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东作家蒋生
作家蒋生印象
麦德明
蒋生,是湛江地区作家中自学成才的典型,是我市一位颇有成绩和影响力的作家。他曾任雷州市文联副主席兼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雷州市政协第九届委员、文史文教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退休后任雷州市老促会副秘书长、雷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雷州市楹联学会会长、湛江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他曾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多次获市、省和全国性征文奖,作品被收入《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中国散文家力作选》《世纪风范·作家文选》《文学经典·诗文精选》《中国散文名家》等高端书籍。著有作品集《情悠悠》《火红的心在燃烧》《蒋生作品选》和长篇纪实文学《人民公仆陈光保》(与李日兴合作)。个人小传被收入《广东当代作家辞典》《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等。
然而,在这众多的成绩与荣誉背后,却演绎了他一段段曲折而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
一、辍学务农,秉灯夜读;不幸失明,千里求医
蒋生,1958年出生在雷州市纪家镇英龙仔村,小时候由于家境遭遇不好,只读了4年半小学就被迫辍学务农,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他的父亲是个有学识的人,常常给他讲古代名人无师自通、苦学成才的故事,加上母亲有时也教他唱一些雷州歌谣,激发了他发奋自学和自强不息的决心。每天劳动一回来,他就埋头看书。一天晚上,他看书到深夜,饥肠辘辘,其时正闹饥荒家里无粮,他只好爬上门前的树上摘嫩叶充饥,不料踩断树枝掉在地上昏了过去,头部距离石板仅3寸远,幸好二叔父夜出发现救回一命。
他想,如果能购买一本字典学习多好呀!但由于当时经济困难,父母一时没有办法去实现他的愿望,这让他灰心丧气,茶饭不思。后来,母亲只好挑一担柴到江洪港卖,给他买回一本新华字典了却心愿。他小时候很聪明,悟性也很强,12岁就懂得写作雷歌,13岁与本村业余雷剧团的编导员蒋志洪编了一本雷剧《狄青斩飞龙》在大队舞台上演,深受人们赞赏。
蒋生白天同大人一起劳动,晚上长时间地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被他想方设法借来,废寝忘食地阅读,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由于用眼过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加上营养不良,他的视力越来越差,甚至一度失明。其时,正逢文革,由于他家中藏有些中外名著,被当做“毒草”进行搜家清除,还多次叫去“学习”,并被强制劳动,甚至扣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斗。同时,他被迫睡进猪圈和村边草棚,饱尝了饥寒与粪臭的滋味,遭遇了一段漫长而极其酸楚凄凉的人生境遇。
蒋生患眼疾5年,多方寻医问药,难以治愈,深感痛苦。在不知不觉中,他所痴迷的文学却成了他在迷茫中的指路明灯——书中主人翁的种种遭遇成为他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动力,让他顽强地生活下来。冬去春来,他终于拥抱到了时代的温暖。1978年初秋的一天,他的朋友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成都有一名国内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曾为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治疗眼疾的报道前来告诉他,这让他看到了一丝光明和希望。他便摸索着给眼科专家陈达夫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说明自己的情况。
陈达夫复信后,蒋生一个人带着家里仅借到的200元,在列车服务员和旅客的帮助下,坐了3天3夜的火车,从湛江一路摸到成都(当时火车费32元左右)。为了找到陈达夫看病,他再次写了一封恳求信。当时,陈达夫已经70多岁,而且身患癌症已经很少出诊了,但他得知蒋生在那里等了17天深受感动,便与几位助手一起到医院为蒋生看病。陈达夫到门诊室为蒋生问诊时,蒋生又给他递上一份陈情书,当他读到“我患病五年多来,多方求医,都未见效。……想到自己的病难以医治了,长与悲痛相伴,有说不出的凄凉苦楚。特别是,每当闻到那落叶的秋风时,更感到“阵阵秋风愁无限,片片冬心冷如霜。”因而,常自“长歌当哭抒悲情,泪花飞舞愁肠断!……此来求医倘若再没希望,我就只有弃残骸于异乡,寄七魄于幽壑,托三魂游于九霄了……”陈达夫禁不住眼眶湿润了,不停地感叹着“太感人了,太感人了……”,当他看到“但依愚之见:欲治国者,没有不治之国,亦非不治之才,更非不治之策;欲治病者,没有不治之病,亦非不治之良医,更非不治之良方也。……恳求您老人家让我这个千里迢迢来求医的盲人早日重明而归吧!”更是深受感动,连身边的助手看了也忍不住流泪。终于,蒋生以自己的顽强和诚心及其智慧打动了眼科专家,陈达夫用他独特的中医疗法,使已经陷于黑暗中的蒋生重见光明。
