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筑迹文学】长命之锁,钥匙到底在哪里作者 胡说胡又说
【筑迹文学】长命之锁,钥匙到底在哪里作者 胡说胡又说
精华
热点
22-03-31 21:10
120127
阅读
关注
《长命之锁,钥匙到底在哪里》
凡是和一帮50、60岁以上的男女坐一起,都会谈到身体,生命健康长寿。凡人无不畏惧死,都想多在人世间活些年,争取个差不多的年纪,到不了期颐百年,混个8、90岁也凑合了。
怎么样就长寿了?所有的人都在破解长寿秘诀,寻找开启生命的钥匙。
有人说环境决定论。前几年忽悠的热闹,许多地方吆喝长寿牌。如广西巴马县,靠几个百岁老人打出张旅游名片。五湖四海的纷纷涌过去取经淘宝。结果什么秘密也没取到,只是觉得那里山青水秀空气怡人,加上点儿泡脚方术。好地方多的是。海边、山脚、田圆梦。后来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商人借了一波利势,盖了不少房子出售。老父母住进去,看着美好的风景,吸着上好的负氧离子,人迹却罕少。白天孤独的像幽梦,晚上寂寞如鬼城。离开了喧闹的老院子,连个说话的伴儿也没有。氧气足了,阴气却重了。久而久之,人迅速和山野动物接近。不但没延长了寿命,还早早地抑郁,脑子僵化,交流稀少说话迟钝,加速了老年痴呆。
环境长寿论,人们只注意到一个生态物理环境,忽视了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人文环境。
所以,医养学家们告诫老年人,生你养你的地方,是最适合养老的地方。
长寿理论占主导的是运动说。生命在于运动,身体健康体育最重要。
早晨起来,我们在城乡的公园里,到处可见锻炼身体的。环水跑道上健步的,舞拳弄棒练武术的,跳街舞广场舞的等,强健体魄不能不动。
运动只是长寿的一个条件。不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挑战生命极限,就可活个大年纪。运动不得要领,掌握不了适度,反而是破坏性的后果,容易把这架肉机器摧残掉。
老朋友任师傅,退休了也没什么其它爱好,极钟情有氧运动。每天在公园走八圈十圏,两万多步。一边行走一边赏风阅水。老伴警告了多次,不敢过多的损耗。多年下来,快70岁了,突然有一天腿关节疼得不能动了。医生一检查又拍了片子,关节走坏了。腿脚是末梢,老年先老腿。一旦腿不能自如的移动,生活的麻烦可想而知。
人要长寿,运动很必要。但控制运动的度量尤其重要。
你不妨到大学各科系了解一下,专门研学体育的,反而不如学哲学、中文的懒家伙们长寿。体育系各科比较,长跑运动员活的年纪是较短的。怎么回事呢,过早的透支,过多的消耗,身体的能量过早燃烧完了。许多人无节制的步行,一次就走万步,10公里,结果膝关节半月板磨掉了,找来的痛苦。只好做换膝盖骨的手术。过犹而不及,适度的把握才是健身。否则是破坏、失衡。
另一种极端呢,认为运动不如不动,静止最好。依据是长寿千年的海龟。冷血稳定,心脏每分钟跳几下。这理论绝对靠不住。吃的脑满肠肥,一身心血管毛病,不动试试。心梗、脑阻、血栓马上就会找上门。
回过头来,人们又发现一个现象。东洋的日本人没有我们勤奋,体育锻炼的频率也不高,可是人均寿命他们最高。当然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在日本感觉了一下,日本人虽缺少刻意的锻炼,但他们把运动融在生活方式之中。如每顿饭吃过,休息片刻都要散散步,运动节奏把控的好。
运动也只是长寿的条件之一。不是随心所欲的运动,是动静结合,适度适合。不是被动的动,是主动的动。更高层次的运动还要意识意念的参与。
这不媒体报道过的,有名的太极大师梅墨生59岁仙逝。可见光靠运动是不够的。
接下来的长寿说,是饮食。金典话说了几千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人是氧气水加粮草禽畜食物喂养出来的动物。营养不好,身体很快垮塌。所以长寿生发出营养学和保健产业。定期定量的吃补药,吃抗氧化的药片。全国社区的各个角落,各种健康补药讲习会,推广会,瞄准了退休赋闲的老人家们。营销神手们给老年人赠随手礼,免费发鸡蛋,把手中的补药吹得神乎其神。一时,全国老人掀起补药大高潮。
风刮了一阵后,突然有如许著名的营养学家50多岁就驾鹤西游,自己精神一阵子仍然衰退老迈。补药潮才缓缓退色。
然后官媒也站岀来,揭穿了许多神药的画皮,牟取暴利,不择手段的糊弄人。
医学家赶紧站岀来,呼吁营养均衡。吃,一定是长寿的先决条件。四高是吃岀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心血管疾病,管不住嘴,破坏了平衡,长寿绝不可能。
大鱼大肉多了一定不好。粗茶淡饭反而对身体有益。有的人还笃信仙风道法,经常为保养贵体几天粒米不沾,要辟谷治百病。
饮食长寿也只是一个条件。身体保养的倍儿棒,身材不错,红光满面。可是家里忽然发生了大的变故,一个想不开。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了。
头号营养大师林海峰51岁病故了。人们皱起了眉头。
这才又发见,什么TMD的运动,什么TMD的饮食平衡,心情不愉快才是摧毁身体的根源。
心情好,心态好太重要。所以歧黄对话的经典中留下了,"正义存内,邪不可干"。
五千年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是中华的中医药文明。中医以系统思维阅读身体,西医以微观细胞学解读肉体,殊途同归。中医说的是一口气,西医说的是细胞开合。气顺意顺,气滞身死。高兴时细胞欢乐的代谢,生气了细胞在体内爆炸亡命。
开心太重要。所以我们的祝福词儿不厌其烦,天天高兴!天天快乐!哪怕不高兴的恶糙事儿也学会放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脾气到来时,大部分人是失败者。说想开就能想开?庙里寺里烧几柱香,磕几头就能成了佛?那必须有较高的涵养修养。有人说,高贵的好脾气是人生的福报。心理的疾病比肉体的故障更难排除。万念俱灰,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也必然大厦将顷。
