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主播简介

海南暂居随笔(二)
作者 诵读:玉兔迎春
走进40000平米、集生态互动、果蔬种植、康体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健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尔夫球场,绿茵上,有几人正自由洒脱地挥着球杆。沿着球场右边的一条小路往里走,没走多远,我就到了“地主庄园”,这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世外桃源。

“地主庄园”的地隶属物业公司,菜地总面积50亩,是以打造种植富硒绿色蔬菜为主的生态农场,划分东西两大片区,西侧为物业公司的,雇佣当地几位农妇打理,地是一畦畦的,看上去比较齐整。东侧那一片地,是物业给小区业主的福利,每户自愿申请一小块地,种什么,业主做主,但必须善待它,若两个月不搭理菜地,就会被物业收回。这里属热帶季风气侯,常年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生长。“地主庄园”的农作物,似乎都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
穿过长约40多米,宽约3米的钢管架构的拱门,拱门上盘爬着的勒杜鹃开得粉红热烈,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再走过火烈鸟雕塑的小广场,(小广场是分界)便来到业主们的地盘。这里的地是一条一块的,有好几百块呢,都铺有农家小道,显得有些零星。但农作物品种却丰富多样。瞧!又尖又小的辣椒、又长又绿的豆角、顶花儿带刺的黄瓜、小巧玲珑的圣女果、绿中带紫的老少年(苋菜)、爬着蔓儿的木棍上开着紫花儿的扁豆;头戴绅士帽,身穿大紫袍的长茄子坠挂了一茄秧;三、四排身姿挺拔的玉米,腰间别着一两个“手榴弹”,站在田间,像哨兵一样守护着菜园……那么多的植物,在这片条条块块的土地上热热闹闹的生长着!

庄园里约有地主二、三十户,多为六、七十岁的退休人士,田间劳作的女性居多,她们分散在田间地头,头戴遮阳帽,无论多热的天气,始终脚穿高筒胶鞋,戴手套。一问才清楚,是为了避免蚊虫的叮咬,特别是红蚂蚁,咬人后分泌一种蚁酸(甲酸),引起皮肤、粘膜红肿,特别刺痒。
看见两个妇人在地边聊着关于种地的话题,我好奇地凑了过去。
“你打算种什么?”62岁的东北大姐问。
“这不,正打算帮老乡的地种上玉米,老乡前些天回老家了。”接话的是来自河南54岁的妹子,她是庄园里最年轻的的,胖胖的,一张脸很和善。据悉,庄园年龄最大的“地主”,是一位84岁的阿姨。
“你家人也在这吗?”我问她。
“我是来陪女儿的,她在海南工作,我老公还没退休,来不了。”她说。
“我打算栽上100棵土豆”东北大姐说。
说了几句,她们就各回自家地里。东北大姐蹲下,手拿一把小铲,来对付地里的杂草,这里原先种过豆角,苗没出好,看,豆角架还结实的扎在地里呢。
闲人一个的我和爽快的东北大姐聊起了天,她边干活,边跟我讲:“85岁的婆婆就喜欢海南这地方,我和老公就顺着她,在海南陪着3年多了,婆婆一直就没回过东北老家,其实,我也很惦念自己10多岁的孙子,没办法只能暑假回去陪陪,顾老的顾不上小的。我一不打麻将,二不跳舞,看手机还累眼,就弄了点地打发日子,接地气,还补钙,还有放心的菜吃,挺好。”
“怎么没见过你老公呢。”我纳闷。
“他和婆婆在家,偶尔来地里。”
俗话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看着有些发愁,可不到半小时,那一小垄稀稀拉拉的草,就被手脚麻利的东北大姐铲掉除根啦!