蒋生在去成都寻医治病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眼科专家的精心治疗,还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有给他捐钱的火车乘客,有帮他订饭、带路甚至找旅店的素不相识的人。他在投店住宿时,还得到服务员袁巧珍、叶重义等人的悉心照顾,让他终生难忘。后来,他把这些真实故事都写成中篇纪实文学《情悠悠》发表,书中洋溢的正能量感动了众多读者。
二、受人赏识,聘为民师;收获爱情,喜结良缘
蒋生由于自小勤奋好学,加上他有一定的文学天赋以及父亲的教导,在诗词楹联创作方面也颇有领会。他参加雷州歌联社第四届楹联大赛获得了冠军,一时名声大震。随之,创作有小说、诗词、雷州歌等作品发表与获奖。在人才奇缺的年代,他在众多同龄青年中脱颖而出,加上他人缘关系好,诚实勤快、低调,平时又文质彬彬、无不让人刮目相看。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回报,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最初,南塘小学校长黄卓明和主任蒋明英亲自到他家找他谈话,要求他出任代课教师,主教四年级(当时小学五年制)语文。在南塘小学教学一年后,由于他的村办学校被撤,考虑到该村小孩到南塘小学读一年级年纪太小上学不方便,村群众干部便要他回村里复办一年级,以及夜校和中午班。他一个人包教三个班的教学,其工作量何其沉重不想而知。当年,他未结婚,全身心投进教学里,县教育局每次到纪家镇检查夜校和中午班或一年级教学,教办领导总喜欢带到他的校来。他不但在每次接受检查中都受到领导的表扬,在年终统考时,他教的一年级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在全镇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评为优秀教师。纪家教办在年度工作总结中说,“蒋生老师一人包教三个班其工作量非常沉重,他像蜗牛负重一样扎扎实实地工作,而且做得这么好,是我们全镇教师的学习榜样。”
在任教期间,蒋生为了提高教学与写作水平,先后参加了南方文学刊授和北京师范学院中文写作系函授班学习。由此,他的文学创作基础知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发表的作品也多起来。同时,引起粤北文学青年李意芬的爱慕倾情,不嫌弃他贫穷的家庭背境,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阻挠,克服山高路远,从千里迢迢的连山县前来与他结为百年之好,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家庭。
三、领导惜才,调入镇府;多人推荐,任职文联
蒋生在村小学当民师时,他在空余时间里坚持笔耕,不断有新作在省和地区级报刊发表,在当地文坛声名鹊起,引起当时县文化局长冯伟与文联主席刘拔、副主席何希春等领导的重视。其时,在这两个文化部门的同时推荐下,纪家镇领导慧眼识人,将其聘为纪家镇党政办资料员兼报道员。是一个拿着聘干证书,领镇供工资的干部。这更加激发了他的文学梦和工作热情。数年来,他在工作上连续取得显著成绩:1993年被雷州市委办评为先进新闻工作者和先进信息员,同时被雷州市广播电视局评为先进通讯员(一等奖)。1994—1998年被雷州市委、市政府两次评为先进信访工作者和“十优通讯员”,并被雷州市广播电视局两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雷州市委组织部两次评为《组工通讯》优秀信息员等。同时,在写作方面也发表了很多作品,其中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故事、诗、雷歌等达30多万字,一些作品还获得了有关奖项。尤其是,1996年,他的文学作品集《情悠悠》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雷州市委宣传部、雷州市广播电视局、文化局、文联、作协和纪家镇党委、镇政府的隆重表彰嘉奖。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郑流同志,他时任湛江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分工渐管文化宣传工作,由于他本身也是一位作家,他看到蒋生经常在报刊上发表通讯和文章很是关注。他看了蒋生的作品集《情悠悠》特别感动,立即给湛江日报副总编何银华老师打电话了解蒋生的情况,并写信请蒋生到湛江晤面。当了解到蒋生还是镇供干部后,他到雷州调研督查工作临走时,跟时任雷州市委书记陈华江同志说,你们雷州的纪家镇有个镇供干部叫蒋生,他虽然仅读过四年多书,但他的新闻报道和文章都写得很好,发表了不少作品,近来又出了一本书,在社会有一定影响。据宣传部门反映,他勤学、刻苦,是个有情怀,有追求的人。是个人才,就值得组织关心,培养,发挥他的作用……第二年,郑流同志任湛江市委副书记,不久,在他和雷州市委陈华江书记等领导,以及雷州市人事局的高度重视下,给予蒋生解决了财政编制转为国家干部。由此,让他走上了人生的理想前途……
有的人说,人生如何是命运注定的。但蒋生认为:命运是一叶轻舟,人生是汪洋大海,要改变人生,必需把握好这叶轻舟的航向,才能驶进理想的港湾。
