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木塔缘》(第一章)
作者:李汉武
演诵:贾安合
音频策划、指导、监审、导语诵读:魏静
编辑制作:娲儀

木塔缘导语:
翻阅浩瀚历史文献,寻找应县木塔古迹。历经层层艰险,绘测成功凯旋!他就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
请听文声国际小说演播团队为您奉献李汉武老师的中篇小说木塔缘(第一章)!

夜,深沉而宁静。
黑色的天幕上,一颗流星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划破了寂静,这道靓丽的美景,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反而稍纵即逝的余光却增添了他无限的惆怅。
日军占领锦州,东北沦陷,伪满洲国的建立,淞沪战事,国民党封禁抗日影片,蒋介石在庐山部署“围剿”苏区等等,这些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事件,搅得他心神不宁。
他有着自己的事业,在国难当头之际,他要努力完成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而且刻不容暖,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报效自己的祖国!

一个多月来,他一直处在一种煎熬的状态中,甚至神魂颠倒,这种期盼犹如当年和妻子谈恋爱时的茶不思、饭不想、夜难眠,痴迷让他惶恐,让他癫狂,让他焦躁不安。他心力交瘁,在梦想中渴望着,在渴望中担忧着。
信已经寄出快一个月了,至今杳无音讯,按理说,即使对方没收到,信也应该是退回来的时候了,可到现在什么回音也没有,到底是怎么回事?
北平图书馆,这么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藏书丰富的文化宝库,竟然找不到它的一点儿踪迹,他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找到它的线索,他在北平图书馆苦苦查找了半个月。每天天刚发亮就钻进资料堆,掌灯到夜间十一二点,才在一位图书管理员的办公室简陋的硬板床上休息。他一页一页认真细看,一字一字仔细阅读,一张一张图片细致辨认,熬红了眼,消瘦了脸,累得腰酸腿疼,头昏眼晕,精神疲惫。他翻阅完了所有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资料,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汗水和辛苦,可是茫茫书海中,有关它的信息连一点儿都没有找到,在他的愿望里,哪怕是相关的一个汉字或者一张模糊照片的施舍,也是值得的,而他却一无所获。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心生疑惑,它会不会像圆明园那样被焚毁或者像雷峰塔那样成为一堆废墟呢?如果那样就……不可能的。他对所期望的事情,一般不往最坏处想,总是想象地那么美丽。即使实现不了,也总是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彻底,决心还要查下去。
他卷了铺盖,和北平图书馆的人告了别。先回家看看,出来这么长时间了,妻子还怀着孕,快要临产了,他担心她。在这个军阀混战的年代,防不住还会发生什么意外。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一脸的沮丧回到家里时,妻子看着他消瘦的面容,有些心疼,就劝说:“以后慢慢找吧,也许不知哪一日会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不过我还是怀疑这塔现在还存在否?”
他摇摇头说:“不能这样说,预感告诉我它还存在。”
她说:“你总是相信预感,要是不死心,就再去其他图书馆查查,既然那塔这么有名,不可能没有资料记载。”
他说:“我丢不下你和肚里的孩子,看看就要临产了,我不能冒这个险。”
她笑笑说:“我和孩子没事的,只是你找不到你的情人,那才叫忧心忡忡呢!”
他脸上掠过一丝笑容,说:“彼此彼此。”
她会心地笑了,说:“就算那样,也只能辛苦你了,我不可能怀着孕和你一起出去吧。”

在家休息了一天,他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北平其他几家影响力较大的图书馆。不过,他为了顾及家,不再在任何一个图书馆住下来了。他采用了早出晚归的方法,早晨四点钟出发去联系好的图书馆,下午六点钟以后回家。辛苦是辛苦了点,这样能两头兼顾。他为了方便,骑着自行车,他很有力气,骑车就像飞,技术也不差,拐弯转角都不用下车。每天从这个图书馆出来,又进了那个图书馆。这样连续跑了半个多月,跑遍了所有的图书馆,翻遍了所有相关的古建筑资料,却还是抱着希望而去,揣着失望而归。他仰望着蓝天,说:“神奇的木塔啊,你为什么隐藏得这么深?”
人就是这么怪,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拼着命去追求。他有一个倔脾气,一旦认准了目标,勇往直前,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他对应州塔的热衷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他朝思暮想,成天口口声声说想去应县一探究竟,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会有多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他话常常没有说完,也许因为太严重的事怕语言亵渎了。
妻子看到他这种古怪的样子,打趣说:“阿弥陀佛,你所倾心的幸而不是电影明星!”
再次翻开了日本考古学家关野贞的那份有关中国的考古报告,他又一字一句地读了一遍,山西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古老建筑,包括大同以南大约50英里的应县小城里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应州塔”。

这一段话正好和民间传说的“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俗语相吻合。
俗语可信可不信,关野贞的报告是可信的。关野贞是啥人,日本建筑史家,1910年为东大教授。其间,进行平城宫址的研究,之后被授予工学博士。这位建筑家的考察岂能有假?
他又到处向人们打探了许久,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信息。这一天,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试着用书信的形式探路,可是应县他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书信寄给谁呢?他忽然想到了照相馆,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写好了信的内容,只凭自己的估计,便在信封上直接写上“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并在信中附上了一元钱。信投出后,他抱着一线希望在焦虑中等待着。
他叫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妻子叫林徽因,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

作者介绍

李汉武,山西朔州市应县人。高级教师。山西省散文协会会员,朔州作协会员,李林研究协会会员,《应县文艺》执行副主编。有诗歌、散文、小说、赋、戏剧等。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网》、《中财论坛》、《中国散文网》《中国赋学网》等网络。部分作品刊登于《中华辞赋》《神州辞赋》《赋都新苑》《三晋赋》《诗文杂志》《李林与英雄文化》《朔州日报》《朔州晚报》《平鲁文艺》《应县文艺》《应县信息》等。获奖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赋》《赵一曼赋》《僧格林沁赋》《菊赋》《应县赋》等。《应县木塔赋》《北楼赋》《应县赋》《应县石柱山赋》《应县木塔风铃赋》等载于《方志山西》。《应县花灯赋》于2018年元宵展示于应县清宁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