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香格里拉

终于登上了去香格里拉的“豪华”旅游中巴。
可是,除了车门上“豪华”两个字,我看不出这车那个地方豪华,整个一个破车!
汽车从丽江出发,沿金沙江一路向上。过虎跳峡镇,经长江第一大拐弯,在巨大的群山峡谷间穿行盘旋。
山,越来越险峻,路越来越崎岖;海拔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当车从海拔二千多米往四千米的雪山上爬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汽车声嘶力竭地向高处攀爬,发动机发出的那种沙哑沉重的喘息令每一个乘客揪心,说不定下一分钟它就要停止呼吸了。

虽说时值盛夏,可从车窗外刮进的疾风越来越冷,乘客们逐渐都把车窗关上了。
除了司乘人员,旅游中巴一共载客二十二人。
有十一人是外国人,四个法国人,两个英国人,两个瑞典人。还有几个国籍不详
自己人有六个是香格里拉本地的藏族康巴汉子,有四个人是我一家人。
还有一个衣着像汉族人,长相像藏族人的老头,一直缄口不语,难以揣度他的身份。后来才知道他是韩国人。
外国人中,除了韩国人是个老头外,其余都是年轻人。
汽车经过一番艰难的行驶,终于爬上了山顶。
路越来越平,也越来越宽。有点像平原的公路了。
这里的山不像我以前看过的山,是一个个的瘦削的山峰,而是一片巨大的起伏平缓的丘陵。我猛然醒悟,这里应该就是青藏高原了!
当大家的心情逐渐放松的时候,汽车却在这个时候抛锚了。
先是水箱的水开始开锅,大股大股的蒸汽从引擎盖里往外喷,地板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水蒸气,所有的旅客都像是踏着祥云的神仙一样。
不过,全车没有一个人得意,而是个个惶恐不安。
终于,在离香格里拉六十公里的一个大上坡上,汽车吭哧吭哧地挣扎了几下,就再也挪不动窝了。
司机打开引擎盖,开了锅的发动机嘶嘶地响着,车厢里弥漫着浓雾一样的水蒸气。
忙乎了半天之后,司机郁闷地宣布,车肯定是修不好了。
他掏出手机,叽里咕噜地打电话。然后说,要换车。还说这里离香格里拉已经不远了。
所有的人都从车上跳了下来。
脚一触地的一刹那,我情不自禁地想欢呼,终于真真切切地接触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了。
高原上的劲风寒气逼人。
我们下了车,纷纷从旅行包里拿出衣服套上。
我惊叹这里的山风是那么的凉,那么的清新。我曾经为海南岛的空气质量赞叹过,可这里的空气质量还要远远胜过海南岛。甜丝丝的空气吸到肺里,肺就像被水洗过一样,舒服极了。

由于空气中几乎不含尘埃,这里的能见度也高得惊人。
周围几十公里的叫不出名的雪山,还有远在百多公里外的玉龙雪山,尽收眼底,看得清清楚楚!
那天,山间没有云,山脚下的房屋,半山腰的村寨,就像清晰的油画挂在面前,似乎触手可及。
眼睛和心也像被水洗过,就像一块高纯度的水晶一样,不含半点杂质。
我端着相机上蹿下跳,一顿狂拍。心想,这么美妙的景致在我这八百万像素的镜头里一定妙不可言。
享受着这美不胜收、令人陶醉的景色,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终于相信了,美丽真的是可以感动人的。
公路边有一座小木板房子,它的主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黝黑的彝族汉子。
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和一条狗,正坐在木屋外面,享受着高原七月份的太阳。
看到这个憨厚可爱的彝族孩子,我忍不住给他拍了好几张照片,还逗着他说话。
小孩话不多,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他的小脸也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成了紫红色,眼睛亮晶晶的,就像山里的溪水一样清澈。
我问他,你阿妈呢?他指着山脚下如同蚕豆大小的房子说,在那里!
我吃了一惊,从那里爬上山来,估计得要三、四个小时。我问他,那你跟你阿爸住在这里干什么?他摇头说不知道。
我也很纳闷,他这个小木屋里既没有摆商品,也没有看见洗车修车的工具,那他们到底住在这里干什么呢?

