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有道者始终守住平衡(一)
文/路路通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老子同时也在告诉我们,能量是最平衡的,大道法则的背后,其实就是能量。死而不亡乃是身体已经被高能量物质所同化,可以聚之成形,散之成物,与天地宇宙同寿。修炼就是不断地放下执著心和断除欲望的过程,也是生命不断充实能量的过程。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不失即“抱一不离”,抱一即抱道。
在老子的逻辑里,道是世界万物运行的主宰,但它不是神,也没有实体。
老子说,“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如何才是有道者?天底下,能真正顺应天道而行的人,就是有道者。真正的有道者,无论做什么事,始终守住平衡,随时准备下一个新的开始。

有道者能够做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所谓“为而不恃”就是做出了成绩,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总是惦记,而要放下,回归平衡。
所谓“功成而不处”就是成功了不骄傲,自己不居功,懂得分享,把功劳分散给别人。自己保持轻装上阵,不忘初心。
所谓“其不欲见贤”就是不追求圣贤之名。把该做的事做好,问心无愧,不追求圣贤之虚名,始终保持自己的本真。

通过这三句话,我们可以这样想,不要以为做个有道者,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做个有道者离我们只是一念之差而已。顺应天道,看似很难,其实也容易。
对普通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修道,原则就是:保持能量平衡。
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谙平衡法则的玄妙。
自古以来,平衡法则备受推崇,不管是道家的阴阳调和、张弛有度,还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执两用中,都讲究一个词——平衡。

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平衡无处不在,无时不见。八卦、阴阳、太极、琴瑟、舞蹈等等,都蕴含着一种平衡之美。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永远都试图促成一种平衡。
与平衡法则相一致的是,我们在宇宙中看到了恒定不变的行为和反应。物质的集中意味着运动的驱散相反,运动的吸收意味着物质的扩散。

平衡法则对整体变化循环而进行的这个描述,贯穿于每一种存在物。而且,它适合于每一种存在物的所有循环,也适用于它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两种过程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但总有一个不同的结果偏向于这一种或那一种。同时,每一种变化,哪怕只是各个部分之间的调换,都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吸引力法则最终会导致一个平衡状态,通过分散方式进行的运动数量意味着一定具有相同数量的通过聚合方式进行的运动,甚至一定是相同的运动,可以拿臼齿的形成和分子的形成为例。经由这样的结果,不仅增强了我们关于整个恒星系局部演化和消解的概念,而且也增强了还不怎么明确的总体演化和消解的概念。

乔尔丹诺·布鲁诺1600年在罗马被活活烧死,因为他发表了以下的言论:“那被播下的种子首先变成青草、麦穗,然后成为面包、富有营养的汁液、血液、动物、精子、胚胎、人类、尸体,接着再一次成为泥土、石头或其他无机物,等等。因此,我们认识到因为变化而产生的各种事物,它们在本质上还是一种事物,而且是相同的。”

这种细小微粒永恒和不间断地盛衰涨落,始终不变地以它们各自的方式进行着,且已被称为“食物循环”。它已足够证明物质在宇宙中所经过的变化和循环。同时,人类已经借助天平和量杆而部分遵循这种循环,它们没有终点,也没有界限。

消解与再生、毁坏与更新在无穷无尽的循环圈内随处可见。在我们所吃的面包里,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里,我们从曾经构成我们祖先躯体的物质里吸收养料。不仅如此,我们自身每天都给外部世界提供一部分组成我们躯体的物质,而且,很快我们就从我们的邻居提供的相类似的物质那里取回。
至于战场上的胜利者,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利用他们的成功来血淋淋地吃掉他们的敌人,而战场上的骨头则被大量地用车运走,然后转变成肥料。

在地球上的所有能量,不论无机或有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奔流的水、呼啸的风、飘动的云、轰隆作响的雷、闪耀的亮光、撒落的雨、雪、露珠、霜、冰雹、植物的生长、动物与人类躯体的温暖和移动、木头与煤的燃烧,还有其他一切事物,都是太阳能量的结果。
经过燃烧的过程,已消失的所有阳光能量都贮存在可以再次进行演化的木头或煤矿里。驱动机车向前的力量正是阳光转化而形成的动能。

这所有的一切,正在显示:由于有平衡法则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世界奇妙绚丽。
正因如此,老子才告诫我们:“自己有余的,我们需要舍得,分享给别人;自己不足的,我们需要发奋,修正不足,填补漏洞,成为一个始终平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