2003年7月初旬,蒋生在时任湛江市委副书记郑流同志的关注下,在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同志,以及雷州市委前两任常委、宣传部长张竹西、张鼎同志,雷州市政协冯伟、卢彦培、莫廉三位副主席和雷州市文化局、文联的推荐下,经雷州市委讨论,组织部把他作为文联副主席人选到纪家镇考察。考察时,镇全体干部几乎都给他填上优秀两字,并说了许多赞颂的话。但是,组织部考虑到他学历低,担心文艺界不服,为慎重起见,便又召开文联常委会议,以无记名推荐的方式投票推荐。当时,他在纪家镇毫无所知,想不到,文联到会的15名常委都给以投了赞成票。于是,在2003年9月16日他被调入雷州市文联担任专职副主席,主管文学艺术创作。郑流同志得知,给他来电说:“蒋生,你当文联副主席了,我祝贺你。但是你要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你不仅要坚持努力学习创作,多出好作品,还要认真指导年轻作者,培养年轻作者跟大家一起积极创作,为文艺事业多做贡献……”
蒋生到文联工作后,遵循郑流同志的谆谆教导,在文联主要领导的指导下,跟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互相学习,共同奋进,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尤其可喜的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不断地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在不同时期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如2007年湛江市文联和作协举办的“新农村建设征文”,总评出获奖作品12篇,雷州获得了7篇,并且仅有的1篇一等奖也被雷州作者王宇夺取。他到雷州市文联主管文艺工作的15年里,协助主要领导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盛况空前的成就,在省、市领到了不少奖项,湛江市文联领导曾说“雷州文联是湛江的领奖专业户”。为此,各个协会加入省级以上协会的人数都增加了数倍。如作家协会,省级以上会员从以往的2人增加到10人等。同时,也让他在创作上取得一定成就——迄今为止,他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神州时代艺术》《小说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南国》、《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农民报》、《湛江日报》、《湛江晚报》及《湛江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达100多万字。
蒋生给人的印象沉默寡言、谈吐优雅、为人友善,重感情。“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这从他文章里质朴的语言风格,浓重的情感表达中可体现出来。如他《母亲,您一路走好》一文中:“有个小妹患病无钱治疗至危,被迫放进畚箕里吊在茅厕二天二夜,母亲一直粒粮不进滴水不沾地守在那里哀声痛哭着,时不时发出阵阵揪心的呼喊:“天啊!我侬(女儿)年小无差无错,你不要害她死,有什么事你就让我顶担……阎王啊!你若索命,就叫鬼抓我去。我侬年小不懂什么,你留她在……”在朴实无华的叙述中,母爱的伟大跃然纸上,一下子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禁不住打开了情感的闸门,泪水如汨汨清泉奔涌而出……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说过:“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终于迎来了新时代,过上好日子,为人子女终于可以好好报答双亲的时候。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由于病魔的折磨不幸撤手西去了。蒋生对母亲的孝敬之心,只好在这平淡无奇的文字中闪现:“母恩如山,难以答还。母亲,既然走了,您是在大好时光里走的,就安息吧!但愿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儿女,好好地照顾您。”
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生活气息浓,深受读者喜爱与赞赏。有的读者说:“《蒋生作品选》我看了多遍还想看。”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蒋述卓说:“他的散文情真意切,朴素之中透露出可以回味的甘甜与清香……”
广州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现任广东省现代作家研究会副主任、著名作家吴茂信说:“在他塑造的人物里,涌动着时代的潮流,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即使文章的主人公遇到许多困难,经历不少曲折,前途却总是光明的,留给读者的都是希望。这样的作品必然引导人向善、向上,给人勇气和力量。”
湛江作家名誉主席、湛江日报原副总编何银华说:“他的作品渗透着质朴,信手写来,少见雕饰,乡土味浓浓的,乡土情也浓浓的。”
校园报《星光》主编、青年作家冯学仁说:“他的作品情真意切、娓娓道来、朴实自然、毫无娇饰,宛如在山林间潺潺流淌的清泉,掬一口清甜润口,沁人心脾……”