地头旁边果树上的小鸟也不时叽叽喳喳叫着,仿佛是跟聊天的我们打招呼呢,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从去年10月底至今,近5个月,到地主庄园许多次了,我和北京来的“地主”汤女士逐渐熟悉起来。她个头不高,非常健谈,一口的京腔,说话嘎嘣脆,比我小一岁,退休前是一个国企里的中层干部,能歌善舞,却提前几年退休,在海南买房扎下了根。旅游的爱好也放弃了,她说,以前该去的地方都去了,想赏的景也赏了,近些年哪里都不想去了,喜欢上了种地,且达痴迷的程度。
起初两年多,每天早上7点前下地,晚上天擦黑才回家,午饭都是在菜园里吃,每天泡在地里12~13个小时。因为有几位菜地邻居回老家了,顾不了菜地,就托付给汤女士代管。她下足了功夫,把这些菜地分割成一小垄一小垄的,铺了一溜一溜40*40公分的地砖做垄沟,便于田间管理。瞧!喷灌的管子纵横交错的躺在地砖上,黑、白、蓝三种管子间都有控制水流的开关呢。松土、施肥(她买的羊粪)、下种、浇水、除草、掐尖、压蔓、支架……人勤地不懒,每一垄台上都生长着若干小块各式各样的蔬菜。瞧!生菜、紫生菜、白菜挨挨挤挤,心里美萝卜拱出了地皮,鲜灵灵的韭菜带着水珠,秋葵开出了黄色的喇叭花……她把菜园侍弄的错落有致,少有杂草,看着特别舒服。
菜园中间还专门打造了一个长方形,面积约40平米的休闲区,铺着地砖,摆放着三个户外长凳,配有三个玻璃面的小圆桌,几把蓝色户外折叠椅,三把直径2米的绿色大遮阳伞并排撑开着,老远就能让人看见,特别亮眼。汤女士的菜园成了地主庄园里的标杆。就连菜地邻居75岁的老王大夫(我还是第一次见过他)都一个劲地向我称赞她:“她一定受过训练”“你怎么知道?”我笑着问。“她干活有头有尾,特像样子,你不用去她家,就能想到她家得有多利索。”其实,单从汤女士每天收工回家前,都会将穿戴过的胶鞋及一副副手套刷洗干净,凉在栅栏上的举动,我就早已感受到了她有条有理,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王大哥,其实我打小从部队长大,爸爸是军人,在家里也完全实行军事化管理,我爸特别严格,特爱干净,做事雷厉风行,讲规矩,就连抽屉里东西的摆放都有要求。妈妈没那么严。我的性格是受到了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汤女士笑呵呵地接过了老王大夫的话茬,言语中充满了对爸爸也有对自己的自豪。
我曾在汤女士的菜园里见过她80来岁的母亲,汤女士的爸爸当时没在,打太极拳去了。老两口的房子跟女儿买在一个小区,是为了彼此能够互相照应又能有各自的空间。你从母女俩的言谈中,就能感觉到这一家人活得都特别的通透。老太太也曾跟我讲过,汤女士的爸爸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在部队里级别不低,获过不少的军功章呢。女儿随她爸,聪慧手巧,做事情追求极致,就连那些铺在菜园里的地砖,都是她自己起大早,去市场买来后一块一块铺上的,看着闺女成天长在地里不辞辛苦的劳作,手指都有些变形,很是心疼,汤女士却说累并快乐着。她老妈慢慢也就释然了。
一次闲聊中,我问汤女士种了多少种东西,兴许是有些累了,也许是对我的问话感兴趣,她直起身,走到休闲区,洗手,喝了几口水,然后从衣兜里掏出手机,如数家珍般将她这三年来种过且记录在手机里的蔬菜及农作物的名字念给我听:红木耳、扁豆、吊瓜、香瓜、四棱豆、油豆角、紫茄、杭茄、茴香、油麦菜、紫生菜、芦笋、菜花、菠菜、秋葵、萝卜、玉米、香茅草……一连气念了将近60个,一脸的兴奋。没想到她种过了那么多,有些我都不认识,听都没听过,就说芋头吧就有两种,外形差不多,一种长芋头,一种不长芋头的是用来吃梗的。

