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秦淮河 我爱石头城》
文/张言

阳春三月,我乘的士,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地来到令人神往的六朝古都,石头城下,于傍晚时分,走进了温馨静谧的家:鼓楼区龙凤花园。由于鞍马劳顿,简单用餐后,便洗漱休息,一觉醒来,已晓色初明。我一跃而起,麻利地穿好衣衫,迅速地吃完一碗稀饭,便乘坐电梯下楼。一阵风似的向小区门外跑去。

此时,东方已露出鱼肚色的曙光。我迎着扑面而来的馨风,沿着秦淮河里圩泵闸控制的,支流小溪的林荫幽径,信步向东方跑去。身旁的溪水,清澈见底,岸边的榆树,排列整齐。树下是一片低矮的红头石楠,河中央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冒泡吐玉的喷泉,(类似山东省济南的趵突泉),日夜不停地冒着气泡,浪花朵朵,流水淙淙,泛起圈圈涟漪,星星点点黄色的迎春花,一直陪着我,拾级登上秦淮河十里大堤。

不远处,有一座红色的百米拱桥,象长空飘落的彩虹,飞架在宽阔的秦淮河上,直通风景如画的石头城公园。我满怀深情地向桥中央跑去,手扶护栏,向充满神奇色彩的秦淮河鸟瞰。
曙光初露坠晨星,
三月春晖沃野青。
十里长堤闻鸟语,
一川曲浪放涛声。
秦淮纵棹柳盈绿,
瑶榭飞歌梅绽红。
虎啸猿啼山影黛,
龙腾雀跃九霄彤。
河岸边,烟柳依依,青丝拂拂,水中央,波光粼粼,涛声阵阵。两头尖的赛艇,劈波斩浪,奋力争先。沙汀上白鸥起舞,洲渚中银鹭蹁跹。亭台倒影,晃月沉星。令人陶醉。

波飞浪涌的秦淮河,在向游子们喃喃地诉说它的前世今生。相传,两千三百多年前秦始皇东巡会稽路过金陵时,身边的方士提醒他,金陵上空升腾着紫色的天子气,连绵不断的山峦就象龙脉,在金陵的东南方,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山就像一个玉玺,芳名天印山,可能会动摇他的万世江山。秦始皇听罢,这还了得!遂下谕旨:“凿通方山,泄散王气”,在金陵城内挖河,将绕城而过的龙藏浦河水引进来,直通长江,斩断龙脉,以此达到江山永固之目的。将龙藏浦改名为秦河,并将金陵(金色粮仓),改为秣陵(牧马场)。事与愿违,五百年后的孙权,将秦河改为淮河,又将秣陵改为金陵,然后改成建业。到了唐朝,淮河的名字又改了,成为大名鼎鼎的秦淮河,秦始皇不但没有泄散王气,却给后来的六朝古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成为举世闻名的金陵母亲河。河两岸成了名门望族的集居地。商贾云集,青楼林立,雕梁画栋,酒肆旗风,人文荟萃。凤鸾起舞,叠嶂峰峦。成为江南才子佳人的逍遥之处,浪漫之都。

秦淮河又是一条闻名遐迩的人文河。千百年来,流传着李白绝美的爱情诗篇:“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有刘禹锡沧桑色彩的感叹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杜牧忧国忧民的悲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在秦淮河畔流连忘返,浅唱低吟。六朝金粉,风雅涵城。到了晚上,华灯初上,亭台粉榭,鳞次栉比,桨声灯影,歌舞升平。

朝廷更迭,岁月沧桑。秦淮河上樯帆济济的景象,静静的地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故事,却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的旅游观光者,无数的文人雅士,舞蹈爱好者及赛艇运动者。
整治、清淤、美化后的秦淮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如今的秦淮河畔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山、水、城、林风景区。河光山色,靓丽照人,画舫凌波,百舸争流。

当暮幕从天际间徐徐垂降,琼楼华灯闪烁,电塔霓虹旋转,刹那间,仿佛天地都被点亮了。清冽的河水,馨香的晚风,上弦的弯月,眨眼的星斗,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驰。成排高悬的大红灯笼,竟显太平盛世的祥和。画舫漂浮在水面上,十多座跨水虹桥,数尊文豪雕塑,赏心悦目。画舫划破万家灯火和叠翠树丛的倒影,漂移在迷茫的星光月色中。
思绪在醉人的春风中肆意张扬,使人穿越时空,启迪心灵。秦淮河欢快的涛浪声打断了我的沉思,石头城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在热情地向我召唤!

