李鸿章捐赠白银两千两
梁启超素有舆论界骄子之称,在他56年人生中就有27年的新闻实践。
他在《时报》发刊词提出了“论说”四条,“纪事”五条。“论说”四条:公、要、周、适。“公”就是要以社会利益为重,不附于一派之见;“要”就是拣国之大事民生之要,不能用小事来误导读者;“周”就是要分清主次;“适”就是内容要适合国情民意。“纪事”五条:博、速、确、真、正。“博”就是广博;“速”就是讲求实效;“确”即准确;“真”即真实;“正”就是正直。以上论说基本诠释了新闻的时效、广泛、客观、公正等使命。
梁启超的文章浅显易懂并坚持以情动人。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启超素不喜桐城派,幼时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的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为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他用自己的新闻写作实践创造一代文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他特别强调报刊“独立”。他认为,经济独立乃报刊独立之保证。“凡办报者于营业收入以外,别求不可告人之收入,则其报馆不得自存……无论受何方面金钱之辅助,自然要受该方面势力之支配,最少亦受牵掣。”他认为势力即罪恶。受任何方面势力之支配或牵掣,即与罪恶为邻。所以他无论经费若何困难终不肯与势力发生分文关系。当他的“强学会”刊物《中外纪闻》盛名京城时,李鸿章要求捐赠白银两千两加入“强学会”,被他断然拒绝。
“得了人家的笔软。”过去康梁如是说,而今呢,我报业诸君是否也当谨记三思,牢记使命,扼守道德底线,在势力钞票面前威武不屈呢!须知,当弄钱成了唯一目标的时侯,人类文明的其他所有价值目标都会随之淡化。
1910年2月《国风报》(旬刊)在上海创刊出版,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中阐述了办报的“五本”、“八德”。
“五本”:“一曰常识”(具备丰富的知识);“二曰真诚”(要以真诚的态度发表意见);“三曰直道”(必须不畏强权);“四曰公正”(不能怀有党派偏见);“五曰节制”(不要狂热炒作)。
“八德”:“一曰忠告”(无论对政府还是国民,都不能偏袒);“二曰向导”(政府、国民兼而俱之);“三曰浸润”(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宣传);“四曰强聒”(宣传群众要有耐心,不要随便放弃自己的观点);“五曰见大”(新闻舆论的对象要有所选择,分清先后主次);“六曰主一”(形式可多样,但要围绕一大主旨);“七曰旁通”(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帮助群众形成正确判断);“八曰下逮”(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便于受众接受)。
“五本”、“八德”,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职业道德要点,予当今吾侪仍不失指导与借鉴!

蒋中正诫子学书读国学:现在要文章进步,第一还是要多读古文并须读得烂熟……
暑假伊始,各类补习班风起云涌沸沸洋洋日进斗金。单说这演讲口才班,一本《弟子规》背到底,说这是“国学”,“必须的”。我不禁要问:国学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国学?“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辨,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你把这些东西播种在儿童的心田究竟想干什么?他们才五、六岁的童稚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请问老板(老师),这些你又当作何解释?
蒋介石是一个政治家,他很看重学以致用。他反对培养书呆子的方法。他教育蒋经国:“凡是所学的东西总要应用才好,如果单是记牢其方法成句,而不能应用。那学问也就枉然了。”因为蒋介石本人具有相当的国学修养和现代知识视野,他对蒋经国读书学习的指导是颇有见地的。
1922年10月13日,蒋介石写信对蒋经国说:“闻你读过的《孟子》多已忘记,为什么这样不当心呢?《孟子》须熟理重读,《论语》亦要请王(欧声)先生讲解一遍你再自习,总要以彻底明白书中的意义为止。你于中文如能懂得一部四书的意义,又能熟读一册《左孟庄骚菁华》(即《左传》、《孟子》、《庄子》、《楚辞》)则以后作文就能自在了。”不久,蒋介石又写信说:“《孟子》文章之好,异乎他书。你如将来要做好文章,必须熟读《孟子》。”他提示,熟读《孟子》不但要学会他的笔调,能做好文章,而且要注重其中一些重要内容,诸如使人民免于饥寒而致于安乐的“王政思想”,立身修行必以礼义、仁义的思想等等。
1924年5月1日,已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仍抽暇写信教其子练习写字的方法:“写字笔画宜清楚,且要字字分明,切不可潦草糊涂。”26日又写信训示:“你的字已稍有进步,但用墨尚欠讲究,时有过浓过淡之病,笔力亦欠雄壮。须间日摹写一次,要在古帖中之横、直、钩、点、捺、撇处体会。注意:提笔须高,手腕须悬也。”
直到蒋经国长大从苏联回国后,蒋介石仍很关心他写字:“初学字体,应学习谭字为宜,最好学帖,苏字或赵字均可,以其易学也。”“谭”指谭延闿,他的书法以颜体为基础,其楷体端庄雄健,行体则颇得米芾和苏轼之神韵,刚健潇洒。苏氏长行书、楷书,书法崇尚写意自然,笔力遒劲,妙在藏锋。“赵”即赵孟頫。赵氏书法精正,其楷体行体圆转遒丽,史称“赵体”。
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蒋介石仍坚持教他多读国学古籍。1937年6月6日:“现在要文章进步,第一还是要多读古文,并须读得烂熟……如此则三个月之后,约可有三十篇古文可以背诵,则文笔必畅通矣。若能有百篇古文烂熟于胸中,则能成文豪矣。”
蒋介石重视教育其子学习国学典籍,既为让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亦为培养他增强思维能力和锻炼文笔打下基础,用心良苦矣!
蒋介石到了晚年还教导蒋经国要重视陆(九渊)王(阳明)心学,重视王阳明的学说。蒋经国59岁时,蒋介石专门给他写了一文阐释王阳明心学说:“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即出于陆象山简易之法,教人以发明其本心为始事。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蒋介石对陆王心学之重视若此!这里我要着重提及的是宋代大儒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乾道进士,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今湖北省荆门市),务以德化,政行令修,筑城垣,设郡学,革弊政,民俗为变,创造了闻名朝野的“荆门八政”。1193年死于任上,皇帝赐谥“文安”。右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
陆九渊在哲学上提出了“心即理也”的命题,以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因而主张所谓“致知格物”应当采取“易简功夫,即发明人之本心。”与朱熹一派的客观唯心主义针锋相对。其学以“尊重德行”为主,后世尊称为“百世大儒”。
评价陆九渊是“思想大家”,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北省荆门市国家公园内塑有陆九渊全身雕像,并建有陆文安公祠、陆夫子祠,世代祭享。

