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湖杂笔 423
文/三木秉凤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先圣为我们后人树立的生命阶梯,生命存在不是索取而是奉献,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在少私寡欲中看破并放下那些世间毫无价值又毫无意义的人间俗事。对于我这半世之人而言,生命节奏简约如水,工作之余就是读书、写作、赏风吟景。近日感觉静气心闲下来,又想去大明湖欣赏初春风光,正好几日阳光明媚,春色乍苏,也不妨明湖一游,自了心事。

我乘三十一路公交车到明湖东门,由此门进入大明湖公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昔日济南以七十二“泉”而闻名于世,其中趵突泉名声尤甚,故济南又有“泉城”之称,泉水长流积陷为湖,故曰:大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乃济南旧城时“柳泉人家”的真实写照。

立于明湖桥畔向西眺望,整个湖光水景一览无余,碧波粼粼,水天同色。盘锦济南的“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三景,虽无石破天惊之美,却与泉城人家的朴实厚重依依共存。大明湖素有“一湖,二园,三阁,四桥,五岛,十亭”等美景之分,今经历次扩建整修,风光融融,景致倍增,再也难用一庙二堤加以限景揽胜了。关于大明湖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传说明湖旧址原建一寺名曰大明寺,因寺内和尚贪财好色震怒天神,上苍用霹雳手段将大明寺沉入地下陷化为湖。而最早记载大明湖的是北魏《水经注》,可见大明湖的历史已相当悠久,明湖公园内历历旧迹亦见证其古老岁月的沧桑之笔。

沿着明湖北岸由东向西游览明湖胜景,与对向而行的人流汇聚成群,犹如乡村集市一般热闹,此时此刻明湖畔路上用“人流如织”来形容恰当其分,一点也不为过。放眼望去,湖面上水波荡漾,荡舟如星,垂柳已露绿色,春条随风丝动,湖边荷叶虽枯待春,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风景已勾勒在胸。身处丽景难禁诗情:断桥阁楼舟走,廖岛湖怀荷旧,我欲临畔漫笔,枝鸟笑我词瘦,惊观沧浪泣露,秀风一扫春忧,芙蓉出水映霞,难抒几度春秋。

据言几十年前湖面风平浪静之时,千佛山倒影于大明湖水中,还清晰可见,如今明湖南岸已是高楼耸立,山湖共影已成记忆,人文膨胀早已扼杀了自然本貌。人赏明湖秀美之中,心却忡忡大千之外。昔年乾隆皇帝曾栖身明湖历下亭,见亭旁蛇行蛙鸣甚为惊棘,便下令清除蛇蛙,也许天准金口玉言,自此明湖竟不见蛙声蛇行!然而明湖风景虽蛙蛇减少依然秀色可观。突然明湖一丘,春花烂漫,飞红点点,人们踏红而过,我就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为今日明湖之游的结尾吧。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