正因为他的作品能得到许多读者与专家的好评,才多次获市、省和全国性征文奖。其中散文《母亲,您一路走好》获《永恒的母爱》全国征文一等奖,《探亲》获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讴歌老区”征文一等奖,小说《城里飞来的凤凰》获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21世纪首届文艺高级研讨会”作品评奖二等奖,《阿狂博私彩》获《小说选刊》第二届笔会三等奖,《春暖寡门》获首届“精英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一等奖,《鬼镇坡月圆》获“中国当代小说奖”等。尤其可喜的是《西部散文选刊》杂志在2016年第3期,不仅以特辑方式为他一次性转载了10篇评论和一篇说论文,还将说论文的标题《文化名城话楹联》放置名家栏目“八仙桌晚餐”和封面,同时在封二设置“作家推介专栏”以一个专页对他进行推介;2017年6月和2018年1月分别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发表的《一名戏剧家的传奇人生》《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篇文章的标题也都放置封面,并附上他的简介。更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华文艺将他的中篇纪实文学《情悠悠》,中篇小说《桂花》都当为“经典小说”在经典文学网推出并被多家网站转载。现在,只要打开百度写上作家蒋生、文化人蒋生、文艺界蒋生等,都可以找到他部分作品及有关信息。
由于他的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媒体对他的宣传推介也越来越多。《湛江晚报》曾多次大篇幅报道他及他的家庭,记得其中有一次以《蒋生,从农民到文联副主席》为标题大篇幅地对他进行报道,另一次以《缕缕书香溢心间 情注笔端写世象》为标题用两个版面对他与家庭进行宣传推介。《湛江日报》也以《作家蒋生与他的书香家庭》为标题大篇幅报道他及家庭。此外,《中国妇女报》《广东工报》以及中国作家网、湛江电视台等媒体也曾宣传过他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四、培养新人,喜结硕果;退而不休,笔耕不辍
蒋生自身的成才离不开各级领导的赏识和培养,而他把这良好的传统作风传承下去,树立了一个好榜样。2003年,他到文联任职,由于分工主管文艺创作,一上任就与作者联系,鼓励大家积极创作。其时,作协骨干莫永英任职于乌石镇内退后,在创作方面思想有所消沉,许久没有作品见报了。他觉得一个骨干作者,由于退休而抛弃笔杆,既感遗憾又可惜。为此,他第一个就去电向莫永英问好,并鼓励莫永英振作精神坚持创作。在他多次的动员下,2006年莫永英终于重拾笔墨,在雷州市文联举办的“新农村建设文学创作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往后的日子里,莫永英更加努力创作,不断有佳作登上有关报刊。2016年,他还出版了个人作品集《渔港情》,蒋生特地为其写序。
我市青年剧作家林艺自幼喜欢雷剧,参加工作后,报名参加广东省戏剧编剧研究生进修班考试获得录取,曾申请单位停薪留职报读学习了二个月,后因为单位没有批准,要求他准时回单位上班,要不就当旷工辞退处理。当时他进退两难,心里矛盾重重,准备忍痛割爱回单位上班。蒋生得知情况,觉得林艺是个难得的戏剧创作新苗,失去这一学习机会太可惜,便四处托人找相关部门说情,并亲自带林艺到有关领导面前要求帮助。最终得到原海康县县委书记、湛江市政协主席陈光保的重视和帮助,单位领导额外开恩,同意其停薪留职,让林艺圆了自己的梦想。林艺不负蒋生的期望,近几年来,他创作的剧本连获大奖:其中现代戏《挖宝记》入选中国文化与旅游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展演”,2019年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三十四届田汉戏剧奖.剧本奖;《红心结》获得2005年第四届中国剧本文学奖.剧本奖等,成为广东省戏剧界青年作家中的翘楚。
被称为雷州才女的余乔梅,近年来有许多作品在省级重点刊物《奔流》《散文选刊·下半月》《西部散文选刊》《参花》《海外文摘》等发表。其中,散文《我被太浩湖的美色俘虏》《与爱同成长》《儿子的游戏机》分别获2017、2018、202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雷歌中的乡情》获得2019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心灵深处的守望》获首届李清照文学一等奖。她能够取得这些可喜的成绩,离不开蒋生的栽培。因为余乔梅很虚心,常向他请教。近年来她所写的作品都传给蒋生看。她说,每次通过听取蒋生的意见,对文章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描写,以及对有些字词的修改和标点的更正后,使作品的质量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她经常对人们说:“生哥是我的老师。”此外,我市教师吴伟兰女士等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也离不开蒋老的关心。