朱元璋发妻马氏:骄傲放纵在奢侈中诞生,危险灭亡在细微处产生。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系朱元璋之贫贱发妻,十分贤惠,她无论在贫贱时或贵为皇后,都保持着贫贱妇女之美德,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后妃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皇后仁慈,有智谋和洞察力,爱好读书读史•孝慈,即仁爱也。
一日,问皇帝:“现在天下的百姓平安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当问的。”马后说:“陛下是天下的父亲,妾愧为天下的母亲,子女平安不平安,怎么可以不问?”遇到年岁干旱,总是率领宫人吃素菜饭,帮助祈祷。年岁有灾,就只吃素饭野菜,皇帝有时告知救济,马后说:“救济不如事先准备积蓄粮食。”
奏报政事的官员们朝见之后在宫廷中集中吃饭,马后命宫中官员拿来饮食亲自尝一尝滋味好不好,于是报告皇帝说:“人主自己服用的要菲薄,养育贤才的应该丰厚。”
皇帝视察太学回宫,马后问:“太学生有多少?”皇帝说:“有数千人。”马后说:“人才很多了。这些学生有国家发给的口粮,他们的妻子儿女靠哪里供给呢?”于是建立了红板仓,积蓄粮食赐给太学生的家庭。太学生的家庭给口粮是从马后这时开始的。
众将军攻克元朝首都,缴获了珍宝玉器来到南京,马后说:“元朝有这些宝贝而不能守住,我想大概帝王自有独特的宝贝吧?”皇帝说:“我知道皇后是说只有得到贤才才是宝贝呢!”马后敬拜称谢曰:“正如陛下说的。我与陛下从贫贱中兴起,直到今天,常常担心骄傲放纵在奢侈中诞生,危险灭亡至细微处产生,所以希望得到贤才共同治理天下。”
皇帝欲寻访马后的族人以授官职,马后辞谢:“爵禄私自封给外家,不合法令。”极力推辞而止。
马后病重,帝问想要说的话,马后说:“愿陛下寻求贤人,听纳劝谏,谨慎终节,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马后死,宮人歌曰:我后仁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余不善歌,但有肺腑之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
我曾在《寒读可当裘》(载《荆门日报》副刊2012.1)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寒读可当裘,就这么读着想着不禁觉得浑身暖融融的,足可敌他晚来风疾。”那么现在我就这样给我的文章做结尾:炎炎夏日,你可以足不出户,泡上一杯清茶,随手翻开一本书,品着茶的香味,思想着字里行间慢慢地你就心静如水,足可敌他暵暵三伏……

王国民 天门市人
曾任天门高中语文教师;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副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
著有报告文学《李成龙:整形美容后起之秀》丶巜李年有三部曲》、《深山里的聚宝人》等10余篇。退休后发表中篇小说《易主》丶《英子》和电影文学剧本《沉湖的枪声》。散文《斑鸠声声》;《九龙镇轶事》。以及《新华句典》、《新闻写作技巧》。
近年来从事孔子研究,发表《孔子:为政道德修养简论》丶巜孔子:商业道德修养简论》等5部论文。又为荆门市档案馆校注整理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其个人名录《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丶《中国专家大辞典》和湖北省教育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