小孩的爸爸,一个矮小但彪悍的彝族汉子,倒是很健谈。他操着川味很浓的云南话告诉我们,他是山下小学里的老师,没有课的时候也出来跑跑运输。
他说,看到他们这里交通不便,政府连贷款带补贴的,给每一个老师都买了一辆既可以坐人又可以载货的小汽车。
可自从有了小汽车之后,老师们课也懒得上了,都出去拉活赚钱去了。
我说,那孩子们的功课怎么办?
他低头想了想,说,课还是有人上,是那些新来的老师上。
于是我无语。
女儿是学外语的,但专业是英语。她叽里呱啦跟老外们聊天。
完了告诉我,他们既有英国人,也有法国人,还有丹麦和比利时人。那个不爱说话的老头是韩国人,他能听懂一点中国话,只是不会说。
那些本地人也不完全是藏族,还有独龙族、傈僳族、怒族,白族,还有纳西族,真正的康巴汉子只有一个。
我想,好嘛,差不多一个小联合国了。
差不多等了一个小时之后,那些浪漫的法国人等不及了,他们爬上汽车的车顶,卸下了四辆自行车。原来他们是带着自行车出来旅游的。
跟大家打过招呼之后,他们骑上质量很好的山地自行车,嘻嘻哈哈地向着二十公里之外的香格里拉进发了。
挤上了从丽江后发来的车,赶到香格里拉县城已经是中午一点多钟。
饥肠辘辘。赶紧找实惠干净的旅馆住下,首先解决温饱问题。
饿了什么都好吃。还喝了一点青稞酒。
突然想起旅游提示上说,为了避免高原反应,不应饮酒。不过我喝了二两青稞酒之后,感觉良好。
在香格里拉,我们去草原骑马,去天生桥看峡谷、泡温泉,去西南最大的喇嘛庙松赞林寺敬香礼佛,去龙潭公园转动世界上最大的法轮。
松赞林寺的喇嘛们都很有钱,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有些人还开着自己的小轿车来来往往。
这个地方的人特别信佛,家家都有出家的喇嘛。如果谁家养不起一个喇嘛就会被认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
这个寺院的喇嘛有七百多人,据说在清乾隆年间的鼎盛时期,喇嘛一度多达二千多人。

香格里拉是藏区,这里到处都能吃到干的和新鲜的牦牛肉。其他地方的牦牛肉据说就不那么地道了。
我们在一个小饭馆里点了一份牦牛肉,只花了15元,却有很大一盘,分量扎实,味道鲜美。
去当地藏民家里喝酥油茶,吃糌粑,体验真正的藏民生活,据说每人要花上六十——八十元。
女儿多了一个心眼,吃饭的时候跟一个藏族小伙子套上了近乎。结果那个藏民小伙非常爽快地答应第二天早上接我们去他家喝酥油茶,而且分文不取。
女儿一高兴,为表示回报,抢着替那个小伙买了单。不多,二十来元钱。
藏族人果然讲信用。
第二天,那个叫次里农布的藏族小伙子按约好的八点钟开着车来接我们了,(他是个开旅游中巴的司机)。
在他的家里,我们吃着糌粑,喝着略带咸味、有浓郁奶香的酥油茶,就着香甜的奶酪,吃得胃胀肚圆。
她们几个是吃不惯,我是真的吃饱了。可还是架不住次里农布的殷勤。他不停地往我们的碗里加奶茶。到后来吃得我们实在是无可奈何了。
这件事让我们感叹了好久,藏族人真实在,藏族人真热情。

那天早上,我们在他家里还非常意外地碰上了一个来自昌都地区的活佛。
慈眉善目的活佛身边簇拥着好几个人,他们也在次里家吃饭。
听说,他们刚刚从印度回来,在香格里拉只停留一天,第二天又要飞美国。
吃完饭,在我们的虔诚地请求下,活佛很高兴地跟我们一起合了影。
看得出,三十多岁的次里农布很激动,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他不停地说,幸运啦,真是太幸运啦。还说我们有福气,有缘分。
他说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二次看见活佛。
活佛吃饭是不要钱的。我们谁也没有看见那一行人付钱。据说,他在那里吃饭那是看得起那家人。即使是他想付钱,恐怕也没有那个藏民敢收下,他们感谢还来不及呢。
听次里这么一说,我们都油然产生了一种神圣感。
后来,我回到家中,给次里农布发了一份情真意切手机信息,发自内心地感谢他对我们的盛情款待。
次里没有给我回信息,估计他不会写汉字。
次里农布,一个很可爱的藏族小伙。
香格里拉,你这美丽的地方,你这神秘的高原!
愿你将吉祥的光芒普照大地,愿你把圣洁的甘露洒遍人间!
(写于2006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