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谪仙《三月雪》说起
王维正(內蒙)
一首确好的诗,不是凭理念去求其妙,而是她如同天使一般跳入你的眼里,让你目无别给,如山花一样香透全身、香透心灵,如此般的消魄融魂;仿佛在烈炎骄阳下饮一瓢六月的雪水那样羽化仙飞般的享受。是一种直感美,是一种绑架美。
愚尝浅议,推重虚实手法为做诗之妙,强调联想与想象的玄妙功效。今读谪仙《三月雪》,眼前一亮,如得佳人,如逢知音。吟哦再三,绕梁美韵,萦萦不去。
诗是美学的宠儿,得不到赏读美感的诗绝对不是佳作,不客气地说不是诗。《三月雪》首句实写:春雪满天涯;另三句都是虚写:逍遥落到家。不知园里树,哪个是梨花?或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白则白到了家,深则深到了渊。雪是逍遥游者,树是花雪难辨。仅此一境,那漫天满地的琼花玉树便在读者眼前展开,天美地美万里江山美,美入心田。又是一江春水。一江春水向东流,浪花翻尽三春情,全是三月雪的惊喜与恋慕。凭谁说,给人如此审美享受的只是28个字,不是好诗是什么?
另有诗友木子《春日闲吟》绝句:树树桃花朵朵鲜,芳枝伸到小窗前。夜阑枕上幽香醉,却把春心寄彩笺。前三句实描,后一句虚写。实写描绘了充满生活情趣的仲春桃红图;虚写篇末点睛,意旨揭出。
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窗前桃枝,鲜花盛开,幽香袭枕,诗意浓浓。但止此打住,或再描芳容,则仅有其表,不及其里,难鄉其奥。而一个联想与想象的奇句"却把春心寄彩笺"陡然而出,将情感倏忽推向高潮,便把美景给人的审美愉悦、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愜意倾情抒发。读者至此可以止步,但美好的精神享受可三月不知肉味。
这就是诗歌的美学功能,即社会效果。
还有中国文苑中:郭培友、郭秀生、草漭、子禾、倾情斋主、空里流霞等诗友,内蒙诗社刘守忠、姚永刚、千里草、世外桃源、夏草、晴翠、翠珍、沙沙等诗友皆有如上佳作,此篇难以细述,且供方家品评。
3.28(《杏斋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