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古诗词上刊作者名单
一、格律诗词
龙吉山人、文鹰·东方墨池、昱奇、小草、王振江、王学志、荷塘月色、孔繁恩、赵淑英、李波修、上善若水、段福存、黄站英、永远的永远、李文锦、薛芳
二、古风
段道记、海笑、姜光成、王庆中

行清有祭(一)
文/龙吉山人
设祭家山晓露微,层林着墨片云飞。
三牲供果今空在,一捻黄埃莫自违。
白首怀亲亲去远,清宵入梦梦难归。
谁人记取烂柯处,百岁生涯客已非。
踏莎行: 拂尘埃(二)
岭树啼鹃,陌阡呢燕,濛胧烟雨春宵半。
踏青祭扫两相宜,家山处处云香篆。
稽首环安,躬身揖奠,果茶烛酒盘觞满。新坟旧冢拂埃尘,纸钱化作纷飞雁。

七律·清明有寄(新韵)
文鹰·东方墨池(吉林松原)
新岁清明倍感伤,疫隔祭祖返家乡。
心扉恸彻失胞弟,泪眼悲哭断寸肠。
恐怕先贤冥币少,叹息墓地草蒿荒。
期求冠疠早除净,尽孝思亲再补偿。

3、七绝·清明
文/昱奇
南坡杏蕊舞清裙,北岭禽喉隐雾云。
春色无心题雅韵,忧心酿雨已纷纷
4、投稿·辽西大地
江城子·悼亡夫
小草/长春
夫君驾鹤赴天堂,痛肝肠,自情伤。
遗像在墙,咽泪话凄凉。
风华正阳无酙酌,前途弃,伴孤芳。
知青学子踏村乡
纸花窗,贴鸳鸯,
相约百年,鲛帕泪千行。
堪恨无情王母剑,
生死别,纸钱扬。

5、清明感怀
王振江/大连
节至清明尚带寒,忧心又遇雨丝牵。
偶逢小蝶枝头绕,时有昏鸦冢上旋。
弱柳含悲催涕泪,梨花饮泣历风烟。
春宵旅梦情堪忆,最是相思四月天。
七绝 •清明吟
王振江(大连)
坟茔野草碧芊芊,时听枝头鸣杜鹃。
哀切声声心欲碎,伤怀自是夜无眠。

6、七排律 白云山踏青
文/王学志
鸣春谷里曲蹊行,节日踏青欣忘情。
一路幽香千蕊艳,满山野色百卉荣。
黄花绰约若娇女,翠竹逍遥看紫荆。
烂熳杜鹃天半染,缤纷檵木岭中盈。
风光旖旎人皆醉,纵目韵来诗句成。
七绝 悼念
春时细雨润清明,阡陌伊人辵辵行。
烛泪香残烟袅袅,追思先哲述心声。

7、清明
荷塘月色(武汉)
朝中措·清明时节(欧阳修体)
梨花风起正清明。柳色翠春城。
远见溪边草嫩,细寻雨小烟轻。
残红逐水,还乡路隔,恋土愁萦。终日子规啼血,谁人可解心声。

8、画堂春.四月清明(秦观体)
文/孔繁恩(山西)
雨滋三月又辞离。暖阳四月如期。
杏桃花朵正繁枝。情动芬菲。
祭奠逝人惜别,家知念故含悲。
踏青儿女叩恩时。敬食充饥。

9、清明
诗/赵淑英
清雨潇潇洗淡尘,隔屏远望祭亲人。
悠悠念想遥天寄,切切思情共赋春。

10、清明(通韵)
李波修(山东)
离离芳草漫坡生,杜宇凄凄柳外鸣。
唯有上天心未了,年年风雨诉别情。

11、清明(新韵)
文/上善若水
东梁山杏艳,西岭杜鹃红。
苦雨寒花落,凄风老柳迎。
祖坟清扫墓,杯酒祭先灵。
甜果焚香摆,哀思悼念情。

12、七律:清明祭祀
段福存(山东)
杨柳青青春色秀,田园芳草济苍萌。
绵绵细雨从天降,缕缕轻烟自地生。
墓侧果肴追孝意,松间鹤影注亲情。
陵前洒泪思先祖,束束鲜花祭冢茔。

13、清明
文/黄站英(河北)
漫听竹笛夜思长,杏雨纷飞入梦乡。
祖母指间停白鹤,簪头如雪可闻香?

14、• 疫情防控的清明(平水韵)
文/永远的永远
清明愁看柳,柔乱百结肠。
疫控凭遥祭,悲心语上苍。

15、律.清明
孔繁恩(山西)
初开四月暖风柔,意念坟头祭祖筹。
每忆母恩谈道德,常怀父爱笑春秋。
清明路上经原野,寒食尊前宴墓丘。
夙愿故人归远好,重温体贴慰安休。

16、清明节的感怀
文/李文锦(河北)
清明节里双亲念,望断云涯自问天。
五更微寒催雨夜,梦中梦外泪潸然。

17、木兰花慢·清明踏青
薛芳
正珠帘半卷,看楼外,草含烟。任喜鹊多情,梧桐托意,桃杏绵绵。无言。凭窗目断,见群山静卧好幽娴。路上花开妩媚,岸前嫩柳依栏。
关关。鸟语声喧。湖面上,鹭鸥欢。望远方、紫燕双双炫彩,风住云悬。弹冠。向田野去,弄一枝春色入诗篇。信步风情万种,小笺书满先传。
相思引·清明思母
薛芳
一夜花开万里香。清明佳节染愁肠。云笺寄语,提笔感忧伤。
鸿雁传书天路远,玉箫无力颤音长。仙门两隔,垂泪湿红妆。

古风部分
1、清明
文/段道记
冷暖四月两重天,桃红梨白遍田间。
忽降春寒挑花雪,恰遇清明祭轩辕。

2、寒食.清明
文/海笑(山西)
寒 食
曲水流觞三月天,堤岸柳青水如烟。
不与君王天下事,身焚介山作古眠。
割股奉君史为先,血谏主公尚称贤。
君臣孰贤无定论,留下寒食在民间。
清 明
清明天人同落泪,祭奠亲人坟前跪。
碑前几束白玫瑰,烧纸焚香无时味。
防火控疫为之最,紧跟形势莫后退。
更新观念做表率,无烟无火祭先辈。

3、清明节
姜光成(高山流水)
白旗南山一墓田,父母长眠在此间。
清明祭祀天飘雨,上苍为之含悲颜。
坟前躬敬两杯酒,跪拜哀情泪水涟。
家庭沧桑春秋过,思念飞去化缕烟。

4、清明祭祖(古风)
文/王庆忠
蓝天艳阳照,荒地漫蓬蒿。
岭上杏泛白,榆枯鸟筑巢。
焚香祭先祖,洒泪哭翁媪。
世代承家训,功德千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