我迈着轻盈的步伐,向风景如画的石头城跑去,不由得心如潮涌,赋诗一首。
夜雨晓停春色笼,
草茵含露岭葱茏。
风迷广玉千枝白,
煦染夭桃万蕾红。
烽火石城留月影,
烟波秦浪落鹄鸿。
池台剑舞飘霞霭,
水榭笙歌越拱虹。
我飘飘然,走进迷人的万绿丛中,只见翠木森森,修竹丛丛,华盖云飘,鲜卉霞绕。白色的广玉兰、李树;红色的夭桃、海棠、茶花;粉红色的春梅、郁金香、樱花;紫色的荆花;黄色的迎春花,各路仙子,粉墨登场,争奇斗艳,竟显妖娆。

我漫步在百花丛中,这时,身旁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尖叫了起来,“猴哥,猴哥”。我转身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在鬼脸照镜附近的石头城下,果然有一只小猕猴不紧不慢地走着。它毕竟不是西天取经的孙大圣,小男孩叫它猴哥,它也听不懂?小猕猴只知道,情况异常,撒腿就跑,一溜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小猕猴可能是忍耐不了清凉山的寂寞,偷偷溜下山玩的吧?

公园的广场上,刀光剑影,,太极悠柔 ,轻歌曼舞,弦管悠扬。熏风夹杂着岚气,悄悄地滋润着心房。河岸边,人影幢幢,徜徉在亲水步道,尽情地享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静。享受沁入肺腑的馥郁馨香。不知不觉,我从鸟语花香中,走到石头城清凉门前,驻足仰望那巍峨挺拔的城墙。
石城高耸屹山巅,
气势磅礴傲九天。
弹雨枪林诛鬼蜮,
旌旗号角灭狼烟。
墙砖斑驳留诗韵,
拱券苔生览画篇。
虎卧钟峰追雁影,
龙蟠淮水逐云笺。

往事越千年,这是一座建于600多年前的明初城墙。原名清江门,后来改名为清凉门,是明京城13座城门之一。呈单孔拱券,门洞深达20多米。虽历尽磨难和战争的洗礼,仍保存尚好。而上面的城楼,不幸毁于战火,荡然无存。高大厚重的城墙矗立在清凉山上,更显得雄伟壮观。故称之为石头城。

石头城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那时,浩瀚无垠的长江水,一直从石头城下流过,后来,长江逐渐西移。当时,孙权修筑的城墙为夯筑土垣。一直到东晋熙年间城墙才改为青砖构筑。清凉门石头城属于京都外城,是一座军事重城。皇帝住在内城,称之为紫禁城。外城与内城之间形成唇齿相依关系。在六朝定都的320年间,石头城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晋大将王濬灭吴时,首先率军攻破石头城,吴都无险可守,可悲的吴后主孙皓只好“一片降幡出石城”。为保性命,留下了千古笑柄。到了明朝初,在原来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加固,气势变得更加恢宏磅礴。
我站在古老的石头城下,久久地不想离去,草场门那一段城墙,千疮百孔,已成断壁残垣。鬼脸照镜至清凉门城墙保存得比较完整。

每当我看到厚重的城墙,斑驳的墙砖,战火的创伤,城墙上高耸的烽火台,便心如潮涌,思绪万千。眼前仿佛再现了,古战场六朝更迭的金戈铁马,仿佛听到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号角声、呐喊声、拼杀声和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石头城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战火洗礼,血雨腥风,早已弹痕累累,遍体鳞伤。但仍然岿然不动,稳似泰山。
石头城同万里长城一样,令人肃然起敬,引以自豪!它是中华儿女坚实的臂膀,它是中华民族钢铁的脊梁,它寄托着民族振兴的期望!受尽磨难,依然坚强如钢。

我穿过深深的拱券,拾级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登上云牵霞绕的烽火台,极目楚天舒。秦淮河敲打着有节奏的音符,蜿蜒曲折地奔向长江。清凉山回荡着幽谷松涛,峰峦起伏,烟岚袅绕,古木参天,蝶舞蜂歌,鸟语花芳。
不远处的清凉道场,梵音呗呗,钟鼓声声,香火缥缈。国防园中的飞机、高炮、坦克、舰艇、火箭等武器,严阵以待!为来之不易的美好家园,保驾护航。

走下烽火台,我又跑步来到武侯祠前的驻马坡,拜谒闻名天下的诸葛军师。
诸葛军师驻马坡,
高山仰止月婆娑。
躬身三谒像前拜,
虎啸龙蟠千载歌。
但见诸葛丞相,屹立在高高的山岗上,风度翩翩,凝眸挥羽江山指,饮马长江三国分。高瞻远瞩,为金陵留下了千古绝唱:“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从此,古老的石头城闻名天下!
我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面朝诸葛丞相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依依不舍地迎着落日余晖下山了。

每天清晨,我都要足踏秦淮河的波浪,欣赏烟涛的浅唱,身披清凉山的云朵,聆听沟壑的低吟。
秦淮河是天然跳动的音符,流淌的画,石头城是粉墨登场的戏剧,激昂的歌。常陪秦淮河潮起涛落,看千帆竞发,时伴清凉山枫舞云飞,听百鸟争鸣。我要在人间仙境中永远跑下去......
我爱秦淮河,我爱石头城!
2022~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