好脾气更多是后天的修行修为。
精神的强大,和肌肉没关系。内心的强大,才能百毒不侵,宠辱不惊,才能维持稳定坚毅,遇事不慌。才能真正做到天天快乐,做到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哪里摔倒,拍拍身上的尘土,哈哈一笑。
怎么样才可做到?修心,一辈子读书,学习,不落时代轨道。修行,纯心善良做好事儿,不长寿才怪。
所以孔子留下了长寿之道,仁者寿。首先是做一个好人。运动、饮食、晒太阳、睡午觉、吃补品、练气功…,统统只是长寿术的一种法门。
行善做好人,做好事,抱一颗仁爱之心,当然会长寿。因为入了天道,因果规律。但一生洒向人间都是爱心,自己的身体没有适当的健康方法,没有科学适度的生活方式,肉体也是经不起折腾的。健康长寿有道,长寿之道有术,缺一不可。
健康长寿的钥匙到底在哪里,有的人说认识一位好医生太重要。
有一天饭桌上扯淡,议论如何长寿。有朋友拿出数据,说北京的大人物们平均年龄活到90岁以上,而一般企业老板均寿只有68岁。为什么呢?因为大人物身份特殊,有标配的保健医生,保健医生还是一流的医学专家。人家3个月定期做体验,专业的健康媬姆呵护得好,那是自然。而企业的老板呢,经营管理麻烦多。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身体基本至少有一高。疼点痛点儿只要趴不下,缠手的事情没个完。交个医生朋友,经常装一堆药片子。
医生只能诊断病,但救不了命。医生固然重要,但生命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北京的大人物们能不忙?扛的是国家大事,压力可想而知。但只要进入大人物行列的,包括社会顶级名流,一些大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这些人有高度的素养,多数人的生命观生活观已走向自觉状态。
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医生只能帮助你对身体认知。你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灵魂空间,那是你自己的私人领地,唯独自己明白。而好多致命的疾病根源是无形的魂魄导致的。一口气不畅过去了。
纵观地球人各国的长寿指数,我国香港,日本、德国等均龄较长。这些地区的物质文明水准,特别是文化发达,人文素养偏高。长寿之道,与文化基因,身体的软件关联更大。若论体质体魄,非洲人强壮的牛一样,可生命苦短,因为各方面的文明教养缺少了。
由此可见,人的长寿不是某一项健身体育所决定,绝对是人类文明程度的缩影。
史学数据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0岁。可是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墨子90多。在同样艰苦落后的生活条件下,那时的烹调大概都不会炒菜,更谈不到均衡营养。这些伟大哲人文明素养超人,都能掌握自己身体的命运。
1949年新中国人口统计,人均寿命才37岁。现在说来正当壮年。没跨入中年,风华正茂时就一个个死去了。
生活好了,现代文明了,我国人均寿命也逐渐走向世界前列。人均寿命已70大几岁。
不信可以回顾。人均寿命的增长与消灭无盲的节奏、文化程度的普及,经济发展的程度等惊人的同步。
医学不断解读人体的奥秘。近年现代物理学的量子纠缠,暗物质的发现,灵魂的捕捉,从前认为意识只是一种摸不着的精神。科学越来越证实意念、思想也是物质。近而发现意念对身体健康发生的巨大作用。长寿理论又多了一项说道,意念说。
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会长,老年科专家刘学军先生说,长命百岁是人的自定义。年轻的心态太重要。如果老给自己灌输"老"的概念,那么会迅速老衰。
长寿理论,说了这么多,不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长寿之神门。有一大堆钥匙说、环境说、运动说、饮食说、心态说、仁爱说、医科条件说、意念量子纠缠说…。其中有的关乎自然科学、天文学、运动力学、生物学、热力学、遗传学等等。有的关乎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宗教,心理学、教育学等等。
都是聚焦人体身心健康的。加起来怎么说,就是复合医学。人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有联系。
复合医学的掌握,才是综合解读长寿道术的万能钥匙。身心健康必须是全维度的努力。
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就是落在人身上,就是达到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质量。人的一生做到与天地人的高度和谐,就掌握了长寿的锁钥。
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有意义的活着,健康地活着,快乐地活着,长寿而不难受。这不是一招一式的事情,是自己毕生的修为。包括做到个人素养、事业设计、人际关系、家庭和谐、生活方式等。
杨绛老先生那句话一言以蔽之,所有的问题都一个源头,想的太多,学习的太少。由此可见,读书、学习与长寿太有关系。
只有健康的身心,再有节制的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运动、饮食等生活,快乐、理性的应付悲欣无常的人生,一定可以轻松活个百十岁的。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53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