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诗稿
李城外
观电视剧《人世间》
曾几何时疏电视,
却迷茅奖晓声梁。
恢宏人世风俗画,
精彩民间百态坊。
万物向阳铭土壤,
一生成长借国光。
且看巨著今发酵,
热剧不输笔墨香。
注:长篇小说分上中下三卷。
悼念祖慰先生
高才傲骨并珍稀,
甘愿埋名更道奇。
报告文学曾兑奖,
小说怪味亦无敌。
江霞幸伴渔舟晚,
读者犹存祖慰迷。
更喜坦然身后静,
桂花树下化春泥。
题生甡川青砖茶
生甡癖字争相认,
众口能调不畏难。
西太后宫成贡品,
巴拿马奖树标杆。
三生有幸归雷氏,
一马平川付美谈。
穿越百年重蹈海,
咸宁旗舰再扬帆。
注:清贤雷以諴云“三生有幸,一马平川。”
与家乡退伍兵
文化人小聚有赠
久闻才俊耀军营,
但看通山退伍兵。
唯愿年年亲翰墨,
何辞岁岁沁丹青。
无心插柳呈佳作,
有意栽花获酷评。
最可爱人争恋笔,
不鸣则已待一鸣。
注:退伍军人中有书法家华先应、作家王运木和张长征及画家朱桂生。
贺大姐成英七旬初度
大姐未愁风与雨,
古稀不算老人家。
从来孝敬称模楷,
一辈勤劳更耐夸。
弟妹心中行有范,
友朋圈子品无华。
善良何计天回报,
重焕青春赏晚霞。
注:大姐在中科院武汉图书馆退休。
通山一中
八十周年校庆志贺
枝繁叶茂立通山,
望九年轮几树攀?
开遍神州桃李艳,
移栽天下果实甘。
每思学友嚼青涩,
常忆恩师暖肺肝。
梦里寻根情切切,
时空穿越抱成团。
赠钱币收藏家成继民
南鄂收藏霸一方,
为钱辛苦为钱忙。
古今通币时时贵,
中外新钞面面光。
笑对雅斋充大款,
链接市场饱私囊。
银行退役何须恋,
家有金山梦更香。
悼念著名歌唱家李光羲
卌六年前歌祝酒,
美声金嗓醉中国。
天台今日刻风采,
丝粉孰知有几多?
重读袁枚《随园诗话》
丽句连篇堪悦目,
点评出彩手焚香。
何欣多日迷诗话,
但愿今朝醉小仓。
心有随园人自在,
泉无城府水流长。
性灵二字铭于右,
率意吟哦笔向阳。
注:随园位于南京小仓山。
与原市新闻出版局
同事小聚有作
同舟六载长相忆,
苦辣酸甜眼底来。
水响风生争上进,
心齐气顺站前台。
扫黄普法双飞翼,
正版维权逸兴还。
五度荣膺国字号,
慢斟陈酒且抒怀。
注:本人主政期间,市局荣获全国版权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打击侵权盗版案件有功集体、全国扫黄打非办案有功集体。
岳母大人95岁志贺
撑家如大树,枝叶广承荫。
博爱赢回报,慈恩抵万金。
儿孙争敬业,老太乐佳音。
半子今何愧,难书寸草心。
怀念詹才杰同志
相马成追忆,惜才费苦心。
青年蒙教诲,感念到如今。
注:詹系原地委副秘书长,曾云“干好办公室工作,没挨批评就是表扬。”
有感于东航“三二一”空难
俄 乌痛点未消逝,
空难东航又断肠。
拆戟轰鸣如霹雳,
沉沙惨叫似绵羊。
且悲男女无遗嘱,
但信魂灵有亮光。
生者尚存皆侥幸,
心怀禅意享安祥。
贺李专《幕阜长歌》出版
铆劲争镶国字号,
文联出彩上高台。
长歌传唱凭村野,
流韵成书赖秀才。
亲近非遗添自信,
植根南鄂更开怀。
吾庐三顾生花笔,
满口余香叹妙哉。
注:李专主政文联期间,咸宁荣获“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
重游赤壁葛仙山
书斋宁静久,移步葛仙山。
透气宽胸臆,游春享赋闲。
观炉诚养眼,仰塔却参禅。
今日生何悟,修行胜炼丹。
与市文联友人游张司边村
此地缘何人气旺?
观花走马探根由。
民居陈旧童谣忆,
竹影婆娑气韵收。
腊肉佐餐斟老酒,
石泉悦目唱清流。
好歌还借名角捧,
天籁无言谢艺谋。
注:该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张艺谋拍片取景而闻名。
逸思园品瑶红茶有作
香味色泽鲜可比,
声名赫赫响泉都。
探园徐步身心畅,
入坐逸思肺腑舒。
过滤化除空难痛,
斟酌溶解病毒株。
相逢谁遣烦杂事,
争借瑶红饮一壶。
赠收藏家白红明
春日温泉畅意行,
留连雅室品红明。
一中校友焉能忘,
卅载收藏未可轻。
拣漏何辞新与旧,
贪心只为趣和情。
问君头领知多少,
告退还应羡白丁。
注:白系市工行退休员工。
冷眼观俄 乌战争(二)
战事月余火续烧,
罪魁祸首岂能饶。
普京大帝楚歌降,
乌 克 兰人士气高。
老美挑唆不地道,
北约作埂自拆桥。
谁期谈判有诚意,
忍看难民四处逃。
送士军兄之武汉
皆云干部一张纸,
但看先生信不疑。
天命未愁多岗转,
江城且赏数峰奇。
边缘有空磨书艺,
本色无求尚布衣。
文创聚集何日抵,
向阳光亮总能期。
遥寄上海疫区友人
沪上倒春寒,逆行莫畏难。
拧绳无后顾,攒劲有前瞻。
围堵一时闷,禁封永久安。
东风不厌倦,拂柳测核酸。
注:友人指知青人集团董事长杨东风。
和林峰先生七绝
贺《原野诗人选集》出版
但信诗红胜网红,
花开原野一丛丛。
不求叶绿青云上,
唯愿莲生众口中。
附原玉:
桃花涧水逐人红,
山霭遥开见九宫。
浩荡春来原野上,
谁知多半在诗中。
作者简介:
李城外,男,汉族,湖北通山人。我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向阳湖文化研究专家。咸宁市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家学会会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散文集《向阳湖文化人采风》(上、下),被列为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书目;主编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反映“五七”干校生活的回忆录《向阳情结一一文化名人与咸宁》(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编著《向阳湖文化丛书》,计有《话说向阳湖一一京城文化名人访谈录》(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有日译本),《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上、下)《向阳湖诗草》《向阳湖文化研究》《城外的向阳湖》(上、下)。著有旧体诗集《向阳轩诗稿》,中华书局出版。《人民画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华儿女》《中国文明网•名人》和央视等多家媒体均宣传报道其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