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聊清明、话民俗】作者/李石 朗诵/牛丽君
【聊清明、话民俗】作者/李石 朗诵/牛丽君
精华
热点
22-04-01 22:36
35484
阅读
关注
聊清明、话民俗
作者:李 石
清明节即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拜先人。在清明节这一天,老北京人都要忙着祭祀先人。而在古代每到清明节前后几天,北京人家家户户都不起火,不吃热东西,而是吃前些天储备的冷食品。这就是老北京小吃“寒食十三绝”诞生的历史。清明节前后,北京的柳树开始长出嫩枝,因此,清明北京人不但有祭祖、吃寒食、踏青、放风筝、射箭等民俗活动,还有在门上插柳的习俗。
许多现代人都认为清明是扫墓的日子。但实际上从民俗的角度,清明节原本与扫墓无关。清明二字字面意思,清是相对于枯而言,草木兴旺为清,万物皆清;明为生机勃发。清明是春天到来的节点,象征着光明灿烂。因此,清明是古人庆祝万物繁茂、欣欣向荣的日子。而古代真正扫墓的日子是寒食节,相比之下,古人更重视寒食节。寒食节是由去年的冬至那天算起往后数第105天,比清明节早3-4天。寒食节只是个节日与节气无关。古人重视寒食节是因为那时候人们认为火对于生命非常重要,是生命的来源之一,但用火要节制,否则易成灾,所以需要一个节日来调整人与火的关系。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
古人在“寒食节”这一天举办停火仪式,唐朝以前,这个停火仪式要维持一个月,所有家庭只能吃冷食不能动火。其间官吏要到民间监督,凡不认真执行停火的家庭会遭到处罚。寒食节结束后,要等皇家举行赐火仪式完毕后,民间才可以重新使用火。但一个月的寒食,对老百姓的身体危害较大。历史上曹操就上书汉献帝,认为寒食节停火劳民伤财,应予废除。到了唐朝,寒食节改为三天,成了法定假日。
那老北京人为什么要在寒食节扫墓呢?这个扫墓习俗源于纪念春秋晋国忠臣介子推绵山救母的故事。据历史记载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恰好是寒食节。于是,在民间形成了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头戴柳枝编成的花冠,纷纷去山西绵山为介子推扫墓的习俗。后来逐渐过渡到为自己的祖先扫墓。唐朝对此非常重视,宋朝把寒食节推后几天到清明这个节气进行,这样清明在历史上即是节气又变成了怀念先人之恩的日子了。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清明节日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蕴含着厚重的民俗文化,也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2006年清明节被文化部作为民俗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人们常把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概括为四个字,就是“慎终追远”,终,指死亡,远,即祖先,慎终追远,就是要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就是要礼敬先贤,尊重传统。
虽然老北京人把清明节看成是慎终追远的日子,但形式上却寓教于乐。人们把扫墓和踏青两项活动结合起来,在祭祀先人之后,尽情地亲近大自然,去领略春天的美好风情,既庄严肃穆,又和谐温馨。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53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