什么时候该种什么,她做到合理安排,科学管理,这批菜采收过后,那批菜又栽种上了。她这片不到半亩的菜园简直就是一个袖珍的小农庄呀。
瞅着她那张晒得黢黑的脸,我开玩笑说:“你把戴着的遮阳帽换成斗笠,就跟西面地里干活的海南妇女没啥区别了。”“我还真有斗笠,早就成了本地劳动妇女了。”她颔首笑着说。
瞥见砖缝里有几处寸把高的小草,她弯腰随手将草拔掉了。“这小草看见了必须拔,不然过不了两天就疯涨起来,甭看菜长得慢。”她还告诉我,在这,蔬菜大都11月份才种,如果9月份种,经常下雨菜籽儿就被浇死了;秋葵最皮实,一年四季都长;玉米一年可以种三、四季。
去年11月底,我看着她将自己精心育好的西红柿苗移栽到地里,春节前,被绑上支架的小西红柿秧子长势旺盛,开花结果了。
“你俨然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啊。”
“我都是自学的,看西瓜视频,里面有教学,只要用心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
我俩相聊甚欢。过了些天,我又去汤女士的菜地了,一眼看见她头戴斗笠的身影。瞧她的一身打扮,地地道道的琼岛一农妇,哪里还像从京城来的曾经坐办公室的俊俏女人。
接触多了,越发感觉汤女士是一个充满活力,有生活情趣的精致女人。种地只是爱好之一,她喜欢做美食,还喜欢十字绣。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就会绣上一会儿,吃过早饭,7点前就到菜园了。晚上10点就寝,白天从不睡觉,她说一天6小时的睡眠足够了。
三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患了湿疹的我去诊所取药,因地主庄园离诊所很近,就先来到了汤女士的菜园。好久没见了,再见到她,明显的胖了许多,肤色也变白了。她告诉我,自打今年春节后,基本上下午就不在菜园了。一是菜园管理不像刚开始时那样繁杂,二是菜园里也已安上了监控(这也是不得已的,过去老有人偷菜,挺让人恼火)。怪不得有两次下午我来庄园买菜,没见到她呢。现在,她每天下午喝喝咖啡,时不时的做些甜点,犒劳一下自己,也经常把甜点送给邻居或朋友品尝。
她说,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打算今年六月份回北京,九月份再回来。担心不在的3个月,地里长满荒草,她正忙着将已经收获过、闲下来的地方栽上白薯叶呢,这种白薯只长叶,不结白薯,抗癌又好吃。她跟我讲,栽上的白薯叶成活后,经过多次把薯叶间的杂草拔干净后,白薯叶泛、蹿着长的很快,地里就只长它,基本上就没有草的什么事了,需要种菜时,把白薯叶拔了即可。
她给我摘了几个西红柿、拔了三棵生菜、掐了一把红菜头的叶子,叫我生着或蘸酱吃,还摘了一捧白色的泰国小茄子,一捧绿色的越南小茄子,让我回家炒着吃。她不要钱,我感觉过意不去,说,总要给点辛苦费吧,她却说:“我种菜不是为了卖钱,是自己吃或送朋友的,再说也没给你多少,种这块地一年要搭上不少钱,我并不在乎,也是用来欣赏,图个高兴。”盛情难却,只好收下。我寻思,下次再来玩,给她带点水果吧。
她瞅了瞅我小腿上的湿疹,嘱咐道:“姐,千万不要再吃辣椒、海鲜之类有刺激和发物的东西了,以防湿疹加重,要多吃果蔬,多喝水,注意休息。”她的话怎么好像从我嘴里冒出来似的,让我这个从医院退休的专业人员对她更加刮目相看了。
接着,她又拔了几个胡萝卜、摘了点辣椒及茄子、芹菜,骑上小电瓶车,给朋友家送去了。

拿回来的菜口感都好,特别是那两种小茄子,我剁点蒜末素炒,吃起来脆脆的,很爽口。
地主庄园里所有的菜,都是用农家肥种的,不打农药,是真正的有机蔬菜。那些地主们,在自己养眼的菜园里,口淡了,顺手摘几颗西红柿,掰几支嫩黄瓜,随口一咬,脆嫩香甜,那直沁心脾的感觉,想想都让人过瘾。
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苦劳作田间,年龄甚至比我大上十几岁的新农人,让我更加深刻的感悟了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内涵。她们种菜也不是为了吃菜省钱,而是享受“晨兴理黄秽,带月荷锄归”的播种乐趣,不虚度每一寸时光,我不禁对她们肃然起敬。
我是天津人,特爱吃茴香。听了《梅园之音》一篇写茴香的文章,惹醒了肚子里的馋虫,转天就到地主庄园物业公司的菜地,买了二斤,花了30元,和五花肉一起包了饺子,亲友们边吃边赞叹“太好吃了!”茴香是庄园里最贵的菜,仅种了两小垄,即便在海南菜市场,也很难见到茴香的。
我喜欢来地主庄园,在这,可以了解农耕文化,可以闻到新翻泥土的气息和蔬菜的清香,可以放松身心,回归自然,享受平淡且充实的生活。
健步公园内的农夫果园,我也时常去转转。一大片绿荫,放眼望去,风光无限!荔枝园、黄皮园、芒果园、木瓜园、番石榴园、杨桃园、菠萝蜜园、人心果园、福橙园……园内种植的南方果树可以说应有尽有,还有桑葚园呢。
4 个靓男俊女,将采摘下来的桑葚放在塑料盒、塑料袋、纸袋内,摆地上兴奋地拍照,看到一旁的我,有些不解的表情,便笑容满面的向我解释:“阿姨,我们是果园员工,出来搞采摘活动的。”也是巧了,那天是3月8日,我莞尔一笑。倒不是怀疑什么,只是觉得桑葚尚未完全成熟,不太好吃,吃不掉的话,就有点糟蹋了。

健步公园内大道两旁椰子树及果树下,开着小黄花的公花生铺就的绿化带,犹如镶着金色宝石的翠绿色大毯子。我又长见识啦,是正在拔草的园丁给我普及的知识:花生有公母,公的只开花不结果,叶子也比母花生小一些。
……
缤纷的健步公园,真是一个让人畅享乐趣与情趣的好地方。

2022年3月31日(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