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李鸣岐先生
文/郭友新

前排左戴眼镜者李鸣岐先生,右为陈澄云(临沂一中百年校庆志为陈登云)先生。后排右一赵广起先生,右二范鸿儒先生,右三为少年的我。
1980年大年初三,恩师(讳)李鸣岐先生,上午十点左右,从王桥的李石河村骑自行车来到我家,邀请我父亲一起与他的同学好友,四川大学的陈澄云先生,临沂的范鸿儒,赵广起两位老师,约好了一起去沂州路新风照像馆,合影留念。因为陈澄云老师离开家乡多年,漂泊在外。这次回临沂老家看看,也是多年宿愿。而我父亲专门安排,把我交给李老师并说到;“让友新跟着你去照像留个念吧,你们师徒一起比我去还好,更有意义”。就这样我跟着老师和陈澄云范鸿儒赵广起三位老师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像片。那年我十三岁,四位老师大概都在六十五岁左右。时光飞快,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也过知天命之岁多年矣!父母,恩师和照片上的三位老先生皆已作古!每每想念,泪水盈眶!
先恩师(讳)李鸣岐先生,字凤山。古琅琊河东李石河村人,饱学硕儒。医诗书画俱佳,格律古诗信手拈来,书追晋韵精华得二王之妙。生逢国难,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参加了抗日临沂保卫阻击大战,战后幸存,辗转各地。1948年不愿跟随国民党去台湾,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到新中国的乡村教育事业。后经历了各类政治运动,满腹才华却波折磨难。很遗憾书画作品留世极少,珠失宝光。那个时代的人所遭受的苦难是与整个中华民族的近代百年苦难绑在一起的,后人不应忘记。
清明节马上到了,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人!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很多往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擦亮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吾辈当努力以取佳绩,告慰先人!
岁在壬寅虎年 癸卯月 壬午日 于古琅琊古沂右岸 观史书屋 —— 郭友新
李鸣岐书画作品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