蒋生一生淡薄名利,唯求书香传家。他家藏书近5000册,加上在他的影响下,其妻子李意芬与女儿蒋瑞明、蒋翠雅都喜欢写作。其妻子李意芬曾在有关报刊发表多篇作品,其中小说《心事》获21世纪“文学新星奖”全国征文优秀奖,《拜石》获“中华文艺第二届全国文学大赛”银奖。女儿蒋瑞明在他的指导下14岁开始创作,16岁出版了长篇小说《梦星》。接着,20岁又出版长篇小说《阳光时空》和发表了许多短篇作品,其中《芽芽的鸭子》获湛江市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奖二等奖、新人新秀奖;《流浪日记》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笔会优秀奖、湛江市第十三届文艺精品奖二等奖等,《米妮和白狐》获中华文艺第二届全国文学大赛银奖,22岁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成为当时湛江地区最年轻的省级女作家。蒋翠雅在家庭的熏陶下,16岁起在《湛江文学》《湛江晚报》《南方声屏报》等报刊发表诗作。2016年《湛江晚报》曾设“诗情画意”专栏连载她的诗。其中《老宅》获中华文艺第二届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奶奶,我想念您》被收入《2017年诗歌精品选集》。因而,他们的家庭获得了湛江市“十大书香之家”“十大最美家庭”,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蒋生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笔耕不辍。近年来,他依然时有散文、报告文学在省级的《源流》《西部散文选刊》或国级的《神州时代艺术》《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等刊物发表,有的作品的标题也放置在封面。由此,可见他作品的影响力。
我尤其敬佩的是蒋生那退而不休,坚持为党工作的可贵精神。他退休后,本应怡养天年了,他却还应雷州市革命老区促进会(简称“老促会”)之聘,担任副秘书长主抓宣传。他到老促会不满两年,把雷州市老区宣传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其中2019年,他在市、省、国家报刊发表有关宣传老区建设与“讲好老区故事”的文章达2万多字。当年,他不仅被湛江市老促会评为优秀通讯员,还在广东省老促会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讴歌老区”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因而,雷州市老促会也被评为宣传工作一等奖。2020年,由于宣传报道工作做得好,他被省老促会与《源流》杂志评为优秀报道员。
在这两年里,蒋生还为雷州市老促会和雷州市市志党史办分别撰写的《雷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海康历史》(第一卷)进行文字校对,并为雷州市市志党史办修改了《南粤村情》(雷州卷)部分资料。最近,他还为雷州市政协编写的《雷州村史》撰写了2万多字资料,同时还应雷州市政协要求与吴家栋老师为“振兴雷州 跨坎会战”采写了《俯首甘为孺子牛》——记雷州市南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锡广,以及《扎根雷州的浙江大棚种植人》两篇报告文学达2万多字,又将为读者献上两份优质精神食粮。
为繁荣地方文化,宣传雷州市人民支持解放海南岛的革命事迹,传播革命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蒋生在春节前亲自找赞助举办了“雷州人民支持解放海南岛全国征联大赛”,近日又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雷州市人民支持解放海南岛诗歌大赛”……
蒋生一生勤奋好学,努力创作,热心文学事业,不但善于发现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并且低调做人,乐于助人,许多作者出书都为其写序。在他的关心栽培下雷州文艺界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因而深受文艺界的爱戴和尊重。他不愧是雷州文艺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但愿他健康长寿,为雷州市文艺事业多做贡献!
(此作是作者受雷州市政协的委托在2021年4月初写的,已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力量·风采》一书,原标题为《低调人生写传奇》。)

【作者简介】麦德明,男,大专学历。七零后,出生于广东省雷州半岛。自小酷爱文学,喜欢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中学时代曾荣获作文周刊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学生作文大奖赛优秀奖。古诗词、新诗、小说等作品散见于《湛江文学》,《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等,以及各类网络平台。现为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雷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雷州新诗学会会员,雷州楹联学会会员。个性:不管尘世如何喧闹,都坚持独守心灵上的一方净土。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威海头条 德州头条 临沂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