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朋友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有一次晚餐却令人难忘。
这次晚餐的主人是美籍华人、著名的生物学家牛满江先生。
牛满江先生成功创立了“外基因学说”, 开创了人工培育新物种的新思路,被认为是人类在生物遗传工程方面的一大突破,成为国际生物遗传学科的顶尖科学家, 因此荣获古根海姆奖和利利学术奖,美国坦普尔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荣誉,他的名字被载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
牛满江先生虽已加入美国籍,仍对故乡满怀深情。中美关系刚解冻,他就回来探视,同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合作进行科研,并应聘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协助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从1973年起,他每年来华工作七、八个月,直至生命终止的前一天,依然在中科院的实验室工作。在华工作期间,他同童第周合作研究的动物胚胎移植获得成功,填补了世界空白。他在北京成立“牛满江基金会”,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7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牛满江,感谢他对中美学术交流作的贡献;1977年,邓小平复出,首次接见的外宾就是牛满江。他在北京逝世,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人参加了告别仪式,送别他。
牛满江先生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来华工作期间,我有幸同他会见过两次。
后一次,陪同国外华人朋友前往拜访。畅谈之余,牛满江先生夫妇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下榻宾馆的餐厅共进晚餐。
我们边吃边谈。上完最后一道菜不久,服务员就送来了帐单。只见牛满江先生拿起帐单审阅起来。他先是拿过菜单一一对照,然I后拿起笔计算起来,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牛太太同我们热情交谈,说了许久,他还在认真地计算着,直至有了结果。
“小姐,帐可能算得不对吧?”牛先生将帐单退还给服务员。
“先生请放心,一般不会错的。”服务员微笑着说。
“我仔细算过了,有些不对,是否可以请你们重新核算后再结算?”牛先生坚持着。
毕竟牛满江先生是中国科学院请来的著名科学家,又在这家宾馆住了不少日子,服务员表示同意,收回了帐单。
这件出人意料的事,给了我不少启示。
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在饭店用餐时,一般都是被告知多少钱就付多少,很少会仔细计算。究其原因:一是以为店方不敢多算;二是怕显得小气,被人瞧不起,尤其是自己请客时更是如此。
牛满江先生不是这样的态度。他对一顿晚餐的帐那么认真,并非出于吝啬,而是对待每件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日常小事,都十分认真。我觉得,这倒是显示了他的科学精神,显示出科学家的本色。他这样的举动,不仅丝毫没有降低我对他这位大科学家的敬重,而且,还使我更深刻地感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是取得成功的基本因素;正因为在每件事情上都采取科学的态度,才有可能成为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我想,虽然我不是科学家,但也应以科学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坚持真理,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事情已经过了多年,但我却久久不能忘怀。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晚餐。这件小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牛满江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