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守护神
——怀念赵天明校长
文/李俊科
(三)
他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在突发事情上更是如此。刘某是中途从外地转到这里的学生,性情高傲,不服管教,毕业后受领导之托到学校代课。一次,因处理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被劝退。为此,心存不满,找到校长,纠缠了半个上午,几个老师出面交涉都不行,我们建议校长避之。他说,越是这样的事情,越是要面对。在校时,咱们没有教育好,是咱们的责任。现在他到社会上了,虽然不属于咱们教育的范围,仍然要冷静,要耐心,要以理服人,到了一定程度,他会知道自己的错误。真的不行,还有派出机关。后来,经过校长耐住性子的谈心,终于受到感化,使之心悦诚服。
在黑虎庙小学时,为了解决学校的课桌难题,暑假期间他带领老师去山里伐木。突然遇上爆雨,半夜山洪爆发。他发现后,及时喊醒大家,要求大家丢下所有行李,冲出简易工棚,向高处转移,老师们才幸免于难。
在管理学校职工上,他也有独特的方法。有人反映学生伙食有问题,炊事员的家属回家时,总要把卤水带回去,里面可能藏有东西。他说,这很正常,卤水里或许是学生吃剩的饭菜,倒了也是浪费。他观察了几次,就让总务去市场买了几头猪仔,然后自己守在大门口,等炊事员家属挑着卤水桶经过时,让停下来检查。炊事员看见了红着脸说,我错了,下次不敢了。他立即召集后勤人员布置任务:明天开始,卤水不准出校园,养猪的事就交给你们,学期结束之前,学生的伙食要得到提高。如果养猪遇到了问题,通过后勤向学校反映解决。从那次之后,学校再也没有此类事情发生。后勤职工团结一心,学生伙的质量逐步得以改善。学期结束前的一段时间,还特意免费为师生改善了多次伙食。
为了改变学校的面貌,他出了力,流了汗,也操碎了心。1979年,全国实行《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时候,初中学制改为三年,教学仪器增加,另建了实验室。原来的教室不够用,各中学就采用“八仙过海”的办法,大建校舍。由于原材料不足,此地还没有盖教学楼的先例,也没有现成的图纸可供参考,就全民动员,土法上马。建房所用的椽子,铺板都是群众捐献的,大队干部宋文玉还把自己的棺木特贡献出来。有的社员还把牛卖了,把钱捐给了楼房。他跑前跑后,上下联系,利用三个月的时间,硬是在校园中间(就在原初中的操场正中),竖起了一座楼板式屋架两层十八间教学楼。教学楼盖好之后,轰动了西峡县教育界,县教育局黄天锡局长亲临学校祝贺,被称之为艰苦创业的“八迭堂精神”。
“八迭堂精神”换取的那栋两层灰瓦屋顶教学楼,虽然解决了校舍不足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幺八墙体、预制楼板、灰瓦屋顶险情环生,带来的更是维修困难。那些年,学校为房屋维修,还专门做了两个长长的梯子,再对接到一块,使之能上升到两层楼顶的屋檐上。瓦屋顶漏雨的时候,民工由此攀登到房顶去查看,下面还要有专人招呼着,以防意外。每维修一次,费用高不说,单就民工的生命安全,就让他提心吊胆。十几年里,椽子和斜靶大都被雨水侵蚀腐朽,有时候学生正在上课,泥块突然从椽子缝隙里掉下来,引起了一阵惊慌,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每当遇到下雨的时候,校长就往教室跑,担心哪天房顶塌下来,伤及了无辜,不好对群众交代。学校也曾经计划掀去灰瓦屋顶,换成现浇平房,只是四个村干部的思想不一致,再加上中学合并之后,八迭初中(回车三中)挂在回车二中的名下,学校建设经费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发展的路子越来越窄,很让他寝食难安。
1989年冬季,已经感受到学校生存危急的他,想另辟途径,通过搬迁学校来改变现状。他视察了位于县城附近的石梯村赵营生产队红石嘴前面的十几亩耕地,具体规划了校舍的蓝图,说服了本地的群众,还让老百姓纷纷在意见书上签字画押。他找到了资金的源头,说服企业老板投资,也给上级教育部门写了请示报告,但等上级的批复。眼看着宏伟的计划将要付诸实施的时候,偏偏在这个时候,外部出现了干扰。对于搬迁学校,上八迭和八迭堂的部分村民有意见,上级领导也不支持,土地部门也得不到审批。再加上选址又在河边,一旦夏秋雨洪水泛滥,学校就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最后,他空忙了一场,搬迁计划终究没有实现。
学校虽然成绩斐然,但教育资源始终得不到上级支持,环境也没有多大的改善,学生流动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们除了本职工作,还要下去家访,动员学生返校,工作和思想压力很大。1991年的秋天,尽管教办室也下了通知,学校做了大量群众工作,流失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遏止,十几个学生坐进了他校教室。校长亲自带领老师去他校劝返,还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强烈反对。
他知道,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校迟早会被砍掉的。大局已定,自己已经回天无力。他知道学校教育唯分数、唯升学率是违背教育目地的。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考虑,为八迭冲的孩子就近入学方便考虑,从现实考虑,只有背离教学目地,埋头拉车,狠抓教学质量,把成绩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改变了初衷,全身心投入到抓质量上。他用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勇于拼搏的献身精神,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下硬功夫,靠真本事,用真实的成绩说话。每到学期考试成绩出来之后,他就要求教导处到教办室抄取三个中学所有学科的分数,回来后进行汇总、排名,然后打印出来,广泛宣传。对教师的成绩认真总结,好的表扬,不足之处要求查找原因,总结教训,以利再战。1993年,中招成绩出来之后,学校各科实评成绩喜人。九个学科中,回车三中七个学科得了全县第一名,全县第二、第三名回车三中各一个学科,实评成绩轰动了全县。每年,他都要利用教师节的机会,邀请八迭冲四个村干部回到学校,给他们汇报成绩,请他们指导工作,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次更是如此。他把打印的成绩册,分发给村干部,村干部看了非常高兴,答应为改变学校的教学环境,尽快解决学校的现实困难。
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关心爱护师生是他的一贯特点。学校学生不多,范围也小,学校发生的许多事情,诸如学校所有的教学教研活动、课外活动、野外活动,他即使是领导者,又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带头上示范课,积极参与评课,课外时间也和大家在一起联欢。春季踏青,秋天登高,以及参加乡级的运动会等,他都要亲自参加。带领师生去寺山观察电视塔,让学生感受到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游玩石龙堰,使学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瞻仰烈士陵园,要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旧房改造中,教学楼因故被扒掉,院墙还没有垒起来之前,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他号召师生捐出木杆和柴禾,在院子里竖起一个篱笆围墙。他亲自动手挖开地面,栽上木杆,加固篱笆墙。这一栽就是好多年,柴禾换了好几次,虽然安排有值班的,每天夜间他都要起来好多次,亲自巡查,直到真的安全了,才安心休息。在那一段时间里,每个星期天他都在学校守着,担心学校的财产受到损失,害怕学生出了问题。他说,自己甘愿做全体师生、学校财产的守护者,只要一切平安,我就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