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红 薯 的 大 功 劳
作者/赵 明
审核/叶发明
主播/赵明
总编/阳光

红薯的口感很好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领教
现在全中国年产一亿吨红薯
占世界产量的八成还高
神州十八亿亩耕地中
它只占八千万亩 连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红薯的亩产 从几千到上万斤都能达到
它比粮食亩产 高出十倍 只多不少
红薯全身是宝
它是粮也是药 茎和叶都能入口消化掉
就做饭烧菜来讲 它可煮可炸可炒
可生吃可火烤 还能做成粉条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
平均我们每人每年 有着一大麻袋红薯的消耗

红薯的学名叫番薯
说明它是洋薯 来自海外的远道
也有人叫它地瓜和红苕
它来到中国才八百多年
那会是咱们中国的明朝


红薯的故乡
最早的诞生地在南美洲 它是印第安人种植的宝
西班牙人航海到南美洲
从秘鲁 厄瓜多尔 墨西哥得到了红薯苗
西班牙人
把红薯又带到了菲律宾和越南 华人在那里见识了宝
红薯特别耐干旱和贫瘠 又容易移栽 可扦插活苗
还营养丰富 产量特别高
如果能把它引入国内 就可免除饥荒蔓延 和人们吃不饱
但各国严查边境 引出国外 成死罪一条

广东东莞的陈益
把越南的红薯藤 藏在了铜鼓里面 不让人知道
结果他把红薯引进国内 就时间来讲 是最早

五十岁的陈振龙 是福州商人华侨
他把红薯藤 偷偷编进了竹筐
还是被越南人查到 并没收毁掉
最后编进海船上的绳索 糊上烂泥伪装巧
经过七天七夜 才得以从菲律宾脱逃

广东湛江市的吴川人林怀兰
把生吃的小半块红薯 从嘴里吐出 留着藏好
但还是被越南边关查到
守关将军以自杀的代价
才放过这块红薯为中国效劳

皮实的红薯
靠薯块和薯藤就能繁衍存活
它像火苗一样
从南方的广东福建蔓延 燃遍了北方各省的贫苦村落
在饥荒的年代
小小的红薯 成了中国百姓的香饽饽
它让上亿人
从饿死的边缘 来到了能活下去的福国

前面我们说过
粮食亩产很低 仅靠粮食 很难把中国人养活
明朝以前的中国
人口从来没有把六千万超过
有了红薯的功劳
中国人口 很快把一亿人口的大关闯过
再经过三百多年后的清朝
六百多年后 中国人口达到了四亿多
为什么乾隆盛世 也被称为红薯盛世
红薯其实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们现在知道
红薯的保健功能也不错
它含有的 蛋白质 果胶
另外纤维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很多
它是长寿食品
在抗癌 保护心脏 预防肺气肿上 也战果显赫
特别是对慢性病
像人们常见的糖尿病和减肥 也都有奇特的效果

战乱和灾荒的岁月
屯积红薯 成为人们首要的工作
在革命根据地
还有红军长征 八路军壮大 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红薯都是重要的军粮
地位一直牢不可破
就是在建国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中
红薯那也是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现在是产红薯大国
红薯的故事 在这里被演绎的波澜壮阔
小红薯的大功劳 我们都应该铭刻
绝不能忘记了历史 忽略了红薯的巨大作用 和不可替代的效果
要利用高技术 粗粮细做 品质增色
还要在综合开发红薯的致富路上 高奏出新的凯歌

作者主播简介
赵明,一个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1977年年底考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全国好新闻二等奖。1992年起从事电视事业。
在新疆电视台拍过很多纪录片,作品多次获全疆优秀电视节目大奖。39岁时破格评为主任记者职称。2000年在深圳拍摄20集纪录片“外国人在深圳”来深圳电视台工作。所拍20集纪录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台播出获奖。2017年在深圳电视台退休。现居住在深圳市龙岗区。本人爱好广泛,除了朗诵外,摄影水平也不错,另外多年的新闻生涯,也练就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