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老屋印象

父亲去世后,母亲随子女也迁到城里居住。老屋已有10多年没有人居住了。起初,母亲惦记着老屋的盆栽万年青,也经常回乡下老屋给万年青浇水,并清洁打扫内屋。现在年迈不方便,也很少回老屋了。
我出生后就在老屋居住,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的儿童、少年、青年时代也是在老屋度过的。那时的老屋充满欢声笑语,童年时的嬉戏玩闹,至今仍历历在目,老屋的印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小时候,奶奶没读过书,却给我讲了很多次关于老屋的故事:太公在广西梧州开油厂,那时赚了不少钱,于是回乡下建了七间屋。建屋时择好了吉日,快到封顶盖瓦的时候,七间屋同一天上樑。按当时的建筑效率和风俗来说,算是较超前的,乡下人也为之震惊,同时给家族带来了荣耀。
我曾经想过,在旧中国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太公是个生意人,为了家族的安全,异地做生意赚钱,回乡下建屋并将家人安置好,没有买田买地,却让家人过上知足常乐的生活,太公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男人,实在值得称赞。
在我出生之前,老屋就经历过日本侵华时,被掠夺屋内的金银财物;江堤崩溃时,家乡遭受洪水侵袭,老屋内外大面积被水浸泡,至今还有被水浸过的痕迹。解放后不久,进入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年代,那时我才2岁左右,老屋的家俬、装饰及其他物品遭到严重的损坏。再加上文物强盗几次的入屋盗窃,老屋原有的物品已荡然无存。
如今,每当我回乡下踏入老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曾经的辉煌,百年苍桑,人去屋空。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感到阵阵苍凉,故人的音容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我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在老屋的每一处稍作停留,让情感融合到屋内的空间气息,透过梦幻的思绪,眼前重现了往日生活在老屋里的情景。
老屋外墙的青砖表皮有点脱落,墙脚周边都布满了鲜苔,曾改造过的天台铺满了灰尘,己经变了暗色的红绿瓦,屋檐下织满了蜘蛛网。前门头和后门头,还依稀见到燕子筑窝的痕迹。屋内的墙壁、屋脊上的木杉和阁楼的木板与壁柜,以及已严重磨损的地板砖还保留着干爽的状态。有几次怀疑阁楼壁柜有白蚁,后来请白蚁专家仔细检查过,原来是飞蚁作崇,并无大的危害。屋内冬暖夏凉,并不潮湿。老屋的建筑质量结构和木质装饰的精细工艺,能够抵御各种的大气侵蚀,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可见一斑。
百年老屋孕育了几代人,经历了数个春夏秋冬,历经了岁月的洗礼,经受了大自然变幻无常的酷暑寒冬,仍静静地耸立在乡下的小巷里,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老屋里唯一有绿色生命的盆栽植物--万年青,是爷爷奶奶年轻时种下的,也有百年历史了。一直生长在老屋天井石板的花盆上,有阳光的日子,正午才能享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风的雨天才享受到雨点的直洒。虽然得不到天公的全面滋润,但它凭借着老屋的灵气给予强大的生命力,顽强地成长,绿叶从不枯萎脱落。每年的清明时节,春暖花开,青绿的茎叶里长出几株白色的花瓣 ,是表达对老屋的回报还是对老屋主人的思念?哈哈,这是一棵有灵性的万年青!
我想起了一首歌,不要问我往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情归何处,我的情牵着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老屋,有我深深的思念,老屋的万年青,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带给我永久的回忆,并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2022.4.1

作者简介:
周锦辉,1964年4月生,广东佛山三水人,中共党员,现从事保险业务工作。热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